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12月26日,毛主席的紀念堂裡,來悼念毛主席的人一如既往的多,華主席、汪東興同志都會在這一天雷打不動的前來看望毛主席,而這一天來到的,還有當時已經擔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常務委員的楊得志,站在毛主席的遺體前,楊得志顯得情緒異常激動,這一年是毛主席的90週年誕辰,同樣也是毛主席離開愛戴他的中華兒女們的第7年。
七年以來,無數中華兒女會在任何時刻想到這位遠去的偉人,對他們來說,他是給他們帶來好生活的偉大領袖和導師,對於楊得志來說也一樣,只是在楊得志心中,毛主席代表的更多,毛主席曾經給過他諄諄教誨,對楊得志來說,毛主席更像是一位親切的師長,如今斯人已去,楊得志心中關於毛主席的往事歷歷在目,這才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說出了那句:“主席,得志來看你了。”
楊得志的革命史
楊得志和毛主席是老鄉,1911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他的父親是一個鐵匠,為了謀生也為了減少父親的負擔,楊得志也早早的跟著父親開始打鐵。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1928年,他參加了湖南的紅軍第7師,這支部隊就是陳毅與朱德兩位同志領導的部隊,楊得志進入部隊後不久,就隨著大部隊去到了井岡山,去到了井岡山後不久,楊得志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陳毅和朱德的到來,讓起義的紅軍成功會師,壯大了紅軍的力量,有了槍桿子,就是在革命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為了慶祝這樣的偉大起點,井岡山上的軍民們開展了隆重的慶祝活動,1928年的5月4日還舉辦了會師的慶祝大會。
隨著陳毅同志宣佈大會開始的聲音傳遍全場,軍號與鞭炮齊鳴,革命根據地裡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楊得志與戰友們在隊伍中也感到了發自內心的喜悅,鞭炮慶祝結束後,陳毅同志向在場的全體戰士宣告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成立的好訊息,黨代表與軍長分別由毛澤東與朱德兩位同志擔任。現場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隨後,朱德同志與毛主席先後發表講話,楊得志記得十分清晰,那天的毛主席穿著灰布軍裝,昂首闊步的走上了主席臺,然後向全軍的同志們發表了講話,毛主席知道隊伍中的很多同志都是貧苦出身,講話中根本沒有提那些文縐縐的詞,反而是用孫悟空、如來佛、荷花出水有高有低,十個指頭有長有短這樣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講了紅軍在當時的情況,楊得志記得很清楚。
這一天,17歲的楊得志見到了這位即將在日後改變全中國的偉人,看著臺上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毛澤東同志,一股崇敬之情從楊得志的心中油然而生。
與毛主席的點點滴滴
在那之後,楊得志成為了紅四軍裡的一名警衛戰士,日常工作就是站崗放哨,保衛領導人們的安全,這也讓他能夠有很多機會接觸到黨中央的領導人們,也在心裡建立了對他們的印象,毛主席行為舉止都很文雅,常常一個人思考,陳毅同志是個明顯的樂觀主義者,而朱老總則是親切樸實。
那個時候毛主席偶爾會和身邊的警衛人員聊幾句天,即便大部分時間毛主席都是匆匆走過,但也讓楊得志感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和睿智。
在井岡山不久,大部隊就要轉移走了,閩西、贛南這些地方都需要去播撒革命的火種,這些革命火種相互連線,很快就壯大了革命力量,中央蘇區也得以建立起來,面對茁壯成長的紅色力量,蔣介石開始了大肆圍剿,戰士們英勇抗爭,幾次反圍剿都相繼成功。
