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親不親,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
兄弟姐妹是自己的家人,血脈相連,是割捨不斷的緣分。
小時候,兄弟姐妹在父母的照顧下,快樂成長。長大以後,父母老了,大家各自有了小家庭。
在農村,成年兒女長大了,父母就會讓他們獨立門戶,兒女成家了,就要分家。
從另一種角度看,“分家”不僅僅是分配財產,還是保持距離的方法。有的人,成家之後,自己建了新房子,離父母的家有好幾里路。
當然,分家並不是說,從此就不來往了。畢竟兄弟姐妹是最親密的親戚,在關鍵時候,需要抱團發展,一致對待外人的欺負。
《禮記·曲禮上》裡寫道:“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兄弟姐妹之間的交往,主要體現在禮尚往來方面。平日,不管誰家有了喜事,大家都會在一起吃頓飯,互相問候。比方說,有人過生日,趁機會,一起聚一聚。
還有,農忙的時候,大家互相幫忙,體現了大家庭的力量,也體現了深厚的感情。
事實上,人到中年,兄弟姐妹走得太近了,就是一場災難,最好不要頻繁來往。大家感情好的時候,可以穿一條褲子;感情壞的時候,可以六親不認。
02
交往太頻繁了,矛盾就增多了。
每個人都不完美,每個家庭也不完美。
但是我們大多數的時候,只知道自己的家庭不完美,還羨慕別人的家庭。如果你真正瞭解了別人的家庭,才會發現,別人的家庭更加糟糕。
如果你發現兄弟姐妹的家庭很糟糕,你要麼會嘲笑他們,要麼會忍不住干預他們的生活,說三道四。
還有,人與人走得太近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就慢慢凸顯了。無形之中,每個人喜歡用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別人,衡量家事。
第一,經濟糾紛。今天你去姐姐家借一百塊錢,明天去弟弟家借一把鋤頭。借東西、借錢,都是小事,只要你準時歸還就行了。
萬一你哪一次不記得準時歸還了,兄弟姐妹也會記得你的“壞處”,覺得你是一個貪小便宜的人。還有,你借了錢之後,要不要給利息,給多少,都是一個難題,也會成為矛盾的導火索。
第二,家財爭奪。父母給兒女的東西、金錢,並不是很多,但是兒女卻會眼睜睜地盯著,都希望自己多拿一些。
一些大富豪,自己有上千萬的存款,還惦記著父母手裡的幾千元錢。他覺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不能吃虧。
凡是少得家財的人,都會覺得吃虧了,心中有恨;多拿家財的人,會覺得理所當然。兩者之間,互不相讓,都有自己的道理,有一套說辭。
不管父母多麼公道正派,也無法讓所有的兒女都滿意,總是有厚此薄彼的情況。一些兄弟姐妹,不僅計較家財,還計較小時候自己在 家裡多幹了農活的事情,埋怨父母沒有送自己上大學等。
第三,暴露缺點。每個家庭有都有缺點,每個人也有缺點。如果你看清了對方的缺點,你就會看不慣他,從內心深處嫌棄他。
第四,“外人”干預。兒媳、女婿,是“外人”,對於大家庭的事情,他們看不透,但是他們也會干預。妯娌之間的矛盾,往往是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的導火索。
失去了距離的兄弟姐妹,所有的矛盾都會爆發出來,一個大家庭,雞犬不寧。
03
交往太頻繁了,就會“人比人,氣死人”。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都是從孃胎裡出來的人,但是性格、脾氣、學識、經濟狀況都不一樣。有的兒女富有,有的兒女貧窮;有的兒女自私自利,有的兒女大度;有的兒女格局很大,有的兒女小肚雞腸。
如果大家常常在一個屋簷下生活,那麼難免會失去心理平衡,覺得兄弟姐妹過得很好,但是不願意幫助自己,就是他們的錯誤。
比方說,兩個兄弟,老大在單位上當官,老二在家裡種地。老大在城裡混得風生水起,但是他對老二的幫助卻是很有限的。
老大介紹工作給老二,他會覺得老大不誠心,並沒有把最好的工作介紹給自己,反而心生怨恨;老大借錢給老二,老二覺得“不要還了”,反正老大有的是錢。
不同層次的人,在一起過日子很難。可是攀比之心,又無法戒掉,因此大家都在生悶氣,抱怨家庭。
04
農村有句俗話:“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
距離產生美,任何感情都一樣。
親兄弟,明算賬。如果有了不清不楚的經濟糾紛,那麼兄弟之間就無法好好交往了。
不管的家財,還是各自的財產,都要當面算清楚,借錢要立下規矩,說好還錢的方法。沒有了財產的糾紛,就不容易相處了。
姐妹之間相處,要遵照“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的規則。女兒出嫁了,對於孃家的事情,儘量少管,也不要摻和到弟弟哥哥之間的利益糾紛之中來。
一家人,各自管好自己的小家庭,在兄弟姐妹有難處的時候,搭把手,其他的時間,逢年過節聚一聚就可以了。
一家人,要學會大度。不管誰變富了,都是大家庭變富了。兄弟姐妹就是“左右手”的關係,可以互相博弈,也可以相互合作,還能互相依靠。
好的兄弟姐妹,是血溶於水的關係,不管家庭多窮,也會一起熬過去。
兄弟姐妹是親戚中最特別的親戚,如何和睦相處,需要每個人都退一步,減少交往,不計較得失,忘記過去的恩恩怨怨,尊重父母的安排,學會感恩父母。
兄弟姐妹交往,進一步是溫暖,退一步是舒心,不遠不近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