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美國軍隊和美國國家永遠的恥辱和瘡疤。”
此話是2015年,我國記者採訪一位西點軍校軍官時,對方說的肺腑之言。當時,正在參觀西點軍校的記者,對這位軍官的提問是:“為何你們很少提朝鮮戰爭,它好像是一場被你們遺忘的戰爭。”
與此同時,這位軍官的同事也淡淡地感嘆了一句:其實,仔細分析過這場戰爭後,我個人並不認為美軍敗給有毛澤東這樣的統帥、有彭德懷這樣司令官的中國軍隊,算是什麼丟臉的事。
至今仍對朝鮮戰爭仍諱莫如深的美軍高層們,真的應該聽聽這些西點軍官的話。
事實上,在那場新中國立國之戰裡,正是毛主席和彭德懷等諸位前線將領的完美配合,才讓不可一世的美國人吃盡了苦頭。
在前幾期裡,筆者已經跟大家詳細介紹了不少彭老總在前線的事,本期筆者跟大家說的,則是毛主席在這場戰爭中的高瞻遠矚。
關於這一點,咱們從1950年12月,毛主席和金日成的一番對話裡就能看出來。重提這次談話,筆者希望咱們的年輕人能瞭解一個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當年,毛主席他老人家是如何看待美國人的!
一:金日成匆匆趕來,毛主席一語點醒他
1950年12月3日,金日成冒著極大的風險,匆匆趕到了北京。
他為何會在這個時候來?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是不可忽視的。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取得了入朝第一次戰役的勝利,而第二次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津湖戰役,也已經進行到第7天。
這兩次偉大的戰役,讓一向囂張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受到了此前從未有過的挫敗。
而對於早前被美軍打得極慘的金日成來說,此時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毛主席親自來為他解惑。
當天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接見了他,周總理也在場。除了金日成的真誠感謝,以及毛主席的回應“我們一家人不要說兩家話”外,兩人就戰局諸多具體細節的討論,如今看來是有極大意義的:
其一,關於麥克阿瑟叫囂“我們將使用核武器”的問題。
原子彈的威力有多大,所有人都知道,這也是金日成匆匆趕來的一個重要原因。說實話,他有點兒慌。
自從第一次戰役失敗,再加上在長津湖美軍正在吃大虧,麥克阿瑟對使用原子彈的意願越來越高,而杜魯門也曾公開表示有這個可能。
對於金日成的這一擔心,毛主席的回覆是:“杜魯門不敢冒險打一場原子戰爭,就算要用他也沒有義務通知對方,讓對方先做做準備吧!”
不得不說,毛主席的分析果然是一針見血,杜魯門的做法無非就是恐嚇。且不說蘇聯也有原子彈,就是英國等美軍盟國也不會同意再把戰爭擴大。
金日成和毛主席談的第二件事,是關於軍隊指揮權。
志願軍20多萬人入朝後,中朝兩軍就指揮權問題,一直都存在分歧。出於民族感情,金日成一開始就表示:“希望兩軍都由朝鮮來統帥”。但彭德懷在瞭解朝鮮高階將領的作戰能力後,直言:“我要對20多萬戰士的生命負責!”
但此次見到毛主席,已經親眼見識過彭老總指揮能力的金日成,卻主動提出:不但不要志願軍的指揮權,還要把朝鮮人民軍的指揮權也交出來,全部由彭德懷來統一指揮。對於他能想通這一問題,毛主席笑了笑,表示:“那我們就當仁不讓了!”
金日成和毛主席談的第三件事,也正是本文重點要和大家討論的。
金日成用試探性的語氣,問毛主席:“假如敵人要求談判停戰,我們如何辦?”
金日成說這話,當然不是空穴來風。當時,他已經在北朝鮮聽到風聲:美軍高層中有不少人已經在討論停戰問題了。而那些渴望早日回家的美軍前線將士中,也對停戰呼聲頗高。
是的!大家沒有看錯。雖然最後籤停戰協議是在1953年7月27日,但早在1950年年底,這一問題就已經有人在討論了。
而且當時,以印度為首的13個亞非國家,出於自身的利益以及對和平的渴望,也都不願意大戰在亞洲爆發。這13個國家正準備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一份議案,以促成中美雙方談判。
聽了金日成的提問,毛主席顯然比較激動。他站了起來,走到了地圖前,說了這樣一句話:
“美帝和蔣介石一樣,諾言、協定都是不可信的,故應從最壞的方面做準備。”
如此回答,是對金日成的堅決提醒,就是要告訴他:你不要上美國人的當!千萬不可輕信他們!
