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元宵節除了吃元宵外,最大的樂趣就是逛豫園,走九曲橋,買花燈。
“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在本地,“走百病”也是這一節日的重要習俗。
它可以追溯到唐代,走百病習俗逐漸與祛病逐疫、元宵節俗相融合。明清以來,走百病成為傳統元宵節裡的一項重要風俗。“走百病”中,參與者在元宵節夜晚相約出遊,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或走郊外,這樣可以驅病除災。
俗話說,“過年走走(城隍廟)九曲橋,一年的煩惱都掃光”。如果看豫園燈會卻沒有走過九曲橋,那一定會感覺缺少了什麼。
趁著即將來臨的元宵節,趁著今天還是個工作日,(不會很擠)我們同事一行去了豫園的九曲橋,在九曲橋上徜徉,心想把這彎彎曲曲的不順帶走,企盼新年大家都順順利利,健康大吉!
橋取“九曲”之名,不但有曲曲折折、曲徑通幽的感覺,更有充滿吉祥、尊貴的意境。
平時走走大概1、2分鐘的池塘小橋,到了正月裡,排隊上橋都要等上幾十分鐘!
九曲橋是以湖心亭茶樓為中點左右各九曲共十八彎。走在橋上,看到九曲橋的橋面為花崗石板,每一彎曲處的石板上均雕刻著一朵季節性花朵,如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直到十二月臘梅;九曲橋頭尾的兩塊石板上各雕刻著一朵荷花。
所以每逢過年,儘管九曲橋上人頭攢動,但人們還是願意擠到那裡去“軋鬧猛”,哪怕是排上數十分鐘的隊伍,也願意將自己慢慢地融入其中。
九曲橋邊上的湖心亭,是個喝茶觀景的好去處。
我們一行,走完九曲橋,到湖心亭去喝上一杯“元寶茶”。元寶茶裡,泡著形似元寶的檀香橄欖,加上菊花和茶葉,充滿了吉祥如意、恭喜發財的意味。
今天陪著同事張老師(合資企業總經辦主任)走九曲橋,也是圓她心心念念想來此地走一走的願望。盼著她的疾病快點好。
去年以來,她會經常迷迷糊糊,忽而清醒,像個正常人,忽而糊塗,說有人在後面追她,嚇得她一陣陣冒汗,臉色發白,心跳加速,手腳冰涼。
醫生診斷為重度抑鬱症,可能是工作壓力大加上其它因素,為此,前一陣子住院剛出來,醫囑不能停藥。
記得前兩年,她身體好的時候,為了照顧單位裡的外籍專家安心過好年,大年夜下班後,夫妻兩人合作,一直忙到深夜,初一將包好的餃子送到專家的公寓;正月十五早起自己揉麵團,做餡心,包湯圓,一早就將元宵送到專家的寓所,讓他們安心與中國同事一起過年。
也是她在崗時,公司的業務在南半球,與我們作息時間正好相反,我們黑夜,對方白晝。為了銜接好業務,作為中方專家的張老師,24小時待機,隨時接聽客戶的反映和訴求,天天凌晨3,4點鐘起來接電話,(正好是對方下班的時間)無論滿天繁星,一輪彎月,或寒風刺骨,漫天飛雪,張老師都是和衣而睡,隨時準備著接聽電話。
她以流利的英語與對方溝通,把供應商對產品的要求和意見一項項寫下來,清晨趕到公司向老總彙報並召開質量會議,認真落實產品的每一個細節。
多少年來,張老師睡不了一個囫圇覺,但是卻堅持天天上班,從不遲到,早退。
蒼天不負張老師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公司多年來的出口貿易額逐年增長,產品質量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先後被世界上多個國家命名為出口免檢產品,享受入關一票透過待遇。企業的規模也逐漸擴大,最大限度地確保了地方的就業和創匯。
很喜歡臧克家的一段話:如果把張老師比作一顆普通的星星,那麼“一顆星星,它沒有名字卻有光,有溫暖,一顆又一顆,整個夜空都為之燦爛了。誰也不掩蓋誰,誰也不妨礙別人的存在,相反的,彼此互相輝映,每一顆都是集體中的一分子”。
當一個人為了集體,為了民族和國家,發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他便成為人民的英雄,這種英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犧牲了自己,他頭頂的光圈,是從人格和鮮血中放射出來的。
如今,同事們和我一樣,都希望張老師這顆普通繁星,走過曲折迂迴的九曲橋,走過了,就可以“一馬平川”了。盼望著張老師在醫生的指導下,疾病能一天天好起來,大家希望張老師能有空到公司坐坐,哪怕看她一眼也好。
雖然由於當下疫情原因,不宜聚集,但賞燈與“走百病”卻寄託著大家對於生活和親人們的祝福與寄意,在此也祝所有朋友元宵平安,壬寅虎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