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裡有5歲以上的小孩,那一定要看看這個文章。我把十幾萬買來的經驗告訴你,希望能得到你的關注加點贊。
這裡的興趣班,僅僅指少年兒童上的非學科類機構。比如學習藝術類、體育類專案。
自打冬奧會開始後,我帶孩子去上滑冰滑雪課,就沒有不擠的。體育賽事真能調動起人們的運動熱情,尤其是幼兒園和小學的家長們,報起課來像不要錢似的。
都說出名要趁早,我完全贊同。看那蘇翊鳴、谷愛凌,少年時得志、站在頒獎臺上意氣風發的樣子,簡直擁有了世間所有的美好。
曾經我也被這種氣氛所感染,於是家裡賬戶上就少了幾位數,換來了各種兒童裝備。
言歸正傳,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是,上這些興趣班到底有沒有用?我以一個陪兒子涉獵十餘門課程的資深家長的身份,也無法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問得太籠統了!
可家長們似乎又不會其他問法。我的回覆也只能是含糊的一一不同的選擇結果不同。關鍵在於您把孩子送去學習的訴求是什麼?
大多數人和我當初一樣,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就是覺得學會了很帥,能多一項特長,或者是強身健體。這些都是很隨意的想法,也代表了學它不是必須的。當然,彼時希望花費的銀子也不會太多。這種態度我叫它佛系派。
少數有想法的家長,是為了發掘自家孩子隱藏在基因最深處的天賦,幻想有一天國旗為他而升起。如果能把孩子培養成材,銀子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這種態度我叫它執著派。
大家注意了,佛系派和執著派的態度,並非一成不變,它會隨著現實的變化交替更迭。當然,好聽點說叫做相時而動,難聽點說叫做患得患失。
我喜歡的四字成語,忍不住劇透一下,在學習幾年以後還有一個成語將會被推廣,叫做殊途同歸。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猜到了結局?我必須負責任地告訴你,為了得到你的關注,未來還有其他可能,你且去上個廁所倒點茶,我也整理一下滿腹經綸和回憶,廣告過後馬上回來。
整日為了教育而焦慮的家長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吐槽了。比如昨天一個同事就公示了她摸索出來的套路一一培訓機構在免費試聽完鼓動著報課、入坑後用優惠活動誘惑著囤課、感覺學員熱情減退就催促著上課。如果催不動就拿有效期為由不返費用的銷課,還一臉無辜地說這是你的錯。家長要麼保持沉默,要麼把臉撕破。
這個套路是通用手法,在我兒子的擊劍俱樂部玩得更高階。
學擊劍是個慢功夫,初學者要經過不斷重複弓步等基礎動作,形成肌肉記憶,達到睡覺踢被子姿態都標準的地步。當然,是我誇張了。
眼看第一年課程過半,館長就親切地找我報喜,說我兒子進步很快,下節課就能進入實戰階段了。我一聽挺高興,那一身白穿起來老帥了!館長貼心,覺得擊劍服裡裡外外加起來好幾層,還有護面、手線和劍,鞋襪也得專用的,這些我肯定是買不明白。於是就向我要了三千塊錢,送了我一套。
人靠衣裝馬靠鞍,我兒子武裝上以後,我覺得三千塊好像也可以。
我至今也不知道我兒子到底算不算有擊劍天賦,一年多以後他開始隨俱樂部去各地打比賽,成績不算拔尖,但也總能拿到個省、市級的名次回來。當然了,兒童組是以年齡劃分的,對抗雙方都是小豆包。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又續了兩次課。在我第三年費用還沒有到期的時候,館長又起了高調。他神秘兮兮的告訴我,為了慶祝XX我也沒記住,我可以一次性交筆五位數的費用,然後享受終身VIP課程。我暗暗掐指一算,再學四五年時間就得這些錢了,而且他還承諾裝備小了免費更換,這個……
我以一個專業財務人員靈活的頭腦迅速判斷了這筆買賣划算!那時我想到的成語是一勞永逸。
和大家猜想的一樣,如果沒有後來的故事,就支撐不起來一部小說的節奏,我也不用從十幾個興趣班裡將擊劍的案例分享給大家。
應該承認的是,我兒子幼時長得瘦小枯乾,經過擊劍等幾個體育運動的磨練,身板壯了,很少生病了,訓練以後回家能吃能睡。孩子個頭長得也快,那套三千元的擊劍服馬上就要拉不上拉鍊了。
是時候行使VIP權利了!