楊得志也在其中得到了磨練,他在槍林彈雨中摸爬滾打,從一個戰士成長為了一名紅軍團長,有一次,國民黨三個師的軍隊壓向革命根據地,在三個師的輪番進攻之下,楊得志僅僅率領一個團就抵抗了三個晝夜,他也因此被授予了三等紅星獎章,
後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進行戰略轉移,楊得志就率領負責保衛中央領導人安全的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踏上了長征之路。一路上,楊得志作戰異常勇猛,在他的領導下,紅一團衝鋒在前,打了很多硬仗,其中包括強渡烏江和大渡河這樣的英勇戰績,給後續部隊掃清了前進的阻礙。
長征勝利會師後不久,楊得志所在的紅一團改編成了第一大隊,楊得志從團長變成了大隊長,他率領部隊駐紮在了山西通渭,他剛到這裡沒幾天,毛主席也來了,身邊隨行的只有兩個警衛員,楊得志老遠就認出了毛主席,自從轉入長征,楊得志就沒有再見過毛主席,楊得志發現毛主席明顯的瘦了,主席整個長征過程肯定是日夜操勞,楊得志關心的詢問了主席,主席卻十分幽默的回答瘦了是減輕了負擔,氣氛一下就活躍了起來。
不過毛主席在這裡並沒有停留太久,短暫的和楊得志聊了幾句部隊的情況就再次出發了,這也是楊得志見到毛主席的記憶深刻的一次,一方面是因為他見到了毛主席用辣椒粉拌著梨吃,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毛主席和他聊了很多部隊的事情,楊得志本來是想請毛主席指導他們的,但毛主席誇讚了他們的紅一團,紅一團是走在最前邊也是最瞭解情況的部隊,所以最後還是讓楊得志講了講。
下次再見到毛主席就是兩個月後了,那時候黨中央決定發起直羅鎮戰役,一大隊也參加此次作戰,由毛主席親自指揮,楊得志在這次戰鬥中看到了毛主席的勇氣和指揮藝術,一大隊的陣地是在一片並沒有什麼遮擋的山地,戰士們一不小心就會暴露在敵方的射程中,但毛主席並不恐懼,反而是站在陣地上從容的指揮戰鬥,並且妙語頻出,讓大家放鬆心情,又鼓舞了大家的鬥志。
楊得志一邊仰望著偉人,一邊堅定的前行,他靠著自己的努力迅速成長,1936年的山城堡戰役、西征,楊得志都踴躍的參加了,並且開始嶄露頭角,這些戰場上積累的經驗成了楊得志一生的財富,後來他去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還當上了學校裡的一名隊長,毛主席也來過學校演講過幾次,場景與十年前革命之初的井岡山上很相似,臺下的楊得志從一個普通戰士成長為了一個紅一軍團第二師的師長,而臺上的毛主席也從那時的一位起義隊伍的領導者變成了中華兒女革命的先驅與領袖。
毛主席的演講常常讓他印象深刻,他很善於用一些形象的比喻,讓每一名戰士都能夠儘可能的瞭解黨中央每次決策的原因,1937年上半年,國內抗日形式日漸好轉,國共合作也初步建立起來,毛主席就在抗日大學的演講中講到了國共合作,毛主席舉了陝北農民趕毛驢的例子,把蔣介石比作那頭驢,前邊得有人拉,後邊得有人趕,時不時還得用鞭子抽幾下,西安事變就是這麼個道理。
戰士們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眼前的這位領袖不僅擁有淵博的學識,又十分富有遠見,戰士們無一不是崇拜毛主席的,楊得志自然也不例外,不久之後,楊得志就率部去到了抗日前線,被編入了115師,短短兩三年,楊得志就當上了晉冀魯豫軍區的司令員,這離不開自己楊得志的努力。
抗日戰爭結束前不久,他又被調回到了毛主席的身邊,繼續擔任保衛任務,闊別多年,毛主席還是一樣的親切,他還囑咐警衛員要好好照顧自己這位小老鄉吃辣的口味,毛主席還問了很多楊得志在抗日根據地的情況,尤為關心楊得志的學習情況,楊得志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講給毛主席聽,其中就有很多聽毛主席演講的事情。
在楊得志的印象中,毛主席對他的指導每一次都至關重要,尤其是解放戰爭中,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後不久,楊得志再次奔赴了前線,為解放全國努力。
毛主席的諄諄教誨
