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在2021年,以4份出口訂單,共140架出口數量,成為當年國際戰鬥機交易市場,最耀眼明星的法國“陣風”戰鬥機,於2022年2月10日,又獲得了來自印尼的42架訂單,整個合同金額高達81億美元,預示著在2022年,“陣風”極有可能再度獲得不菲的收穫。而比較有意思的是,來自印尼的這份訂單,和2021年5月“陣風”於埃及獲得的30架訂單,都是在這兩個國家先迫於美國壓力,放棄俄羅斯蘇-35S訂單之後誕生的。以至於產生了一個讓人有些疑惑的變遷過程,那就是兩個原本選擇俄羅斯蘇-35S的國家,雖然迫於美國壓力放棄採購,但最終購買卻是法國“陣風”戰鬥機。
▲2021年成績斐然的“陣風”,如今又有了新訂單
在2021年5月中旬,埃及國防部宣佈以45億美元的價格,購進第二批30架“陣風”Block3型戰鬥機。而在此之前的2015年2月,埃及作為“陣風”Block3型,也是“陣風”系列的第一個海外使用者,已購入了24架“陣風”。因此,來自埃及空軍的第二份30架訂單,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外界的太大驚訝,畢竟卡達空軍在引進第一批“陣風”之後,就對其效能比較滿意,已經創下引入第二批的先例。埃及在自身老舊戰鬥機逐漸退役的情況下,繼續購入“陣風”也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
▲埃及空軍的“陣風”三機編隊
但在那之後,原本打算交付埃及空軍的26架蘇-35S,在俄羅斯境內滯留的時間卻越來越長,埃及、俄羅斯關於蘇-35S交易的措辭越來越曖昧,使得外界逐漸意識到,交易應該是出現了別的變故。最終在2021年11月,隨著來自伊朗的高階代表團抵達俄羅斯,並傳出了可能接手埃及放棄採購的26架蘇-35S的訊息,外界終於意識到,在中國採購24架蘇-35S之後的,第二批蘇-35S出口訂單已經告吹。埃及在2021年5月採購的第二批30架“陣風”,正是作為26架蘇-35S訂單取消之後的補充。
▲出口中國的蘇-35SK
而印尼采購42架“陣風”的過程也大體類似,其在數年之前,就傳出可能採購11架蘇-35S的訊息,並在之後的過程中,與俄羅斯有了多次接觸。但隨著美國的介入,印尼宣佈不再考慮採購蘇-35S,並最終選擇了“陣風”。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印尼的戰鬥機訂單數量有大幅上揚,從早期預計的11架蘇-35S到最終的42架“陣風”,可以說是一個極大的跨越。而付出的81億美元,也讓外界意識到,印尼在先進戰鬥機領域發展的決心。
▲印尼采購的“陣風”數量讓人意外
然而,作為使兩份蘇-35S出口訂單消逝的直接推手,美國在付出不少資源之後,最終卻使得法國“陣風”戰鬥機成為最後的贏家,不禁讓人有些難以理解。目前外界比較認可的說法是,由於美國與英國在2021年,聯手奪走了屬於法國的軍事工業,出口澳大利亞的650億美元天價潛艇大單。因此,最終促使埃及、印尼放棄蘇-35購買計劃,轉而採購法制“陣風”,甚至在2021年末,促成阿聯酋以160億美元,採購80架“陣風”Block4,都是美國在中間“牽線搭橋”,作為法國失去澳大利亞天價潛艇訂單的一種補償。
▲阿聯酋採購的是最新的“陣風”Block4型
這種說法比較簡單,聽上去也相對合理,因此被許多人所接受,但客觀地來說,這種說法在邏輯上有很多難以自洽的地方。一方面,贏得澳大利亞天價潛艇訂單的是英國和美國造船工業,與美國航空工業可能的出口訂單,並沒有太密切的聯絡,即使背後有政府統籌,涉及上百億美元的巨大利益,也必然有著不可逾越的困難,很難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意見。另一方面,像阿聯酋、埃及、印尼這些國家,也不太可能過於順從美國的理念,很難說做到受美國直接影響,花費鉅額資金採購美國要求的一款戰鬥機的情況。
▲先進戰鬥機價格昂貴,交易價格動輒就是幾十億美元
因此,另一種觀點認為,這些國家之所以都採購來自法國的“陣風”戰鬥機,是由於之前美國F-16 、F-15戰鬥機,已經在亞洲、美洲、甚至非洲大肆銷售,造成了許多國家空軍主力,都是美國戰鬥機的情況。為了對這種美製戰鬥機一家獨大的情況進行平衡,同時也是鑑於F-15、F-16逐漸步入生產末期,後勤維護、軟體升級及人員培訓未來難以保障的現實情況,選擇近年來效能大受好評,並且素來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好口碑的法國“陣風”,是在技術性能和戰鬥機型號之間的一種平衡,考慮到未來發展,也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選擇。
▲美國F-16對外銷售了上千架
而事實上,就在印尼宣佈採購12架“陣風”的當天,美國官方宣佈批准了,向印尼出口39架F-15ID戰鬥機的計劃。包括備用發動機、升級配件、人員培訓、維護保障及武器彈藥在內的一整套訂單的價值,高達139億美元。就目前來說,印尼官方尚未確認採購F-15ID,但也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之前關於美國奪走法國天價潛艇訂單後,促使一些國家採購法制“陣風”,以進行補償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說服力。
▲F-15ID被認為與F-15EX有濃郁的技術淵源
而對於中國航空工業來說,蘇-35S原本憑藉較為不錯的效能,先後獲得埃及的26架訂單,及印尼可能的11架採購意向,最終卻在美國壓力下被撕毀,是一種非常明顯的警示。尤其是殲-10C戰鬥機獲得巴基斯坦空軍青睞,目前經巴方高官證實,已加入巴空軍的情況下,外界普遍對於殲-10C的進一步出口,有著極為樂觀的期待。而事實上,以蘇-35S出口,遭到以美國為首西方勢力阻擊的情況下,殲-10C在自身出口基礎比較薄弱,技術又沒有達到很先進水平,不具備無可替代特質的情況下,一旦受到其他國家干涉,出口註定非常艱難。畢竟大多數國家採購戰鬥機,也不過是為了自身國防需求,究竟採購哪一款戰鬥機,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在美國干涉蘇-35S出口的先例下,大部分國家很難痛下決心,付出極大代價採購中航工業出口的殲-10C。畢竟像中國與巴基斯坦這種軍事交流極為緊密,使得殲-10C地位異常關鍵,甚至是不可替代的情況,是少之又少,甚至是絕無僅有的。
▲殲-10C的出口註定不會很順利
從這一點來說,由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相比於殲-10C,反而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尤其是在對外出口時,往往由巴基斯坦出面的特性,賦予了“梟龍”很難受到其他國家正面阻擊的待遇。雖然“梟龍”的本身效能,尤其是雷達效能、載彈量、航程,相比於“殲-10C都有明顯差距,但其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出口預期,都要強於殲-10C。而隨著“梟龍”在巴基斯坦的助力下,逐漸出口到其他國家,也就奠定了中航工業研發的先進戰鬥機,在其他國家發展的基礎。隨著未來局勢的改變,新一代效能更優異的中航工業出口型戰鬥機,獲得這些國家的青睞,繼續採購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從這一點上來說,“梟龍”戰鬥機FC-1的代號,其實是名至實歸,代表著中航工業先進戰機,對外出口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