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中國革命戰爭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為世界戰爭史所罕見。指導這一偉大戰爭的領袖毛澤東,其軍事指揮之高明、軍事理論之完整、軍事思想之博大精深,以及軍事戰功之巨大,為世界軍事史上所罕見,他的傑出軍事家地位為世界所公認。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就是獨步古今的毛澤東兵法。毛澤東兵法歷久彌新,閃爍著真理的光芒,在理論建樹和實戰效用上,都是兵家智慧的巔峰之作。
01
曾經,東方兵學智慧和西方軍事理論,構成了世界軍事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
中國是世界兵學理論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兵書、戰策之豐富,可謂是浩若煙海、汗牛充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三十六計》《司馬法》《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等,都是中國乃至世界兵學寶庫中最光彩奪目的明珠,閃爍著古人對“國之大事”的思考。
孫武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家,其撰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刊印最多、影響最為持久的兵書。但遺憾的是,孫武子的戰爭實踐不多。
近代的曾國藩,雖然以書生帶兵成功鎮壓了太平天國,但也僅僅留下一部零散的《治兵語錄》,若拿來與毛澤東的戰爭實踐相比要遜色太多,其思想的先進性更是遠遠無法與毛澤東相匹敵。
西方的克勞塞維茨以《戰爭論》聞名於世,被西方兵家奉為圭臬,但克勞塞維茨沒有指揮過大兵團作戰。西方吹捧拿破崙為“戰爭之王”,但拿破崙沒有系統的軍事理論著作,只有流傳下來的經他人整理後的幾百條軍事語錄,重實用而輕探源,他的軍事理論始終停留於經驗層面。
毛澤東博覽群書,熟知歷史,貫通今古,博採中外,他在繼承馬克思主義軍事觀、中國古代軍事觀和世界各國軍事思想精華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實踐和世界革命發展大潮,提出了許多前人沒有發現的戰爭規律,推動著軍事理論的發展飛躍。
毫不誇張地說,只有毛澤東是世界唯一一個全能型的兵家泰斗,集戰略家、軍事理論家和統帥於一身。
02
如果不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原本酷愛讀書的毛澤東也許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學問大家,或是當上他夢寐以求的教員,但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中華民族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幾乎喘不過氣的現實,迫使他拿起了武器。從此,本是“一介書生”的他,開始與軍事鬥爭緊緊聯絡起來。
毛澤東初上井岡山時,曾笑談自己是個書生,“軍旅之事,未知學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當師長有點玄乎。”
可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戰爭,他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膽略,依據中國特殊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實踐,率先認清了中國的國情,以《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清晰地勾勒出一條中國特色武裝革命之路,並大膽、勇敢地實踐。
毛澤東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等人的戰爭觀,並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做出了新的貢獻,他歸納提煉的馬克思主義戰爭觀點振聾發聵:戰爭是政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戰爭的性質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共產黨人研究戰爭和進行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最終消滅戰爭。
正是因為有了正確的、科學的戰爭觀指導,毛澤東才能始終從正確的角度觀察戰爭,從事戰爭,最終贏得戰爭。
03
馬克思主義提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毛澤東將其創造性地運用於革命戰爭中。毛澤東認為,建立一支人民的軍隊,進行團結廣大民眾參加的人民戰爭,是戰勝一切敵人的根本。
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進行一場新型的人民戰爭,是毛澤東對世界軍事思想的一個獨步古今的傑出貢獻。
古往今來,敵對雙方一決雌雄、決戰決勝,最後靠的都是軍隊。中外一切舊式軍隊,共同特點都是欺壓和奴役人民,他們信奉的是“兵為將有”,貧苦人家的子弟被迫而當兵,具有較濃的僱傭性質,甚至像國民黨軍隊專門靠抓壯丁以維持其龐大的、張牙舞爪的軍事力量。他們都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與人民為敵,因此得不到人民的擁護,最終都逃不脫失敗的厄運。
