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金融科技徹底熄火。嚴格來講,打著科技幌子的金融科技徹底熄火。這是一種必然。因為僅僅只是將金融科技看成是科技的一種,而忽略了金融的特殊性,所謂的金融科技,便失去了其獨特的目的與意義。正因如此,我們在看待金融科技的時候,需要更多地從金融的角度,而不是科技的角度入手。
現在,我們已經很少看到有人再大張旗鼓地宣揚所謂金融科技的概念了,原因很簡單,人們早已認清了金融科技的新面目。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金融新模式,一旦脫離了金融本身,必然會走入到新的怪圈裡,縱然是那些處於頭部的科技巨頭亦不例外。所以,當金融科技開始熄火,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站在金融的角度來思考金融的新進化,並以此開啟後金融科技的新時代。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對傳統金融玩家的賦能,看到了新技術的新應用。對傳統金融玩家的賦能,多數是發自於科技公司的,而對於新技術的落地和應用,多數發自於金融公司的。從表面上看,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執行邏輯。但是,如果我們深度分析,就會發現,這兩種模式其實是殊途同歸的。
第一點,應用場景都是金融。
無論是賦能,還是改造,它們的應用場景都是源自於金融本身的。這其實是與之前的發展模式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因為早期的發展模式,無論是網際網路金融時代,還是金融科技時代,它們的應用場景都是科技,並且它們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獲取足夠多的流量。
當應用場景從科技轉移到金融,我們看到的是一場全新進化時代的來臨。在這個新時代,玩家們的終極追求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流量,而是更多地轉移到了金融的本質——迴歸實體經濟上。所以,無論是對金融行業進行深度賦能,還是主動地對金融行業進行深度改造,它們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讓金融更好地迴歸實體,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點,商業模式都是去平臺化。
無論是網際網路金融,還是金融科技,它們之所以會陷入到不同的怪圈和困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們對於平臺模式的推崇與迷戀。一味地做大平臺,一味地將金融行業的根拔起,而不是讓金融行業下沉至行業當中,縱然是再創新的商業模式都是平臺型的。
如果分析當下正在進行的這樣一場全新的進化。我們就會發現,玩家們正在進行一場去中心化的新發展。這場去中心化的發展,唯一的目的就是讓金融行業更多地下沉到各個行業,各個場景當中,真正讓金融行業真正發揮出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點,終極目的都是數字化。
試想一下,外部玩家對於金融賦能的目的是什麼呢?很顯然,玩家們對於金融行業進行賦能,其實就是想要讓金融行業的發展更加符合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那麼,現在發展的大趨勢是什麼呢?很顯然是數字化。從這個角度來看,玩家們對於金融機構的賦能,終極目的就是為了讓金融行業實現數字化、智慧化,從而進一步提升金融行業的效率,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在外部玩家對金融機構進行賦能的同時,一場發自於金融行業本身的新進化同樣正在上演。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開始藉助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手段來重塑傳統的金融架構,透過這樣一種全新的金融架構重新找到金融迴歸本質的新姿勢。仔細分析這個發展路徑,我們同樣可以看到的是這場新變局的終極目的依然是為了實現金融的數字化,從而讓金融與整個經濟的發展融為一體。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兩種完全不同的發展模式,最終要達成的結果,依然是統一的。
當金融科技的發展進入到新週期,特別當金融科技的發展不再是以科技為終極導向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發展路徑。這種新的發展路徑是與傳統的、網際網路式的發展路徑完全不一樣的,可以想見的是,它必然帶來一種全新的進化。
可以想見的是,這場新進化必然會給金融行業帶來一場嬗變。以此為開端,金融行業的發展將會告別野蠻生長的發展階段,真正進入到精耕細作的新週期。在這場新週期裡,我們將會看到一場以新技術為開端,以數字化為終局的新發展。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戰略諮詢顧問。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硬核乾貨。支援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資訊,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