這話,毛主席顯然不是亂說的。他隨後就給出了自己得出這一看法的原因,他說:“美軍仁川登陸以後,大軍越過三八線北進,那時候為什麼不提出停戰?現在戰敗了卻要停,用意是什麼?”
不得不說,毛主席分析問題當真是一針見血!此後的事實證明:美國人在這時候放出求和風聲,只不過是他們的“煙霧彈”,其真實意圖並不在此。
二:美國人假意停戰的“詭計”
中國人做事,往往有一個原則,即:先禮後兵!
早在志願軍入朝前,毛主席和周總理是給過美國人停戰機會的。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雖然中國第一時間成立了東北邊防軍,幾十萬大軍陸續趕到東北地區,但當時我方並沒有收到金日成的“求救信”,亦沒有直接做出兵朝鮮的決定。
但隨後,美國人及其“盟國”卻越來越囂張,麥克阿瑟更是錯誤地認為:中國人無論如何都不會參戰。甚至,直到志願軍入朝數日,他都不願相信這一點。
在美軍從上到下的狂妄思維的影響下,美第7艦隊駛入臺灣海峽,我東北地區也頻頻受到其空軍的侵擾。
針對這一情況,周總理在1950年8月下旬,就已經多次致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要求美軍:不要侵犯中國領空。
奈何,那時的美軍還以為新中國是幾十年前的中國,根本聽不進這話。而後,周總理又不得不致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馬立克,提出嚴正抗議,要求美國人結束戰爭。
然而,這一切在當時都沒有起到任何效果。9月30日,周總理對美國人發出了最後的警告,這一擲地有聲的話直到如今仍不過時。總理說: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
先“禮”不管用,毛主席在10月1日收到金日成的“求救信“後,開始認真思考入朝的事。此後的數個日日夜夜,毛主席經常夜不能寐,並做出了這個其一生最艱難的決定:出兵。
入朝後的志願軍完成了被人“忽視”,甚至瞧不起的完美轉變。到了長津湖戰役期間,美國人慌了。
先表現出不安的是美國總統:杜魯門。
杜魯門,第33任美國總統,任期為1945年到1953年。
與美國多數總統不同,杜魯門出身貧寒,他的“上位史”可謂是“披荊斬棘”,費盡心機。多年的政壇 “鬥爭”,讓杜魯門的性格是既謹慎又不失“狠辣”。
朝鮮戰爭發生後,杜魯門就已經將此戰當成是自己“政治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筆。因此,他與前線極力主戰的麥克阿瑟之間,顯然是有諸多矛盾的。當麥克阿瑟數次在前線和他唱反調時,杜魯門曾痛罵:“他就是個政治上的白痴!”
但不管杜魯門和麥克阿瑟有多大矛盾,有一點是肯定的:美軍在朝鮮戰爭上的尷尬,讓在美國國內的他和在遠東的麥克阿瑟一樣,顏面掃地。
反對他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不少美國民眾甚至指責其出戰的決定,本身就有問題。
為此,一方面他急於將“鍋”甩給麥克阿瑟,一方面又不得不再想其它辦法。這個政客明白:這關係到自己的前途。
於是,和談的聲音,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杜魯門政府內部傳了出來。那麼,這位“老奸巨猾”的總統,真的有停戰的意圖嗎?
關於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從其在1950年12月中旬的一次講話中,看出端倪:
當時,他曾直接用廣播表示:願意就停火問題進行談判。但轉身,他又宣佈了一系列讓和平人士看不懂的措施:擴軍100萬人。雖然人家並未說明要將這些人送到朝鮮戰場,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同時,杜魯們政府還強調:要用一年時間將飛機的產量提升5倍 ,將坦克的產量提升4倍。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杜魯門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主導下,這一時期的美軍,可謂是相當“滑稽”。某一天,只要他們取得某一區域性戰役的勝利,他們前方的軍官們就絕口不提談判的事;換一天,他們被打得沒有信心了,則又一派求和麵孔。
對於這種種行為,早早看出問題的毛主席,果斷做出了決策:絕不可輕信美國人,仗還是要穩穩地打!