吸取以往的歷史教訓,毛澤東堅定地認為,“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他親自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第一次打出工農革命的旗號並親手締造了第一支工農革命軍。這樣一支工農革命軍,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具有無產階級性質的、區別於一切舊式軍隊的新型人民軍隊。
毛澤東提出並確立了人民軍隊的一系列重要建軍原則:
第一,這支軍隊最為鮮明的特徵,就是無產階級政黨對這支軍隊的絕對領導地位,支部建在連上,人民軍隊是黨指揮槍,而決不許槍指揮黨。
其次,這支軍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軍隊來源於人民又服務於人民,是勞苦大眾自己的軍隊。
第三,這支人民軍隊既是一個戰鬥隊又是一個工作隊、生產隊。人民軍隊不僅要打仗,更要組織群眾、發動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始終在黨的領導下為了人民的幸福而奮鬥。
最後,人民軍隊紀律嚴明、作風優良,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群眾秋毫無犯,與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欺壓百姓的舊軍隊有根本區別。
這些特徵,是人民軍隊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標誌,是人民軍隊的優勢所在,也是這支軍隊深受到老百姓歡迎愛戴的根本原因。
04
必須先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然後才能進行一場新型的人民戰爭。
毛澤東的人民戰爭軍事思想十分豐富,它包括且不限於:
第一,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
第二,組織最廣泛的人民革命統一戰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打擊敵人;
第三,實行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相結合、正規軍和游擊隊、民兵相結合,武裝群眾和非武裝群眾相結合(即“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第四,以武裝鬥爭為主,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領域鬥爭密切配合,打一場全面戰爭。
縱觀歷史,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戰爭都是為了爭奪統治權、為了擴張領土、為了追求財富,甚至因為統治者個人的好惡而發動戰爭,從來沒有哪一個政治集團為了人民而進行戰爭,更沒有一個政治集團依靠人民進行戰爭。
只有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擁有一支人民軍隊的前提下,動員、武裝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使之成為淹沒強敵的汪洋大海,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在廣泛的人民戰爭中,紅軍依靠根據地人民群眾進行反“圍剿”戰爭,保衛土地革命的勝利成果;八路軍、新四軍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立游擊隊、武工隊、兒童團,最終戰勝了兇殘的日本強盜;解放軍開赴到哪裡,人民群眾就支援到哪裡,大後方人民運用各種簡陋的民間工具,冒著炮火向前線輸送物資,用小推車、小擔架支援了三大戰役的勝利。
毛澤東指揮一手創立並發展壯大起來的人民軍隊,與內外敵人作戰20餘年,領導一直都處在弱者地位的國家和人民,一直都在戰勝處於強者地位的敵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做到像毛澤東所領導的人民軍隊一樣。
05
提到人民軍隊和人民戰爭,就不能不提游擊戰。游擊戰是一種非正規的作戰形式,一直為正規的軍事家們所不齒,難登大雅之堂。在一般的軍事家眼裡,游擊戰為旁門左道,對此十分輕視且不屑一顧。
游擊戰不是毛澤東的發明,但是毛澤東卻根據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特點,將它提高到戰略高度,這是毛澤東的非凡貢獻。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就總結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16字基本原則。此後,根據實際鬥爭經驗,毛澤東又總結出誘敵深入、集中兵力、殲滅戰、速決戰、帶運動性的游擊戰等靈活多變的游擊戰作戰方式。
紅軍時期,當國民黨大兵壓境向我根據地大舉“圍剿”之時,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正是運用了這一戰法,我則集中兵力,隱蔽待敵,擇其弱點,攻其不備,出其不備地屢擊敵人,保衛、鞏固並發展了革命根據地。
在抗日戰爭時期,根據日寇戰鬥力很強這一實際,八路軍、新四軍又依據各自不同的作戰條件發展了這一戰法,創造了許多有效的殲敵方法,如採用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多點開花,弄得日寇心驚膽戰,寸步難行。趁敵暈頭轉向不知所措,我則乘機殲滅敵人,兇殘的日寇就這樣陷入了游擊戰爭的天羅地網裡,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毛澤東的游擊戰是上升到戰略高度的游擊戰,是大迂迴、大穿插的游擊戰,跳躍式地長途奔襲直插敵人防禦薄弱的地帶,巧妙實施戰略大轉變,從而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千里躍進大別山就是這一戰法的傑作。
