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過,釣魚人討論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春天怎麼釣鯽魚”了,其中怎樣選釣位是每個釣友都很關心的問題。畢竟能找到魚窩釣魚就能省下很多事情,漁獲也能提升不少。
如何找魚窩?在釣魚圈流傳著一句話“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其中的春釣“灘”,很多釣友理解成了淺灘,其實並不完全正確。春釣想漁獲好,在“釣位”的選擇上,還是要下一點功夫。
先來講講,春釣選位的一些“誤區”。
其實錯不在“春釣灘”,主要是部分釣友理解有誤,沒有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魚群在不能保證其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不管淺水食物有多麼豐富,它們都會時刻警惕,不會輕易接近。
這是由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在多數大型水域中,淺灘的面積通常較大,有的甚至能延伸7-8米甚至更遠。這種水域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障礙物,所以即便水溫達標、食物豐富,也少有魚群活動。
哪些地方更適合春季釣魚呢?
第一處——茂盛的水草邊
選擇水草作釣已經成為很多釣友預設的選擇,這裡不僅食物資源豐富、遮擋物多,且水溫在同片水域中也比較高,是魚群最喜歡聚集的地方之一。
選擇水草作釣的需要注意兩點:
1、密釣稀:成片水域的水草都較濃密的話,儘量找尋稀少的一面釣魚,大面積的水草會使溶氧量變低,促使魚群聚集在水草稀薄的位置。
2、稀釣密:反之,水草大面積較稀薄則選濃密區域作釣,水草少會使魚群沒有安全感,不會做過多停留,這時候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第二處——鏵尖處作釣
很多釣魚新手不知道什麼是“鏵尖”,其實就是在一片水域中最突出的位置,也被稱為“魚道”。因為此處的地形較特殊,便成為了魚群洄游的必經之地,深受釣魚人的青睞。
在鏵尖垂釣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這裡釣魚,一定要選對方向,選左不選右,大部分魚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天性,就是喜歡逆時針遊動。
第三處——進水口作釣
常年釣魚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淡水魚都有趨溫、趨氧的特性。
由於春季氣溫呈上升形式,溫度越高氣壓就越低,水中的溶氧量也會隨之下降,越往後變化會越發明顯。
在春天釣魚,建議大家選擇進水口處下竿,食物豐富是一方面,主要是有源源不斷的新水流入,能為魚群帶來充足的氧分,水溫也更加舒適,即使到了夏季這裡也是一個不錯的點位。
選好釣位之後,該怎麼打窩釣魚呢?這裡面也有不少學問。
要說選釣位是第一步,那打窩釣魚就是第二步。在水溫沒有完全變暖時,打窩就是獲得漁獲最簡單的一種途徑。
但打窩的講究很多,用量、味型都有講究。
1、用量:在夏季與秋季時,魚群食慾較好,窩料打得再多都不缺魚群咬鉤。但在春季和冬季,在魚兒的食慾下降時,建議打窩的量是夏、秋的1/2甚至1/3足矣。
2、味型:春季味型還是以濃郁為主,能更好地激發魚群進食慾望,一般我會用垂心者利誘打窩。
為何選擇垂心者利誘,因為它是一款敢標真材料的誘餌,由湖南立諾檢測技術公司進行了質檢,選它比較放心。
垂心者裡面加入了大量從魚類體內提取出的天然荷爾蒙,對魚類有著較強的吸引力,聚魚發窩速度快,窩料中加5ml,最快20分鐘就能有魚進窩。而市面上大部分誘餌中根本不會新增這種東西,這也是垂心者上魚快的一項原因。
這種誘餌裡面還加入了一種被稱為“魚咬石”的DMPT素,能使魚群感到飢餓,加快開口的速度,從而提升我們的漁獲。
開啟瓶蓋後,能聞到一股濃郁的水草香味,人聞了都覺得香氣十足,更別說魚類了。經過驗證,它在水中的穿透力比較強,可達到50米左右。
經過幾次使用後,確實能夠提升漁獲,甚至能將一旁的釣友打成死口。釣友們在春節垂釣的時候,不妨在開餌的時候加上幾滴這樣的誘食劑,以提升釣獲效率。
延伸閱讀:春往暖處走,在水溫提升之後,除了以上釣位之外,也可以選擇在下風口作釣。這裡不僅能借助風力提升含氧量,水溫也比較均衡,魚兒也喜歡往這裡聚集。
所以在溫度上升後,釣友們可以選微風天釣下風口,魚群吃口也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