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文物,歷經滄桑,幾散幾聚,流傳至今。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象徵著宮廷文物從君有到民有、從君愛到民愛、從君享到民享的劃時代的轉變。
從君有到民有。原為宮廷秘寶,變為民眾國寶。“大故宮”文物知多少?百年以來,各地分藏,不斷核查,也在變化,大致統計如下:
(1)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品1807758件(套),其中包括宮中舊藏、後來政府撥交、社會收購和私人捐贈的文物;
(2)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有器物、書畫、典籍和檔案等約65萬件(套);
(3)原故宮博物院、現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明清歷史檔案1000餘萬件,滿文件案200餘萬件;
(4)南京博物院存南遷文物藏品2176箱104735件(套);
(5)瀋陽故宮博物院藏品2萬餘件(套);
(6)其他如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史語所圖書館等單位也收藏部分故宮的珍寶、檔案和典籍;
(7)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雍和宮、先農壇(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等約近20家單位的明清文物藏品;
(8)其他單位的收藏等。
以上諸項,大體上反映出明清大故宮文物的概貌。
大故宮集歷史、建築、人物、文物、事件而為一,古建築與博物院等現代管理模式結合,就是“宮”與“院”一體,不能分離,服務社會,服務公眾。2002年10月17日,開始故宮百年來最大規模的修繕,這將使故宮重現盛世時期莊嚴肅穆、博大輝煌的原貌。
從君愛到民愛。百年以來,幾代中國人,對故宮古建和文物的守護、利用與研究,都做出了各自的重大貢獻。
院藏文物清理中的新發現。故宮博物院僅1949年以來,就先後進行過四次文物清理,有許多重大發現。一如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商代三羊尊,過去認為是偽品,經過鑑定,實為真跡。二如瓷器,在弘德殿物品中,發現賬上沒號的瓷器不少是宋哥窯、官窯、龍泉窯的珍品,如哥窯葵瓣洗、龍泉窯青釉弦紋爐等。三如金銀器,保和殿東廡存有一批印匣,發現其中有10個金印匣,重的8斤多,輕的4斤多,共重73斤。(鄭欣淼《天府永藏》頁七四)這些有的是溥儀出宮前,被清室人員藏在天棚、屋角、椅墊或枕頭裡,伺機盜出而未能得手的。這些新發現,體現了故宮人對文物的愛,無疑帶給人們莫大的驚喜和感嘆。
散失文物收集的新收穫。以溥儀出宮文物的回收為例。清遜帝溥儀退位後留居紫禁城十三年,透過賞賜、偷盜、攜帶等手段,使故宮文物大量流出宮外,這些文物有的抵押給銀行。抗戰勝利後,中國海關便將德國德孚洋行、德華銀行非法所集的中國文物31箱計1136件予以扣留,又將原美國華語學校非法所集的文物19箱計21749件予以沒收,兩項共計50箱、22885件。這些文物後撥交故宮博物院。
1945年8月,溥儀等攜帶大量珠寶書畫出逃,後被收繳。這批文物,有100餘卷法書名畫,包括晉、唐、五代、宋時的名家名作,大多數是《石渠寶笈》所著錄的乾隆帝鑑賞的名品,其餘珠寶玉翠之類,也都是宮中的上乘珍寶,如晉王獻之《中秋帖》、唐閻立本《步輦圖》、唐歐陽詢《行書千字文》,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等。還有乾隆帝御用三聯黃瑪瑙閒章,鏈為瑪瑙,章為田黃-兩枚正方,一枚橢圓,構思巧妙,雕工精美,世間唯一,至珍至貴。乾隆帝的這組閒章,先被人從宮中盜出,溥儀在偽滿過生日時,有人贈送給他。乾隆帝的金首飾表盒,原是外國人贈送給乾隆帝的禮物,後歸慈禧太后,又傳隆裕太后,再歸榮惠太妃,溥儀出宮時帶出。這些珍貴文物全都交給國家,後來不少都回到了故宮博物院,有的被其他博物館收藏。
散落民間文物的新迴歸。不少社會賢達,以愛文物、愛國家之心,從文物市場以重金購買文物,捐獻給國家。
張伯駒(1898-1982年),曾以重金購藏被溥儀攜帶出宮的西晉陸機《平復帖》、隋展子虔《遊春圖》、趙孟頫草書《千字文卷》收藏。《平復帖》是我國傳世最早的一件名人墨跡,他愛同身家性命,抗日戰爭中曾把此帖縫在隨身穿的棉襖裡避難。隋展子虔《遊春圖》是我國現存卷軸山水畫中最古老的一幅,張伯駒變賣房產並搭上夫人的首飾才將其保留下來。後張先生將《平復帖》、《遊春圖》和《千字文卷》等書畫巨品,無償地捐獻給國家,成為故宮博物院藏品。
馬衡(1881-1955年),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達19年,先後捐贈故宮博物院唐代石造像一尊,四川出土瓷器13件,以及珍藏的宋拓唐刻顏真卿《麻姑仙壇記》卷和甲骨、碑帖等400多件。他去世後,子女遵其遺願,又把14000餘件(冊)文物捐給故宮博物院,有印章、甲骨、碑帖、書籍以及書畫、陶瓷等,種類眾多,數量驚人。
此外,陳叔通(1876-1966年),於1953年捐獻《百家畫梅》,凡102家、109幅,有唐寅及揚州八怪等明清諸家的傑作。孫瀛洲(1893-1966年),將家藏3000多件各類文物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其中25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韓槐準(1892-1970年),僑居新加坡,將所藏瓷器276件,包括明嘉靖、萬曆及清康熙、雍正時期的青花、五彩及粉彩瓷器,捐獻給故宮博物院。葉義(1921-1984年),是香港著名醫生、收藏家、鑑賞家,將他畢生收藏的81件犀角雕刻捐給了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犀角雕刻品不過百餘件。到2007年底,故宮博物院接受捐贈文物、典籍等約33900件(套),捐贈者達728人次。故宮博物院在景仁宮特設景仁榜,將捐贈者姓名鐫刻於牆上,並出版《捐獻銘記》,以作永久紀念。
從君享到民享。昔日民眾不能涉足的皇家紫禁城,已成為今天民眾可以暢遊的故宮博物院,故宮和故宮博物院受到國人和世人的空前關注和熱愛。參觀故宮,共享故宮,這個現象,日趨鮮明。
以2011年巴黎盧浮宮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盧浮宮全年接待遊客總數為860萬人次,故宮博物院全年參觀人數為14112384人,約近盧浮宮參觀人數的兩倍。2012年10月2日,故宮博物院遊客達到182123人,創下故宮遊客單日曆史最高數。據估計,2012年全年故宮遊客將超過1500萬人。這個單日和全年的客流統計數字表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北京,是中國,是亞洲,也是世界博物館參觀人數最多的。《京華時報》評論說:“故宮成為迄今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評價故宮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是:“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傢俱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大故宮,不僅是明清時代中華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而且是綿延五千年、融合多民族多種文化形態的中華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公眾創造了大故宮,大故宮為公眾共享。於創造,大故宮是中華五千年各族文化的集萃,薪火相傳,永世不熄;於共享,讓海內外公眾盡情欣賞大故宮的華美,享受藝術,熱愛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