還沒等我找館長要裝備,我兒子的主教練就來找我了。對於他,我還是比較客氣的,畢竟現官不如現管。他問我鄰省有場C級比賽要不要報名。
肯定要報哇!我前面也說過兩種心態轉換的事,見到了希望,我已經由佛系派過渡到執著派。孩子肯吃苦有點小成績,當家長的沒理由不支援。況且,咱都VIP了!因為這次走得不遠,比賽的報名費和食宿費我痛快地交了。
又過了幾天主教練拿著比賽程通知給我看,說現在孩子長大了爆發力強,再穿350N的裝備已經有刺穿風險了,得換800N的。
那就換唄,我還想他直接拿給我就是了,不用向我賣好。可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說話辦事一旦出現“可是”這兩個字,八成是辦不成。
館長的說法是合同裡寫的免費更換裝備,但只限於350N強度的,比賽的報名費已經交給主辦方了,不去也退不了。想去參賽必須有800N的裝備,吧拉吧拉……可能是我表情管理太到位,他似乎看不出我心底的不滿,繼續向我推銷新裝備。
黑紙白字的合同,我也不想辯駁,因為當時我不懂裝備有差別,後來我查了一下,350N是給小孩用的,為了保護運動員,稍大年齡段的正規比賽,的確要求最低800N起。第一次後悔交了那五位數,又怕爭執起來吃虧的是我,尷尬的是我兒子。我不確定是被忽悠了還是行業規則,看著合同,我的四字成語是覆水難收。
在這裡要友情提示一下,如果報的專案比較冷門,家長先充分了解下相關的規則、裝備以及其他附加的費用情況,預估一下孩子的學習成本。比如我報課時沒想到裝備另收費,沒想到近四位數的劍條居然是易耗品,也不知道想出成績要外出打比賽。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抗性更強的防護裝備我遲早要買,不但是比賽要求,更是孩子安全的保障。而且賽事臨近,再去網購也來不及,所以……
當我完全接受了裝備自費的事以後,沒再多想。因為衣服是穿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並且那次比賽拿到了獎牌就沖淡了這事兒。
疫情到來之前的那年,俱樂部裡釋出的比賽特別多。雖然不能全部參與,但重要的,就近的還是能打則打。
館長每次見到家長時都心情不錯,向我們誇耀只有他的擊劍館才能經常派教練跟比賽。為了提升孩子成績,都影響館裡正常排班了。其實教練的食宿車票都是去參賽的家長均攤的,而拿回的團體獎杯放在了館裡最顯眼的位置,那是俱樂部的榮耀。我承認,比賽現場有教練,對孩子們的發揮起到了積極作用。這麼說來打出好成績算是雙贏的事兒。
那天,館長還說了,俱樂部為了XX又沒記住,為原來的VIP學員可以升級至VVIP卡,再交五位數,每年可享受X次一大一小全程比賽費用。
有的家長按上年比賽的頻次算了一下,得出結論是:很合算!
那幾個家長基本都交費了,而我這次完全沒有想法。沒有理由,直覺告訴我不該報。藉口剛買完房子沒錢,數次勸退了貼上來的館長。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世事無常,人心叵測。
2019年寒假,VVIP的家長們沒有等到全國擊劍聯賽,南方卻傳來了駭人的疫情。於是……
等到疫情基本控制,興趣班復課後,我苦惱地發現以我兒子為首的孩子們都長胖了。為了找回狀態,主教練建議孩子們上小課。小課就是教練一對一針對性訓練,一小時幾百元,VIP一次性購二十節課打八折。
好吧,看著孩子胖得不靈活的身軀,我一邊鼓勵他一邊交了學費。大庭廣眾之下有人開小灶,這對其他家長的內心是個衝擊,再加上教練宣揚小課能學到更多高難的技術,家長們紛紛慷慨解囊。教練們更忙了,在人數沒有增加的前提下,上團體課和一對一都排得滿滿的。偶爾也會擔心他們疲勞敷衍,但這是不可避免的,畢竟都是血肉之軀啊!
順便提一下,這個擊劍俱樂部之所以收費稍高,是因為實力還是頗強的。教練們都是專業的退役運動員,我兒子的主教練有運動健將稱號,這個職稱大家可以百度一下,還是挺不容易得到的。
也許是教練們太疲憊,也許是上小課的利益更豐厚,慢慢地,我感覺團體課正在邊緣化,一對一發展成了主流。當然了,這是僅僅針對這批VIP客戶的,新進的那些更小的孩子還在重複著我們之前的軌跡。
最慘的是報了VVIP的家長們,她們和我一樣在上小課,繼續著資本的輸出。不知道是受疫情餘波的影響,國家減少舉辦比賽,還是館長已經不願意把賽事的訊息告訴我們。兩三年過去了,好像只外出參加了兩次比賽,那些VVIP的確如館長承諾那樣,自己不需要出費用。
因為沒有比賽可打,俱樂部裡的隊員間打法又過於熟悉,所以兒子對擊劍逐漸沒有了當初那份熱情。現在正常大課已經淪為體能課,小課的投入大卻沒有產出,兒子的狀態一直提升不上去。
不忍歲月蹉跎,執著派的家長們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然後私下建個微信群,大家去網上查比賽的訊息,自己去擊劍協會註冊個人會員,自己去參加比賽。