兩年後,中央就任命了他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司令員,這一年楊得志年僅36歲,是所有的戰略區野戰軍司令員中最年輕的一位,隨著我軍的力量在全國範圍內不斷壯大,解放戰爭也逐漸轉入了我軍的戰略決戰階段,遼瀋、平津、淮海三大地區逐漸反動了戰略決戰,楊得志就是在平津地區帶領第十九團圍困新保安。
整場戰役中,毛主席向各個地區的將領都傳達了中央的戰略目標,其中新保安的重要性也是毛主席多次提及的,楊得志知道自己身上的重擔,毛主席也很清楚,前後多次給楊得志發電報,交代戰略目標,預料敵人動向,這極大的減輕了楊得志的壓力,也再一次讓楊得志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厲害之處,在戰場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新保安之戰打得異常順利,敵人被全殲。這得益於毛主席的遠見,也得益於楊得志的指揮。楊得志在取得勝利之後沒有停下腳步,轉而奔向了西北戰場,毛主席在向彭老總的電報中提到了楊得志不熟悉敵人的問題,彭老總也及時和楊得志溝通,毛主席不僅瞭解敵人,也瞭解同志們的情況,這也是戰役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楊得志重新審視了這場戰鬥,也充分認識到了敵人的實力,這讓楊得志做好了充足的作戰準備,銀川、蘭州相繼在8月26日和9月23日被楊得志的十九兵團解放,西北戰場的勝利指日可待。
西北戰場上,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之時,新中國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告了正式成立的訊息,很多戰士們沒有辦法去到北京,就圍坐在收音機旁共同見證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隨著毛主席的聲音轉化成電波傳向全國各地,無數中華兒女的熱血沸騰了,而楊得志這個見過槍林彈雨,鐵打的漢子也激動的流下了熱淚。
在西北戰場取得勝利後不久,我國的東北邊境又出現了不安定的因素,楊得志也去到了朝鮮戰場,並且還是人民志願軍的司令員,在朝鮮期間,楊得志在崗位上盡心盡力,幫助彭老總做出了很多關鍵的決策,在人民志願軍的努力下,勝利最終還是屬於了正義的一方。
朝鮮戰爭勝利那年的國慶日,天安門廣場上舉辦了隆重的儀式慶祝,楊得志也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還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與他親切握手, 這一切都與數年前別無二致,毛主席還是那樣的親切的說:“歡迎你呀,楊得志同志。”毛主席還向身後的其他領導人介紹了自己的這位小老鄉,周總理還補充了幾句他的光輝事蹟。
1955年的中南海懷仁堂,楊得志也是即將被授予軍銜的將領中的一個,這一年,他44歲,還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足見楊得志同志為中國革命作出的卓越貢獻,成為上將之後,楊得志能夠更經常的見到毛主席了,認真的向毛主席彙報工作。
楊得志將軍
後來楊得志去到了濟南軍區擔任職務,先後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和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毛主席也多次去過濟南,都由楊得志接待,毛主席曾經當著楊得志的面向警衛員稱讚了他,回憶起那段楊得志擔任中央領導人警衛的青蔥歲月,此時的楊得志也早已成長為了一位卓越的將領。
楊得志最後一次見到毛主席就是在1970年,那時候毛主席路過濟南,就在專列上接見了楊得志,楊得志又像往常一樣和毛主席彙報了工作,毛主席再次誇獎了他。
短短几年之後,毛主席就與世長辭了,楊得志知道這個噩耗時,一定回憶起了這半個多世紀以來與毛主席接觸的點點滴滴,想必這也是楊得志難過的原因,正是這些點點滴滴,讓他對這位偉大領袖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而這樣的感情不管過了多久,也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