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老話題又被拿出來說了,那就是俄羅斯是不是應該採購中國武器,特別是艦船。之所以這話題又冒出來,是因為俄羅斯一家媒體2月6日刊文談中俄合作,包括技術、市場、軍事裝備等等,認為俄羅斯應該將部分艦船訂單交給中國造船廠,讓中國助力俄羅斯海軍現代化。並且給出建議,哪怕先請中國建造補給艦、醫院船等非戰鬥輔助艦船。
要說俄羅斯媒體發出類似的聲音,那是早幾年就有了,背景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水面艦船青黃不接、嚴重匱乏的現實。海軍是特別耗錢的軍種,蘇聯時代,軍費佔了GDP的20%,那確實花得起錢,戰略核潛艇、攻擊核潛艇、核動力巡洋艦、大型驅逐艦一代接一代造得熱火朝天,大型造船企業也非常多,咱們中國軍迷都能叫出一串名字,比如歷史悠久的波羅的海造船廠、海軍部造船廠、北方造船廠,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紅色索爾莫沃、星星、高爾基、琥珀,現屬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61個巴黎公社社員造船廠等等,但蘇聯解體,立刻沒錢耗了,訂單沒有了,連維持都很難,俄羅斯海軍繼承的大型艦船都嚴重落後老化,養不起的結果就是大量退役,只能挑重點的維持。
這些年俄羅斯海軍主要投入的就是核動力潛艇,新建造“北德文斯克”級攻擊核潛艇、“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和水面艦船比起來,這是俄羅斯安全的根基,必須耗的錢。
這樣,水面艦船就很慘淡了,新造的最大的戰鬥艦船也就是4000噸級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22350型護衛艦,2006年開建,2018年7月才服役,這麼長的建造週期,才造了一艘剛剛堪稱現代化的護衛艦,在蘇聯時期是不可想象的,從一個側面反映俄羅斯軍工造船業傷得有多重。
再說命名,戈爾什科夫元帥,那是蘇聯紅海軍的締造者,可謂是蘇聯的馬漢,領導蘇聯海軍近30年,以他命名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前一艘以他命名的是45000噸的1143.4航母,也就是現在印度的那艘“維克拉馬蒂亞”號,現在居然命名一艘4000噸級的護衛艦,當然,對於今天的俄羅斯海軍,這艘護衛艦已經是最先進的水面艦船了。
其他新造的水面艦船,比如600噸的21630“暴徒”級,能發射2500公里射程“口徑”巡航導彈的950噸的21631“暴徒-M”級,2000噸的22380“守護”級,就這些了。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趴窩好幾年了,老一代殘存的鉅艦“基洛夫”級、“光榮”級巡洋艦、“現代”級、“無畏”級驅逐艦也不足以裝點門面,但硬著頭皮也得表現出一些氣勢。這些鉅艦,在如今資訊化、隱身化時代,幾乎淪為明顯的目標。
這也是俄羅斯媒體著急的原因,看看中國一年下水10多萬噸,一連下好幾年,俄羅斯雖然很多年都在說要建新航母,方案都出了好幾個,但根本沒有啟動的跡象,好幾萬噸的航母何時開造不談,護航艦隊怎麼辦?連一艘護衛艦都建造那麼多年,要造個航母戰鬥群幾乎無從談起。
那俄羅斯專家看得也沒錯,哪怕買巴基斯坦引進的那種054AP,中國造船廠的建造質量、交付速度都沒得說,加上俄羅斯自己的垂髮系統、鋯石高超音速導彈,來個10艘8艘,俄羅斯水面艦隊就改頭換面了。
從現實來看,這也是快速增強俄海軍的幾乎是唯一現實路徑。
但俄羅斯高層考慮的就多了,比如面子,20年前中國還在引進俄羅斯“現代”級和“基洛”級呢,現在反過來要買中國艦船,心理上很難過得去。
所以這也是俄羅斯媒體專家建議先買中國的補給艦、醫院船的原因,從心理學上來說,也是一種緩解方式。但俄羅斯海軍顯然並不會優先建造這些輔助艦船,連戰鬥艦船都沒錢造,還造這些幹嘛呢?
最重要的,俄羅斯是軍火出口大國,低頭向別國買武器的情況非常罕見,最近的也就是2011年向法國買兩棲攻擊艦,結果當然因為西方制裁沒交貨,但毫無疑問這是給法國軍工做了廣告,如果再給中國軍工做廣告,那俄羅斯肯定擔心在國際市場上還怎麼混?
再者,俄羅斯那些船廠,雖然現在很多技藝都丟失了,連兩棲攻擊艦、補給艦這種不算太高階的船都造不了,而且建造速度慢,造價也高,工藝質量也不盡如意,但都是見過世面的,俄羅斯不敢把它們餓死,現在就用護衛艦的訂單養著,22350護衛艦也規劃了40艘之多,幾年造一艘,吃不飽也餓不死,至於水面艦隊的落後,沒有超級天量的巨資是無法改變的,不甘心也沒辦法。這也不是買幾艘艦就能解決的。
不過,我國海軍4艘俄製現代級、4艘裝備俄製武器的051C、052B,其實俄海軍買回去倒是挺合適的,在我軍體系中和大量新艦面前,這八艘俄式風格鮮明的二線大艦已經不太相容,對俄海軍來說,一下子拿到8艘主力艦,那可是意義重大,不過136、137都已經經過改裝,換裝了中國武器系統,成了8000噸的大號054,不過這也沒關係,或許這正是全新的中俄軍事合作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