慢慢地,我不再積極的引導兒子去練劍,因為連我都覺得無趣了。
也許我兒子按照兩年前的狀態保持下去,就會考慮走專業道路。當然了,這是我臆想出來的。世界上最沒用的就是“如果、也許”。每個拐點的選擇決定了不一樣的方向,沒人會知道哪個是最佳。
阿Q一點的安慰自己,當運動員有什麼好?出人頭地的太少,哪個不是一身傷病?我兒子文化課也不差,真讓他去專業體校,我還捨不得呢!現在孩子又迷上了花樣滑冰。雖然我覺得他那壯實體格能撞翻羽生結弦,不過他快樂就好。
兜兜轉轉,我的心態從最早的佛系派到執著派,現在又迴歸。其間投入的是金錢和時間,收穫的是孩子的健康的體格以及堅強的意志。
重點說一下,體育運動對於孩子的影響太大了!最早我家孩子膽子小,在幼兒園小朋友一伸手嚇唬,他就會縮成一團。現在的他,敢於睜著眼睛看你拳頭的走勢,然後更快的反擊。我這個嬌生慣養的小孩,能在體能達到極限時,不顧潺潺汗水,仍然咬牙支撐;我這個自尊心很強的小孩,在第一次比賽輸掉後坐在劍道上放聲大哭,從此,對於得失能坦然面對。贏了不輕狂,輸了不氣餒;我這個矜持的小孩,經常和隊友們累得四仰八叉躺在地上,然後開著玩笑打成一片。
對於我來說,這段歷程無關乎欺詐,細訴出來好像都是天意和規則使然。一個非業內人士無法理解的東西太多,如果是一個職業運動員的母親看了這篇文章,也許會笑話我格局太小,這點付出不足以支撐起專業道路,卻還在這裡無病呻吟。
讀了我家孩子的經歷也不要對興趣班喪失信心。如果說這是一場博弈,那輸贏自在人心。培訓機構也好,家長也罷,沒有誰更佔便宜的事兒,都在付出,值不值得取決於你的價值觀而已。
又一個要說的領悟是:不管什麼興趣班,他把你的孩子只是帶過了門檻的水平。這就好比學校的教案一樣,適合的是大多數的中游水準,天才兒童不去刷課外書也學不到什麼。所以要變強就得找高人一對一,並且要有準確的判斷能力,把一個師傅的必殺技學會了果斷換下一關的師傅,只有這樣才能成長,詳情請見《射鵰英雄傳》。
雖然有調侃成份,但都是大實話。孩子的水平和在這個興趣班的時間沒有關係,就像你上十年幼兒園也達不到小學水平一樣。所以我報那個終身VIP就是個笑話!
以上言論足以安撫佛系派,但執著派肯定是覺得我在浪費他時間,下面的文字再獻給執著派。
興趣班的選擇很重要。執著派你要知道,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隻靠自己累吐血就行了,資源也是很重要的。還是拿我兒子的擊劍俱樂部說事兒。
有個家長經常放大招來嚇我們,動不動就買進口高配的裝備引起圍觀。能學這個的家裡條件都不會太差,但肯無理由砸錢的不多。因為進口裝備材質好,價格高,佩劍那金屬衣一穿亮閃閃的晃眼,孩子往劍道一站,好傢伙!那氣場,立馬就高了對手一頭。就像大魔王張怡寧說的,一握手就知道對方輸了。競技體育也是心理上的較量,給自己自信,打擊對方氣勢,也是一種戰術。
我兒子是學花劍的,那個孩子是學佩劍的,不是一個教練員。當那孩子爸爸發現孩子水平在俱樂部已無可上升空間時,就讓教練做中間人,給介紹了個訓練專業運動員的教練,其間細節不太瞭解,瞭解也不方便說,大家自行補腦吧。反正就是在不放棄學業的前提下變成了專業運動員。人家孩子也爭氣,父母也給力,聽說成績還不錯,未來會有更多可能。當然了,找資源的過程要小心騙子,這個時候俱樂部,或是說教練們的背景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有些高人是光花錢也請不到的。
我怕寫長了大家沒耐心看,今天就算點到為止。總而言之,學什麼也不白學,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前提是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家長的頭腦要清晰。佛系派就隨緣,別有妄想。執著派不要走彎路,該付出還是該放棄得果斷,切忌原地打轉浪費孩子時間。
這是我娃的擊劍經歷分享,其他課沒這麼典型,但套路也差不多,萬變不離其中。
興趣班上與不上,真的不能以“有用”和“沒用”來下結論,各花入各人眼,見仁見智的事兒。只要切記衝動是魔鬼,籤合同前一定要下足功夫去了解,包括上網看點評,私下裡找已上課的家長問等等。
就算你有幸上到了一個認真負責,還不玩套路的機構,隨著孩子長大,文化課增加,能分給興趣班的時間也越來越少,非專業的,最後只能當成的消遣。當購買的課程消耗完以後,再讓你續費,也許你就覺得沒必要了。所以我上面說了“殊途同歸”,不管是走了專業,還是放棄,都是要離開興趣班,就像再好的大學也一定要畢業一樣!
文章寫完了,您還滿意麼?如果您有疑惑,有反駁,可加關注點贊留言或私信,很願意和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