12月22日,也就是長津湖戰役結束前兩天,周總理還特意發表宣告,毫不客氣地揭露了美軍的險惡用心,他表示:
“很顯然地,昨天反對和平,是為著美國可以繼續擴張侵略;今天贊成停戰,也是為著美國可以取得喘息時間,準備再戰,至少可以保持現有侵略陣地,準備再進”。
事實證明,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判斷並沒有錯。
就在周總理這份聲明發出一個多月後,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就帶著23萬餘人,向我志願軍發起大規模進攻。幸虧我方從始至終都未相信其假意和談的詭計,才完成了防禦任務,為最後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研究近幾年的諸多國際大事時,經常不理解:為何美國這麼大一個國家,總是會在很多事情上今天這樣、明天那樣,總是跟我們開一些“國際玩笑”。
歷史是一面鏡子,這一問題的答案,相信大家看到這裡會有答案。畢竟,一個國家的辦事風格,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三:談判環節的美國人同樣狡猾
1951年年中,始終在朝鮮戰場上討不到任何便宜的美國人,終於願意再重提和談了。7月10日,真正意義上的停戰談判正式開始。
這注定是一場艱難的談判。從開始到結束,它一共歷時兩年多的時間。而在整個過程中,美國人的種種“姿態”可謂令人:一言難盡。
當時,由毛主席親自點將,我方派出主持談判工作的是:後來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上將李克農。
李克農帶著喬冠華等一批新中國外交人員,組成了一個工作小組,前往朝鮮。
此後,李克農和彭德懷,就成了毛主席手中的“兩把寶劍”:一文一武,武的能打出漂亮仗,文的能耐得下性子談。
從一開始,李克農就跟美方提了我方的要求:
其一,在互相協議的基礎上,雙方同時下令停止一切敵對軍事行動;
其二,確定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武裝部隊同時撤離三八線10公里;
其三,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撤退一切外國軍隊。
然而,美國人是一面敷衍,一切破壞協議。因此,李克農在此後的58次大會、733次的小會中,經常遇到各種危險。
有一次,李克農等人乘坐的吉普車明明停在了談判中立區,卻還是被美國人惡意打破了輪胎。幸虧咱們的司機沉著應對,不然後果不敢想象。
除了威脅到我方談判人員的安全外,在談判過程中還出現過這樣的“尷尬”:
當天是一次小型談判,由我方代表柴成文等人與美國人談。但談判現場,卻出現了僵局。美國人就是不肯開口說話,我方沒有辦法,只能也不說話。
可能大家想象不到,雙方整整沉默了132分鐘。最後,柴成文實在不知該怎麼辦,便走出談判的帳篷,出來問李克農該怎麼辦?李克農沒說話,從筆記本撕下一張小紙條,上寫3個大字:坐下去。於是,雙方又坐下去,繼續不說話。
後來,大夥兒都說:這大概是軍事談判史上,最長時間的沉默了。
到了1953年6月份,一切好不容易談得差不多了,美國人狡猾的一面又暴露了。當時,美方司令克拉克明明已經跟我方溝通好,卻遲遲不把細節通知南朝鮮總統李承晚。
以至,最後才得知訊息的李承晚暴跳如雷。此後,本就不願意停戰的他,又是各種在“盟國”間煽風點火,又是號召南朝鮮百姓上街抗議,甚至還在最後做出了為難北朝鮮人民軍戰俘的事情。
這一系列行為,讓毛主席和彭德懷非常氣憤,都提出讓美方管好李承晚。而此時作為“聯合國軍”帶頭大哥的美國人呢?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似乎一切都跟自己沒關係似的。
最後,毛主席直接密電彭德懷,表示:“再殲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於是,著名的金城戰役爆發,我志願軍僅用幾天時間,就讓李承晚集團腸子悔青。
可能有網友看到這裡會覺得奇怪:真正談判環節的美軍明明都已經坐下來談了,為何卻非要整這麼多“么蛾子”出來?對此,軍史學家們判斷,無非兩個原因:
其一,不甘心。二戰後的美軍是何等囂張,打不贏一個亞洲國家是他們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前線作戰人員、談判人員都不甘心,這讓他們變得反覆無常。
其二,他們這麼做也是試圖把不願意和談的帽子,扣在我方身上。和談是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共同願望,美方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們是想盡辦法給我方製造輿論壓力。
在金城戰役後,美方終於不得不簽字了。但此時,我方已經無法再相信他們了。為了保護彭德懷及金日成的安全,李克農提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雙方司令員不到現場簽字,停戰協定由雙方首席代表簽字後,然後各自交給自己的司令官籤,最後再互換文字。
這樣,彭德懷和金日成都不需要到場。對於這樣的安排,美方也不得不同意。連最後籤協議,咱們都不得不如此防著他們,可見在這兩年多的談判裡,李克農見識了多少他們的狡猾之處。
尾聲:
從首批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關於這場戰爭還有無數細節,值得我們去思考!
美國人把它當成“被遺忘的戰爭”,是因為從頭到尾他們的種種行為都是令人不齒的。而對於21世紀的我們來說,如今回頭去看毛主席當年對美國人的判斷,仍會覺得入木三分。
引用本文開頭西點軍官的觀點:咱們有毛主席這樣的統帥,有彭德懷這樣的司令,有無數不怕犧牲計程車兵,美軍人輸得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