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和馮玉祥雖然為了對抗直係軍閥,暫時形成了同盟關係,但這樣的同盟,只是為了擴大影響力罷了。馮玉祥的北京政變完全打破了政治平衡,給張作霖帶來了一個比直係軍閥更強悍的對手,這是張作霖無法接受的現實。
但要說清楚,就得要先捋一捋當時的社會情況。為了更清晰一點,我們從清朝末代皇帝退位開始說起。
一、袁世凱和三大軍閥
宣統皇帝退位後,中國分成了兩個部分,以長江為界限,長江以北為袁世凱的北洋軍閥所有,長江以南則以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政府所有。
這樣的南北對峙時間,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孫中山不想,也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出現,他選擇讓步,自願放棄大總統的職位,使得北洋軍閥的控制範圍急劇膨脹,革命黨除了發源地兩廣,以及唐繼堯的雲南軍閥(他是親近革命黨的)以外,幾乎沒有了立足之地。
袁世凱當上皇帝之後,孫中山、唐繼堯等人先後從兩廣,雲南發兵,組織一次護國運動和兩次護法運動。可是,革命黨以兩廣以及半個雲南(唐繼堯當時未能完全統一雲南),根本無法抵抗袁世凱的大軍,反而險些讓袁世凱反殺。
從這以後,北洋軍閥成了中國的代名詞,而國民政府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
這個階段,是北洋軍閥從形式上統一了中國,幾乎接受了清朝留下來的所有疆域。
這樣的統一,只是曇花一現,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分裂,北洋軍閥內部的派系,在外國人的授意下,開始瓜分中國,其中,皖系軍閥控制了北京,直隸一帶,聽從於皖系軍閥的省份有山東,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份。
皖系軍閥是以段祺瑞為首要人物,手下有很多能人猛將,總體而言,這樣的軍閥,沒有什麼正義可言,但很多軍閥在自己的統轄時間內,也有過過人的建樹,其中就包括段祺瑞手下的悍將徐樹錚,他率軍收復蒙古,這樣的功績絕非等閒人可比。
如果從政治上來看,皖系軍閥控制北京,完全可以算是北洋軍閥的嫡系,因此,皖系軍閥可以算作是北洋軍閥的一種延續。處於相對正統的地位。
除了皖系軍閥以外,還有兩個軍閥,也具有問鼎中原的實力,那就是直係軍閥,和奉系軍閥。奉系軍閥的首要人物是張作霖,統治者東北三省,他統治的區域,因為遠離了軍閥混戰的核心區域,所以,他的疆域,相對而言,十分穩定。軍事力量也十分彪悍。
直係軍閥,相對而言統治的區域就少了很多,這支軍閥的根基在河北,當時是直隸,北部控制了內蒙的一部分,當時叫熱河,南方,服從直係軍閥的省份有江蘇,武漢,江西等省份。
直系的首要人物也是大有名氣,他是相聲演員馮鞏的爺爺,馮國璋。還有一些,後來非常出名的人物,吳佩孚、曹錕,以及馮玉祥,而馮玉祥和曹錕之間的矛盾,直接導致了北京政變的發生。
除了這三大軍閥以外,還有很多其他軍閥,這些軍閥,有的以首要人物的老家命名,有的以控制省份的簡稱命名,因此,在中國大地上,除了三巨頭以外,還有晉系,滇系、桂系、等多個軍閥武裝。但這些和題目無關,就一筆帶過了。
在袁世凱死後,具備問鼎中原實力的,就屬直、奉、皖,三大巨頭,這三大軍閥,圍繞著北洋軍閥的首都,北京,開始了輪流坐莊的時代。
二、皖系直系的明爭暗鬥
首先坐莊的是皖系軍閥的首腦人物段祺瑞,在袁世凱死後,也就是1916年,黎元洪當上了大總統,段祺瑞成為總理,但事實上,段祺瑞的皖系力量,已經控制了北京,成了北洋軍閥的實際統治者,他控制北洋軍閥四年裡,先後重用手下悍將徐樹錚鎮壓張勳復辟,拉攏直系勢力,收復外蒙古,讓皖系軍閥的勢力大漲。
