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應該有的樣子是什麼?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定義。
前段時間,楊瀾受邀作為脫口秀節目的嘉賓。面對熱議的女性話題,她認為女生應該勇敢地說出自己的野心與慾望。她希望每個女生都應該成為“大女生”,即要擁有更大的世界與格局,大方地展示自我,大氣地面對成敗。
菸灰缸深以為然。生活中,那些擁有人生由我態度的女性,才是真正的大女生。
就像楊瀾在她的新書《大女生》中所說,有著清晰的自我認知,會勇於探索未知,並且善於學習與成長的女生,才能在人生的歷練中得到最美的蛻變。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女生更應該撕掉傳統的性別標籤,打破現實的刻板印象。做一個大膽做自己、大步走四方的人。
接下里,不妨與菸灰缸一同走進這本寫給女性的書,與楊瀾一起體驗大女生的風采,找到人生新的座標。
認識自己,才能重新定義自己
楊絳先生說:“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
人只有在探尋自我的過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瞭解自己;有了自我的審視,才不會在人生的旅途中迷了路。
書中,楊瀾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14歲那年,楊瀾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房間,她可以在這盡情地看小說、收聽電臺、做手工。因為不被打擾,她做事常常能進入專注的狀態,並且感到快樂。
楊瀾覺得,這是一個讓她逐漸搭建起心靈世界的小空間。因為她不需要顧及他人的想法,只需要在意自己的感受。她還把日常的所思所想都寫進了日記本里,透過不斷的自我對話,慢慢地擁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婚後的楊瀾,依然會堅持給自己留一個小書房。同樣的是,在房間裡,她只需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傾聽內心最原始的聲音。
在菸灰缸看來,一個人想要真正地認識自己,無論是在現實的空間,還是在心靈的空間,都需要保留一塊不被外界打擾,只屬於自己的地方。
獨處時,我們能夠袒露出一切不加掩蓋的想法,心靈的獨白會更真實。而當我們處於寧靜的心境時,會享受於當下的時光,還能更好地省察自己。只有讀懂了自己,才能去重新定義自己。
鄧亞萍曾在《聽姐說》綜藝裡說過,小時候因為個子太矮,被兵乓球教練認定為沒有任何培養價值的運動員。
那個時候,她被兵乓球隊屢屢勸退,而父親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她,並且讓她自己做抉擇。
面對人生的分岔路口,鄧亞萍內心對兵乓球的信念卻燃燒得更加熾熱。她還記得有一次下雨天,因為父親不讓自己外出練球而傷心地哭了。其實,在她心裡,兵乓球早已成為了她生命當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最後,她堅持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繼續在兵乓球這條路上追逐。
在往後的日子裡,鄧亞萍用一個又一個金牌,撕掉了身上那些不好的標籤,並且重新定義了自己。
楊瀾在書中告訴我們:“如果你不去定義自己,很快就會有別人定義你。”
其實,很多人並沒有真正地認識過自己。有的時候會為了取悅別人而強迫自己,有的時候會為了迎合時代的審美而改變自己。在尋求外界認可時,卻忘記了自身的價值。
菸灰缸認為,一個人只有認識自己,自我認同,才能擁有一套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我們心中有衡量的尺度,無懼現實中的流言與偏見,才能篤定地前行。
無論什麼時候,女性都要擁有自我覺醒的意識,終身學習的能力。重新定義自己,人生才能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活得更自在。
真正的成長,要有被看見的勇氣
有人說:成長無聲,卻有跡。
在書中,楊瀾也曾這樣寫道:“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因為看見而相信,但是你可以因為相信而看見!”
