在人世間,朋友、親戚節假日慶賀,買房升學,婚生離喪等筵席,免不了要受邀出席參與。
空手去又顯得不妥當,多少都得準備點禮物和禮金。
父輩們兄弟姐妹多,親戚也多,人多嘴雜,常常為了禮進禮出搞得心力交瘁,很不開心。
一會說這個送少了,一會說那個送多了;一會說我送了他3次,他一次都沒回禮,一會說他辦事不請我,瞧不起我等……
誰對誰非,兄弟姐妹,親戚之間,可真是難以說清楚,也無法評理斷案。為此,搞得親友之間吵架傷神,互不往來的也有之。
看著長輩們為這些事心煩意亂,我分析總結出瞭如下幾個方法,感覺還能接受和得到他人的理解支援。
1、首先端正自己的態度,不奢望別人送禮給自己。
2、受邀出席親友的筵席,送多少禮物或禮金,自己決定。不要同兄弟姐妹們商量一致,各家有各家的情況,各人根據各人的情況決定送多送少,不指嘖,不攀比。
3、自己送了多少,要想明白,是自己心甘情願送出去的,不計回報。別人怎麼想,那是別人的事,不必過問。這一點很重要。有些人常常就是以為自己送多了,回報少了而產生矛盾。不計回報,想開了,啥事沒有。
4、自家辦重大事情設宴,主動盛情邀請親友來參與,有禮物或無禮物不計較,來參加了就行,就是人情,不奢望。
5、對於路途遙遠和不太方便的親友,主動告知:一般性禮節自行解決,重大性禮節通知邀請。
6、親友交往中,要遵循友好交往,禮尚往來,互不虧欠,互不佔便宜的原則。堅持多理解,包容,大度,謙讓的品德,麻煩就少。
大家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