但,皖系勢力大漲之後,打破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直系和奉系兩大巨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於是直係軍閥開始透過獲得大總統的位置,來限制皖系的勢力,於是,在1917年,因為張勳復辟,黎元洪下臺,取而代之的是馮國璋,雖然當時段祺瑞還是總理,但大總統卻換成了直係軍閥的首腦人物,這對段祺瑞是一個重大打擊。
直係軍閥的坐莊,讓段祺瑞的皖系軍閥勢力很是被動,因為他們雖然派系不同,卻還不至於到大打出手的時候,就像直系透過選舉,把自己的首要人物馮國璋推選為大總統一樣,皖系軍閥,也開始爭奪大總統的寶座。
可以說,與直奉之間的刀兵相見不同,皖直兩個軍閥的鬥爭,是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進行的。於是在一年後,皖系軍閥再度上位,推舉徐世昌為大總統。
但這次選擇,卻讓皖系軍閥發生了嚴重內耗,首先,徐世昌當了大總統之後,透過自己的手段,讓段祺瑞失去了總理的職位,換上了一個叫靳雲鵬的人。這引起了段祺瑞,以及他手下的悍將徐樹錚的嚴重不滿,皖系軍閥內部離心離德,於是,皖直戰爭爆發。
雖然皖系軍閥有徐樹錚一類的名將,但依然失敗,從此,皖系軍閥推出了北洋軍閥的核心,徐樹錚在福建,浙江,武漢等省份,發展自己的勢力。於是直係軍閥,成了贏家。
三、直系奉系大火拼,鴨子卻飛了
皖系軍閥的失敗,讓徐世昌失去了根基,最高興的是直係軍閥,這時候,直係軍閥的核心是曹錕,於是,在徐世昌擔任大總統三年後,曹錕如願以償的坐上大總統的寶座,開始了直係軍閥的統治局面。
一直觀望的奉系軍閥,一直沉默的注視著皖直之間的爭鬥,直到皖系勢力退出北洋政府。張作霖開始想要入主中原,因為從實力上看,直系遠不如皖系強大,在皖系軍閥當政時,有徐樹錚這樣的猛將,即使強大如張作霖,也難言必勝,但對於直系而言,張作霖有必勝的把握。當然,為了保險起見,張作霖還必須先解決一個人。那就是馮玉祥。
如果說徐樹錚是皖系第一悍將,那麼,馮玉祥就是直系第一悍將。如果馮玉祥在,事情會很難辦,因此,張作霖想要問鼎中原,首要任務就是解決馮玉祥。沒等張作霖想好怎麼解決馮玉祥,直係軍閥內部也發生了內訌。
原因在於,曹錕比較信任的將領是吳佩孚,所以,對於馮玉祥顯得很冷漠,甚至開始排擠馮玉祥。要論起戰功,馮玉祥不再吳佩孚等人之下,這口氣,馮玉祥怎麼能受得了?
馮玉祥也在等待著機會,直到1924年,奉系的張作霖和直系的曹錕終於撕破臉,開始真刀真槍的幹仗,曹錕的悍將吳佩孚也被調到了山海關前線,早已積怨已久的馮玉祥,暗自和張作霖取得了聯絡,這才出現了北京政變。
四、事情變化的太快,張作霖還沒來得及高興,已經七竅生煙
北京政變發生後,最高興的莫過於張作霖,馮玉祥倒戈,曹錕下臺,吳佩孚便沒了根基,土崩瓦解,吳佩孚本人也逃到了武漢。正當張作霖準備打破山海關,問鼎中原。令張作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馮玉祥控制北京後,做了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第一件事,囚禁曹錕,把末代皇帝趕出紫禁城;
第二件事,邀請段祺瑞執政;
第三件事,邀請孫中山共商國是。
這三件事,徹底打破了直系,奉系,皖系輪流坐莊的局面,甚至動搖了北洋政府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張作霖入主中原的夢想徹底破滅,實力強悍的馮玉祥,根基深厚的段祺瑞,再加上國民革命軍的精神領袖孫中山,強強聯手,已經不是張作霖所可以撼動的。
這怎麼能不讓張作霖大發雷霆。至於說張作霖因為末代皇帝被趕出紫禁城發怒,倒不如說,自己的如意算盤被打破而發怒,畢竟,對於所有軍閥而言,一個過了氣的皇帝,不值得如此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