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是在知乎還是哪裡,看到一個段子:我們不是有10年工作經驗,而是將1年的工作經驗用了10年?
確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每一年都猶如牆壁上的時鐘,在做週而復始的迴圈運動。如何才能破局?
— 1 —
習慣的力量
經濟學領域,有一個詞叫作複利效應,愛因斯坦將其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複利效應最初用於計算資本回報,但其背後的原理同樣可以衍生到個人成長領域。
複利效應的本質是:做事情 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不斷迴圈。
這個過程,起初的變化趨勢不明顯,但只要時間足夠長,一旦突破臨界點,就會呈現出指數級增長。
換一種容易理解的語言表述,就是選擇一件正確的事情,然後“和時間做朋友”,這裡的“正確的事情”可以理解為對未來有回報預期的事情。
參考複利公式,個體的成長大體可以拆解為以下三個要素:
做正確的事情、找到正確的方法做這件事情、堅持足夠長的時間。
這三個要素,如果要進行重要性排序的話,就是下面這樣:
正確的事情>堅持足夠長的時間>找到正確的方法。
這麼排序,並非說做事情的方法不重要,而是因為“方法”本身存在著巨大的個體差異性(身體技能類除外),一種方法適合一個人,卻不一定適合另一個人。與此同時,當我們堅持一件事情足夠長時間,我們往往也會摸索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先說“堅持足夠長時間”這件事情。
要想“堅持足夠長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件事情變為自己的習慣。
不妨停下來思考下,有沒有哪件事情是你能堅持5年以上的?比如某項運動、某個愛好?當然,抽菸等不太好的習慣也算。
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一個習慣堅持了5年以上,這輩子肯定是很難再戒掉了。一旦我們養成了某個習慣,我們就解決了“堅持足夠長時間”這個維度的問題。
至於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推薦大家閱讀一本書《福格行為模型》,這本書揭示了行為設計的基本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堅持一個習慣,除了習慣本身帶來的好處/壞處外,習慣還會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比如,一個愛好運動的人,多半會更加開放、樂觀;一個愛好讀書的人,多半會更加好奇。因此,定期檢視下自己的行為習慣非常必要。
— 2 —
請逼自己養成10大習慣
上面重點說的是“堅持足夠長時間”的問題,這一部分,說的是“正確的事情”。
我總結了自己非常受益的10大習慣,並輔以簡單的說明,但不會展開“正確的方法”,因為每個人的方法都可能不同,適合自己最重要。
惜時如命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行為習慣,而是一種觀念認知,但它太重要了,所以我放在了第一位。我最近的一大感受,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誌就是意識到時間的寶貴。
時間對絕大數人都很公平,它不爭不搶,不慌不忙,不會看任何人的臉色,該來就來,該走就走。
這也因此給了我們很大的迷惑性:對時間沒有認知。於是,我們刷短影片、看無聊劇……但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建立在時間這個維度上。一旦你真的覺察到了這一點,你一定也會惜時如命。
讀書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曾說:我見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讀書的,一個都沒有。關於讀書,我不需要再多說了。
規律作息
可以不早睡早起,但一定要作息規律。成年人每天睡足7個小時就足夠了,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入睡時間,請儘量在同一個時間點起床。
跑步
如果想保持身體健康,但不知道選擇什麼樣的運動,選擇跑步就對了。跑步是最經濟、最便捷、益處非常大的一種運動。
每週2-3次,每次5公里,一年下來,身體會年輕好幾歲。
冥想
研究表明,冥想確實可以改變大腦結構。
大量研究表明,有規律的冥想(大約每週6小時)確實可以改變大腦結構。
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經常冥想的人大腦中與決策和記憶有關的額葉皮層灰質更多。多數人的大腦皮質層隨年齡增長而衰老萎縮,而 50 歲的冥想者的大腦灰質數量與 25 歲的人相似。
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灰質會帶來更多的積極情緒,更持久的情緒穩定狀態,以及更高的專注力。另外,衰老會降低我們的腦灰質水平與認知功能水平,冥想也被證實能減弱這種效應。
科學家還發現,長期冥想打坐,可增加前額葉腦皮層和右前腦皮層的厚度,而這些區域是控制人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許多科學家、作家、發明家等名人,前額葉腦皮層都比較厚。
蘋果,Google、雅虎、Facebook、福特……幾乎你想得出來的諸多500 強企業都會定期給員工提供冥想課程。
反思
《原則》一書作者瑞·達利歐在書中寫到:痛苦+反思=進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將這個公式做一個補充:痛苦+反思+行動=進步。有人會說,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痛苦的事情?持這種想法會有兩種情況:要麼死了,要麼得道了。
凡是讓你“動心”的事情,都是絕佳的反思素材。比如,動怒、動怨、嫉妒、後悔等等。
盤它,找到背後的信念假設,不讓自己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連結幾個比你更厲害的人
有人會說,我也想結交一些比我厲害的人,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啊。
“六度人脈”瞭解一下。
所謂六度人脈關係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透過六層以內的關係鏈和任何其他人聯絡起來。也就是所謂的六次握手規律。
通俗地講:“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透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在你自己的領域,去連結幾個比你更厲害的人,沒有壞處。
在工作上進行幾項創新
可以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可以是做一個新的專案,也可以是使用一些新的工具。總之,不要將1年的工作經驗使用10年。
“欲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工作創新的源頭是紮實的業務基礎,源頭和底子都沒有搞清楚,所做的創新成為空中樓閣也不足為奇。想要工作創新,首先要對業務工作有充分的認知,只有把業務基礎弄透摸熟,才能搞清楚哪個點有創新的空間,什麼樣的創新才能夠真正的行之有效,創新才能有正確的方向。
在工作中學會管理時間
如今的職場,節奏越來越快,變化越來越頻繁,前有位元組曝出1075工作制,接著鵝廠965工作制,本質都是網際網路大廠作為行業領頭羊帶頭扛旗職場減負大旗,網際網路大廠也開始拒絕996了。
但面對不斷增加的工作任務,提倡壓縮的工作時間,職場“搬磚人”又該如何掌控進度、管理時間,保住自己的kpi呢?
分享一個我自己用的工具——簡道雲【精力圖譜】,可有效監測每日時間分佈及執行力狀況。
比如可以列一個每日學習任務清單,設定完成時間。這個特別適合有拖延症的人!(當然,你一定要有自救的想法!)
如果你工作時間或學習時間沒有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的話,就會收到划水預警,實時監督你的學習,它就可以當你學習時的soulmate!就那種只監督,不廢話!
悄咪咪地提一嘴,他們家有現成的模板可以直接安裝使用~(「簡道雲官網」零程式碼輕量級應用搭建平臺)
心存感恩
稻盛和夫在《心》這本書中,將“利他”作為支配宇宙演化的法則。如果我們暫時力量有限,至少我們可以常常心存感恩。有一種方法,叫作“慈悲冥想”。
慈悲冥想的練習,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集中注意,在心中不斷重複地感謝、祝福某個物件。慈悲冥想不僅能夠幫助養成感恩的意識,還能讓我們自身產生積極情緒,比如愛、友善等。
當然,這些都只是工具或形式,最為重要的是隨時隨地保持一顆感激之心。
寫在最後
最後,做一個總結:成長=正確的事情*正確的方法*堅持足夠長的時間。
正確的事情,需要在未來有預期回報、需要符合反熵增的特性。
正確的方法,需要個人去摸索總結;堅持足夠長的時間,需要我們對行為進行設計,將事情變成習慣。希望助你成長之路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