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表現是糟糕的,不論是美股、歐股還是A股,股市都是調整的,但是與股市調整相反的是,大宗商品價格表現亮眼:
原油價格已經漲到了94美元一桶,正在衝擊100美元大關。
國際金價漲了70美元一盎司。
國內期貨方面:
農產品方面,棕櫚油大漲18%,豆油上漲13%,大豆、豆粕、菜粕漲逾14%。
工業品方面,鐵礦石從680元漲到了790元,漲幅是16%;玻璃從1705漲到了2203,漲幅是29%。
能源方面,煤炭從672漲到了830,漲幅是24%;低硫燃油從3650漲到了4277元,漲幅為17%。
大宗商品漲價,催化劑就是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供給萎縮導致價格上漲壓力很大。
第二個因素就是,美國印鈔,導致美元的內在價值貶值,而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因此具備了充足的漲價的動力。
除了這兩個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資源國不願意廉價售賣資源了,尤其是印度尼西亞表現的最突出。一月份印度尼西亞先是宣佈暫停一個月煤炭出口,直接刺激了全球煤價大漲。
印度尼西亞還是全球重要的礦產出口國,一直是全球重要的鋁土、鎳礦出口國,但是資源出口導致產業鏈太短,受益的主要是資源進口國。印度尼西亞宣佈2023年將禁止鋁土、鎳礦出口,轉變出口工業成品和半成品。這導致了全球的鋁、鎳漲價。
剛果掌握了鈷礦的出口,也是早早就規定將禁止原礦出口,鈷價因此暴漲。
由於中印等國家的崛起,原來的資源只是供給歐美11億人消費,資源供給大於消費,因此資源和工業品存在巨大的剪刀差,資源國出口大量資源依然很窮,但是工業國不生產資源卻很富有。
現在中國、印度發展起來以後,原來11億人分的資源變成了39億人分,資源消費量大漲,供不應求,這是資源漲價的最底層邏輯。
可以預期的是,資源漲價的動力還是很足,全球的工農業產品都有巨大的漲價壓力,尤其是原油漲價的動力更強。
雖然現在新能源加速普及,但是存量燃油車依然巨大,仍然需要消費巨大的燃油。除此以外,原油是化工的關鍵原料,這並不會因為新能源的普及減少消費。
如果沒有經濟危機,今年原油價格還有較大的上漲動力,原油價格上漲也將帶動煤炭價格上漲。原油、煤炭紛紛突破前高,神奇均線理論顯示出買點,可見資本市場已經給今年能源價格上漲給出了答案。
在碳中和的預期下,全球產油國都不敢加大原油領域投資,反而在加速經濟轉型,這導致未來原油的增產潛力在下降。在這種惡性迴圈下,未來油價突破300美元一桶的機率大增。
最後提一句,原油價格上漲對新能源車是一個利好,毫無疑問,今年新能源車的銷售量將再次出現爆發性的增長。
新能源車友們不用擔心油價漲到300美元,因為新能源車的百公里能耗是12度到21度電,假如快充度電3塊,每公里能源成本是3毛5到6毛,和現在油車差不多。
投顧:張淼 登記編號:A0770622010001
免責宣告:本文僅供學習交流、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和觀點。本人及所在機構不持有上述股票,請投資者注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