游擊戰的真諦,從本質上講,就是依靠人民進行“遊擊”。如果離開了人民的支援,再強的軍隊,也無法“遊擊”;失去正義的戰爭本質上是反人民的戰爭,永遠得不到人民的支援。這就是人民戰爭的威力所在。
而且我們從中可以悟出一個道理,無論做任何事,如果脫離了人民,沒有人民的支援,即使一時得以猖狂,最終都將遭到徹底失敗。
06
蘇聯軍方曾打算刊印部分俄文版的毛澤東軍事著作。赫魯曉夫極為反感,他的潛臺詞就是毛澤東不過爾爾,強大的蘇聯軍隊沒必要向毛澤東學習怎麼打仗,該書遂停止發行。
無疑,任誰也不能否定蘇聯軍隊的強大,但這種強大是鋼鐵洪流般的強大,是骨骼健壯般的強大。確實,蘇聯軍隊與美英軍隊都很強大,但他們也擁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在軍事指揮上缺少韜略。而這點,恰恰是毛澤東和中國軍隊遠勝於他們的地方。
蘇聯衛國戰爭是戰爭史上無與倫比的鴻篇鉅製,但蘇軍總兵力一直佔優勢,裝備水平也不弱於對手,在某些方面甚至還佔優勢,可戰爭代價卻高於德軍,人員傷亡和武器損失大大高於敵軍。從雙方的投入和戰果來看,蘇軍的戰略指導很難稱之為高超。
美英的艾森豪威爾、巴頓、蒙哥馬利等著名統帥,都是在其國家強大的物質條件的保障之下去指導戰爭的,如果沒有本錢,比如充足的武器彈藥、充分的後勤保障,他們幾乎無法打仗。朝鮮戰場上,無論是麥克阿瑟、李奇微,還是範弗利特,如果沒有美軍強大的火力支援做後盾,美軍早已被志願軍趕下海,美軍的戰略戰術與志願軍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縱觀美英蘇等強國軍隊和將領,無論從戰略的遠視、謀略的高明、鬥爭的複雜等方面,都不能與毛澤東所指導的中國革命戰爭相提並論。
與他們相比,穿著破衣爛衫的毛澤東在指揮千軍萬馬時,有時在急行軍、有時在躲避飛機炸彈、有時住在低矮的窯洞內,他指揮的人民軍隊一切本錢都要自己湊,要邊湊本錢邊打仗,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一隻只“真老虎”,但毛澤東卻能帶著一幫“泥腿子們”不斷取得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美英為代表的技術型(也包括同等條件下的國民黨軍隊和日軍)、蘇聯為代表的力量型,在以解放軍為代表的謀略型面前,兩軍對壘,最後全遭敗北。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謀略的高明,戰略的遠見,戰術的靈活,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
軍備和技術可以日新月異千變萬化,而思想的火花卻光豔奪目永恆不朽。富有智慧、富有韜略,用規律性的東西指導著不斷變化的實踐,並可以運用到不同領域,這正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寶貴之處。
07
與馬克思、列寧等革命導師所不同的是,毛澤東不但能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理論,更直接指揮千軍萬馬從事偉大的革命戰爭實踐。
在20餘年的革命軍事鬥爭中,毛澤東從領導秋收起義到“三灣改編”建立起第一支人民軍隊,從率領紅軍進行反“圍剿”戰爭到與日寇血戰,從運籌百萬大軍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戰略決戰到在朝鮮戰場贏得立國之戰,在這樣豐富的戰爭實踐基礎上,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便有著旁人無法超越的極其豐富的內容:
既有同國內反動派的戰爭,又有同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戰爭;
既有小部隊分散進行的游擊戰爭,又有幾十萬上百萬人的大兵團作戰;
既有“小米加步槍”戰勝敵人的經驗,又有用“飛機加大炮”戰勝敵人的經驗。
凡此種種,毛澤東便可以從各個不同層次和方面,揭示戰爭和軍事活動中的本質和規律。毛澤東將統帥戰爭的經驗提煉、上升為軍事理論,又把理論成功地運用於實踐中。其軍事理論經過戰爭實踐的檢驗,已被反覆證明是正確的。
08
毛澤東,既是一位戰爭藝術大師,也是一位軍事理論巨匠。
毛澤東撰寫的《中國革命的戰爭問題》《論持久戰》等軍事著作,以及《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軍事文集》,閃爍著真理的光芒,熠熠奪目,無一不是獨步古今的大手筆,至今仍是世界各國政治家和軍人學習和研究戰爭的“聖經”。
在革命戰爭實踐中,毛澤東扮演了最生動的教員,他將軍事道理通俗化,用最通俗的大白話把他的軍事思想講給將軍們、士兵們聽。於是,人民軍隊便成為了一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的強大軍隊。
毛澤東培養出許許多多著名將領,彭德懷、劉伯承、徐向前、林彪、粟裕等人均屬頂級戰將,但他們無不對毛澤東心悅誠服,衷心擁戴,直到頂禮膜拜。
毛澤東用兵真如神,是一句帶有文學色彩的褒揚,更是經受過無數次檢驗的人間奇蹟!毛澤東一生指揮的眾多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小戰鬥,更是現代中國軍人引為自豪的戰爭藝術精品。
從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中,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毛澤東的軍事藝術,而且可以領略到遠遠超出軍事領域的博大精深的淵博學識。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其實就是一部彪炳史冊、獨步古今的毛澤東兵法,學懂弄通毛澤東兵法,不僅在軍事領域,乃至在人類社會的諸多領域,都可以遊刃有餘、應對自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