傅首爾在參加《奇葩說》之前,是節目的忠實粉絲。有一天,她想去參加節目。雖然她的丈夫不太看好,但是傅首爾堅信自己可以做好,於是她報名了。
在前兩次的面試中,導演覺得她太普通了,便沒有透過。直到第三次面試,傅首爾才得到了《奇葩說》的入場券。
在打辯論時,她金句頻出,頗受觀眾的喜愛。被認為運氣爆棚的傅首爾不過是厚積薄發。其實,她堅持伏案寫作已經將近十年時間,她無比渴望自己能夠站上一個嶄新的舞臺,唯有如此,才得以一步一步地靠近夢想。
菸灰缸覺得,擁有被看見的勇氣,本身就是一種成長。因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走出舒適圈,面對所有的得失成敗。而每一個突破自我的時刻,都能讓我們更加勇敢。
2015年,楊瀾擔任北京申辦冬奧會代表團的陳述人。為表達對國際奧委會及法語國家的尊重,陳述的時候需要使用法語,但是代表團中沒有人會講法語。
楊瀾期望能在這次的陳述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同時期盼國家能夠順利地獲得冬奧的承辦權。法語零基礎的她,承擔了一個月內能熟練地使用法語陳述的任務。緊接著,她每天睜開眼睛就開始練習法語,幾乎是著魔式的學習。
後來,楊瀾還專門請北大法語系的教授用快、慢兩種語速錄音。楊瀾反覆地聽錄音,跟著念,還把自己的語音發給教授,請他幫忙指正。
一個月後,楊瀾用法語演講,圓滿地完成了陳述的任務。她不僅得到了法國奧委會委員的認可,還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國家對申奧的重視程度。
人生的路上,相信自己,勇敢地嘗試,是實現個人成長的一部分。而負重前行的成長也是每一個人的人生寫照。
菸灰缸認為,成長的路上充滿了挑戰,敢於迎難而上,才能知道自己的成色。順著自身優勢的方向去發展,會更容易創造出好的成績,獲得他人的肯定。
所謂的成長,就是保持夢想的心,風雨兼程。在不斷的歷練當中,慢慢變得強大,才會擁有被看見的勇氣。
懂得如何去愛,是一種養成
心理學界有句話:“人類諸多痛苦的根源,就在於對一段關係寄望過深。”
愛是需要學習的,懂得如何去愛,是一種養成。在這個養成的過程中,給與彼此更多的空間,才不會輕易地傷了對方。
關於養育的問題,首先楊瀾十分尊重自己孩子的意願。比如,孩子在房間關著門時,她想進屋會先敲門;她不會翻看孩子的電腦和手機;她從不強迫自己的孩子去上補習班。
其次,楊瀾與家人都不會過多地干涉孩子的世界,這樣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保留自我驅動力。在相處中互相理解尊重,彼此都能保持著獨立的人格。
楊瀾從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的關係,皆從允許對方做自己開始。”家長不是木匠,不能把孩子刻畫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家長是園丁,應該幫助孩子變成他自己最好的樣子。
愛是讓對方感覺到自由,而不是讓對方活在束縛當中。帶有太多控制成分的愛,只會令人感到窒息,從而讓關係受損。
《小歡喜》中的宋倩與喬衛東離婚後,宋倩幾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女兒喬英子身上,無微不至的照顧,事必躬親的督促。
然而,宋倩從未真正地理解過女兒的感受。最後,母女關係破裂,女兒被逼得離家出走。
菸灰缸認為,雖然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本能的,但是父母有時候也會在愛裡面迷失,凡事都替孩子安排好,會剝奪了孩子的內在驅動力。父母只有相信孩子的能力,一點點地放手,孩子才能做好自己人生中的主角。
愛,就是在相處中尊重彼此的邊界,瞭解對方的想法,互相成就。愛是一種養成,不妨先從自己開始學習。
專注自我,做成就自己的大女生
蕭伯納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1938年,為了在上海建立振華女校分校,老校長季玉先生請昔日的學生楊絳做校長。楊絳無意仕途,便拒絕了。但是季玉先生一再堅持,楊絳只好答應了,並且約定半年為期。
楊絳上任時,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在她的盡心盡力之下,學校很快地就走上了正軌,而且越辦越好。
當約定的任職時間一到,楊絳果斷地提出離職,她依舊認為做官並非她所願。
然而季玉先生堅決不同意,楊絳只能暫時聽從安排。楊絳繼續任職半年後,再度提出離職。最終,季玉先生無奈地同意楊絳辭職。
楊絳深知,自己想要追逐的夢想,從來都不是在官場上,而是在學術中。所以即便是染指世俗,她也能及時抽身。
菸灰缸也覺得,專注於自我的人,內心有著很強的信念,哪怕是前行的途中遇到一些小插曲,也不會放棄目標。沒有隨波逐流的人,才能擁有對生活的掌控感。
楊瀾在書中寫到自己曾在25歲時辭掉中央電視臺的工作。那個時候的她是央視的臺柱子,卻毅然決然地到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
留學時,她住在經常會出現很多蟑螂的宿舍裡,用著師哥留下的那臺經常宕機的電腦。即便學習的環境不好,但是她也沒有因此而選擇退縮。
就像楊瀾在書中所說:“人生就是永遠的追逐,在追逐中你會擁有力量、情感和靈魂。”她寫詩自我激勵,告訴自己,要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開啟自己的世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生活的不確定性正是我們希望的來源。”
在菸灰缸看來,堅持做熱愛的事情,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掘自我,超越自身的侷限,而不斷地完善自己,就是一個自我塑造的過程。
懂得從內去探尋,才能覺知自己;勇敢地為人生做抉擇,才能擁有想要的生活;願意專注於自我,才能做成就自己的大女生。
一個女孩能走多遠?楊瀾告訴我們:“是由夢想決定的。”
現實社會中,女性在成長的路上,會承受著更多的壓力與挑戰。
但是菸灰缸以為,這些不能成為捆綁人生的理由,每個人手中都有生命的主導權。只要內心擁有向上的渴望,用行動保持生命的成長性,就能夠擁有豐盈的人生。
請你相信歲月可待,未來可期;學會從容面對生活,不給人生設限。
願所有的女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散發光與熱,活出大女生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