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大廳門口外,人來人往,突然一小夥子大叫一聲,隨即仰面倒地、四肢抽搐、牙關緊閉、雙眼向左凝視……旁邊的爸爸媽媽受到驚嚇,邊喊邊搖晃病人,立即吸引了路人圍觀。人群中有人說了句,“會不會是癲癇發了”。聽說癲癇發作,病人會咬斷舌頭,爸爸情急之下,隨手拿出身上的鑰匙,插進孩子的嘴裡,拼命地想撬開孩子的嘴巴,可沒想到嘴巴是撬開了,卻同時把牙齒也撬掉了兩顆,鮮血直流。醫生護士趕到,發現牙齒碎片落在孩子嘴巴里,連忙阻止家屬,將病人頭偏向一側,取出了牙齒。3分鐘後,病人停止抽搐,意識慢慢轉清。
癲癇,俗稱“羊癇風”,也叫羊角風、羊角瘋、羊兒瘋、羊癲風等。癲癇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慢性腦部疾病,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導致反覆性、發作性和短暫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徵,為神經內科的常見病。
按照有無急性誘因,癲癇發作大體上可分為誘發性發作和非誘發性發作。
誘發性發作最常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感染、中風等)或全身系統性疾病(血糖異常、電解質紊亂、中毒、發熱等)的急性期,是一種急性症狀性發作。這種發作僅代表疾病急性期的一種症狀,不意味著急性期過後一定反覆出現癲癇發作。
非誘發性發作則找不到明確的急性誘因。
表現特點
癲癇是一種具有永續性的致癇傾向為特徵的腦部疾病。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不受控制的身體運動,常伴尖叫、面色青紫、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
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遊症、夜遊症等自動症表現。
老百姓口中的羊癇風主要是指病人大發作,又稱全身性發作,半數有先兆,如頭暈、精神錯亂、上腹不適,視、聽、嗅覺障礙。發作時,有些會先發出尖銳叫聲,後即意識喪失而跌倒,全身肌肉強直,呼吸停頓,頭眼可偏向一側,數秒鐘後,全身陣攣性抽動,逐漸加重,再數秒後呼吸恢復,口吐白沫(若舌頭咬傷,可出現血沫),部分病人有大小便失禁。有些病人表現為失去反應及目光呆滯的凝視。
處理方法
☐保持鎮定和安靜,不要呼喊、搖晃病人。守在病人身邊,確保病人安全。
☐ 將病人置於安全位置,遠離危險物品及傢俱或其他尖銳、硬質的物體,減少發作時對病人身體的傷害;有先兆發作的病人應及時告知家屬或者周邊人,有條件者可將病人扶至床上,來不及者順勢使其躺倒,防止意識喪失後跌傷。發作時,如果條件允許,可放置柔軟的東西在病人的頭下。
☐ 保持平臥,迅速鬆開頸部及腰部衣服,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和誤吸,清除口、鼻腔內的分泌物,摘掉義齒。
☐ 不要使用掐人中、扳手指、揪脖子、捶背等方法,這樣對病人毫無作用。
☐ 在病人清醒之前,不要向病人口中塞任何東西,切忌灌藥,以防止窒息。
☐ 不要在病人抽搐發作的時候按壓四肢,過分用力可造成骨折和肌肉拉傷,增加病人痛苦。
☐ 不要試圖掰開病人的嘴,把手指放到他嘴裡或者嘗試抓住病人的舌頭。
☐ 守在病人身邊,確保病人安全,並記錄發作症狀和時間。
何時需要專業幫助
發生下列情況,應立即呼叫救護車送往醫院。
① 病人第一次發作。
② 持續發作或者頻繁發作,持續發作大於5分鐘。
③ 發作時有受傷、呼吸困難。
專家提示
① 不必對癲癇發作病人實施心肺復甦(可能由於突然發作時出現意識喪失、面部青紫、屏氣等徵象,易被誤認為是心臟驟停)。在癲癇抽搐停止後,判斷病人心跳呼吸,結合實際情況看是否給予心肺復甦。
② 發作時,避免群眾圍觀和搬動病人;守護在病人身邊,防止意外。
③ 發作停止後,病人可能神志不清,此時還應陪伴在側,也可用輕鬆的口吻與病人說話,促其清醒;發作後病人疲憊,應讓其好好休息,等完全恢復後可給予病人熱的半流質高熱量飲食,以補充能量。
④ 確診癲癇病人應按時、規律服藥,不要隨意停藥、減量或換藥,定期門診隨診。加強對藥物副作用的監測、做好服藥記錄、使用提醒便籤和鬧鐘、為方便服藥而調整生活作息等。外出要攜帶足量抗癲癇的藥物。
⑤ 懷疑癲癇時,應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要盲目輕信民間流傳的未經國家批准驗證的“自制中藥”“偏方”或“秘方”,甚至參與相關迷信活動。
⑥ 加強自我管理。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如睡眠缺乏、疲勞,飲用酒類、咖啡、濃茶等。癲癇病人不宜做有危險性的運動,如游泳、登山、跳傘等。透過手機和錄影裝置拍攝影片、寫日記或日誌等手段能對癲癇發作的形式和頻率進行精確記錄,為臨床醫生制定和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⑦ 由於害怕發作,癲癇病人的家人往往過度限制其外出活動,使得病人社交能力降低,社交圈減小,加重了自我封閉和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的發生,從而影響生活質量。適當的、有陪護的戶外集體活動有利於改善注意力、情緒調適,並有助於病人增強體質。如保齡球、乒乓球、慢跑、步行、瑜伽等。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危急時刻,如何急救?——家庭急救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