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當時一共有1000多名將軍要評銜,評定工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其中發生了很多讓銜的軼事,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品德,除此之外,還有幾位被破格授銜的將領,今天就來說說他們的故事,當時被破格授予的少將、中將、上將、大將,都是誰呢?
資鳳少將
與紅軍隊伍裡眾多的“紅小鬼”不同,資鳳將軍參加革命的時候已經33歲,他懷著革命理想入黨,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一直負責經濟和供給方面的工作,他在井岡山與朱老總一塊挑糧,,在瑞金跟著主席做財務,轉戰大江南北,革命隊伍管了一輩子的賬,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紅管家”。
1942年11月,部隊遭遇日偽軍進攻,經歷了持續33天的大掃蕩,資鳳隨身攜帶銀行與總金庫共百萬餘元的款子,隨司令部行動,單在淮河就往返四次之多,戰鬥結束後,他負責的款子沒有丟失一分一毫。
1947年6月,資鳳帶著物資由高密縣過鐵路至膠東。由於情況萬分緊急,他騎著馬在人流眾多的隊伍前列指揮,結果不慎從馬上跌落,斷了三根肋骨,昏迷半天才醒過來,但資鳳仍堅持完成了任務,所有人員和物資都未遭受損失。
渡江戰役勝利後,資鳳調入第三野戰軍後勤司令部任審計處長,1950年擔任財務政委,直至1952年離職休養,55年授銜時,資鳳少將已經離開部隊,根本沒有條件參加授銜,但是考慮到他對我軍的貢獻,被破格授予少將軍銜,但是遺憾的是,資鳳少將在授銜兩個月後就在南京病故了,享年60歲。
“皮有功,少晉中”
皮定均,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傑出將領、軍事家,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割槽司令員,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員。
作為開國名將,皮定均參與並指揮過無數大小戰役,其中最令人稱道的,當數那場載入史冊的中原突圍戰。
抗戰勝利後,中原解放區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了國民黨反動派向華東、華北乃至東北用兵的重要障礙,也成了全國解放區的最前沿,因此國共雙方都極其重視其戰略地位。
為搶佔這一戰略要地,國民黨環繞中原解放區部署了重重重兵,修建了6000多座碉堡,將中原解放區壓縮至以宣化店為中心、方圓不足50公里的狹窄區域內。
1946年6月23日,蔣介石下令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
26日,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指揮10個整編師30萬兵力,對我中原軍區部隊發起進攻,全國內戰由此全面爆發。
在中共的正確領導下,被重重包圍的中原軍區6萬將士浴血奮戰,突破國民黨軍圍追堵截,完成戰略轉移。
此次戰略轉移中,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旅——皮旅,作為“丟卒保車”之戰的“卒”,從打響阻擊第一槍開始,一直到掩護大部隊突圍後,皮旅連續急行軍5晝夜,搶在敵人合圍計劃實施之前,衝出內層包圍圈,進入大別山,首戰松子關,再破青風嶺,搶渡磨子潭,血戰津浦路,不僅完成了掩護主力部隊突圍任務,而且還帶領部隊成建制地衝出了重圍,因為這一特殊的貢獻,皮定均在55年被破格授予中將軍銜。
“韓有功,中晉上”
韓先楚,1913年出生於湖北紅安,1930年入黨,在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的炮火硝煙中,韓先楚從戰士做起,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
1950年4月,兩廣戰役勝利結束後,身為四野12兵團副司令兼第40軍軍長的韓先楚,率部到雷州半島集結,要在穀雨前發起海南島登陸作戰。
4月16日19時30分,在沒有海空軍配合的情況下,韓先楚親率40軍、43軍4個師的3萬將士,乘坐40多艘木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起渡,跨海進擊海南島!
4月17日凌晨3時,40軍突破國民黨軍炮艦擋截,勝利搶灘海南臨高角,搶攻國民黨軍灘頭陣地。
韓先楚隨先頭部隊在敵火力下涉水搶灘,直接指揮前沿戰鬥,國民黨名將薛嶽率12萬之眾苦心經營一年的“伯陵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被韓先楚趕出了天涯海角。
這次戰役的意義十分重大,因這一特殊貢獻,55年授銜時,韓先楚被破格授予上將軍銜。
“不高不低,正好”
徐海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大將之一,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他馳騁疆場,組織指揮了同國民黨反動派和日軍的無數次戰役和戰鬥,打敗了數倍於我之敵,威震敵膽,被譽為“虎將”,“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55年,徐海東被授予大將軍銜,但是他卻說:“我這個人打仗有癮,走路有癮,以前喝酒也有癮,就是當官沒癮。”他一生曾三次讓官,後來他一看到周公就說:“我一直養病,為黨工作太少,授我大將軍銜,有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