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夫,原名陳鳳元,河北滿城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在保定地區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7年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曾擔任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縣支隊副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隨營學校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旅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參加了百團大戰和黃土嶺、綏遠、清風店、平津等戰役戰鬥。1951年2月入朝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六十五軍一九四師政治委員,第六十五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0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東進到山東兗州、泰安地區輪訓、休整,準備參加志願軍第二番輪戰任務。此時,陳亞夫已被選定到西北軍區工作,當他知道部隊要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時,就誠懇地向上級提出申請,要求入朝參戰。後經上級批准,1951年2月,陳亞夫繼續擔任一九四師政治委員,並率部北上跨過鴨綠江,投入朝鮮戰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發起後,第六十五軍與六十三軍、六十四軍組成右翼集團,計劃突破臨津江後向議政府迂迴,包圍敵軍,而後進佔漢城。但迂迴受阻,影響了作戰任務。4月24日,乘西線“聯合國軍”南撤之機,一九四師在師長趙文進、政治委員陳亞夫的帶領下,迅速穿插到武建裡重創英二十九旅,並俘獲敵步兵團團長卡恩斯中校。陳亞夫不顧疲勞,在炮火連天中,親自審問俘虜,瞭解敵人的情況。在志願軍後撤轉移階段,一九四師隨六十五軍其他部隊執行掩護兵團北撤任務。在飛機、坦克掩護下,敵軍輪番衝鋒,全師被敵人分割包圍,部隊斷糧斷炊,師指揮所後邊也插進去敵人坦克100多輛,形勢非常嚴峻。在這緊要關頭,陳亞夫主動給各部打電話,做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氣,他沉著冷靜地說:“要沉住氣!敵人坦克上不了山,飛機下不了地,白天他發瘋,夜晚是咱們的。”“我們一定要咬牙堅守!”在他的鼓勵下,一九四師全體指戰員,英勇頑強堅守陣地,打退敵人的無數次進攻。掩護任務完成後,轉移到了指定位置。
1951年8月,陳亞夫、趙文進率領一九四師隨六十五軍由朝鮮中線揮戈西進,開到朝鮮開城前線,在板門店兩翼接替了六十四軍的防禦任務,擔任保衛開城的任務。美軍代表在停戰談判中提出的無理要求被中方拒絕後,狂妄地叫嚷:“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並在西線發起進攻,從側翼威脅開城,企圖奪取開城。陳亞夫加緊部隊的思想動員工作,鼓勵大家以忘我的精神、頑強的鬥志,挖戰壕、築坑道,修建工事,英勇反擊,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陳亞夫還鼓勵部隊多殺敵立功,及時向上級彙報戰士們勇敢作戰的事蹟,極大地鼓舞了部隊士氣。1952年10月,該部第五八二團英勇頑強,前赴後繼,三次反覆爭奪紅山包,佔領陣地。二營六連副指導員趙先友和他的戰友們在堅守高地戰鬥中,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此次戰鬥受到了副總參謀長、志願軍談判顧問李克農的表揚,《抗美前線報》、新華社也專門報道了這一戰鬥訊息。戰鬥結束後,陳亞夫親自審查評功材料,並逐級上報,後經志願軍總部批准,該連立特等功,並獲得了“英勇頑強守如泰山鋼鐵連”稱號,給趙先友追記特等功,另外三名同志立一等功。
當時,著名文學家巴金等人正在朝鮮戰場體驗生活,身為六十五軍政治部主任的陳亞夫就在保衛開城反擊戰勝利慶功大會上向巴金等作家介紹了趙先友和通訊員劉順武在危急時刻,要求自己的炮兵“向我開炮”與敵人同歸於盡的事蹟,並將巴金介紹到五八二團採訪。巴金根據趙先友的事蹟創作了小說《團圓》。小說發表後,引起當時主管電影的夏衍的注意,文化部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了家喻戶曉的《英雄兒女》。
1953年,陳亞夫隨六十五軍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五軍副政治委員、石家莊步兵學校政治委員、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政治委員、第一外國語學院政治委員、總參謀部三部副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7月1日因病逝世,終年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