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396家房企倒閉,為何開發商不降價賣房自救?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我國的房地產有近四百家破產,平均一天夭折一個,這樣的節奏叫人觸目驚心。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難道這些房企不懂得降價自救嗎?為什麼甘願破產也要堅守高房價?
寧可破產也不降價自救,開發商難道真的很任性?其實箇中原因很多,更不是開發商個人所能夠解決的。
首先從客觀的環境來看,國家早就估計到一部分房企會採取降價套現的辦法來回應形勢,因此上一旦房企降價自救,限跌令就會隨之而來,被約談也是常有的事,這從客觀上限制了降價套現短期行為的出現。
從開發商主觀意識上來看,主要有四怕。
一是怕被解讀為自己的資金鍊斷裂,因為房地產是高資金性企業,與金融等社會敏感部門關聯度很大,因此上對於開發商來說,即便是資金再緊張,也不願意大張旗鼓降價銷售,這對於他們後來的東山再起極為不利。
作為房企,最擔心的是自己被貼上資金短缺的標籤,因為這樣一來,不僅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自己敬而遠之,更會在社會上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因為資金短缺,所以投入不會很多,質量問題就隨之被懷疑,有誰會敢買這樣的房子?
也正是在這樣的顧慮之下,導致開發商的第二個顧慮,那就是擔心對下一階段的營銷產生不利影響。
一般來說,分期開發是體量大樓盤的一貫運作模式,銷售週期長房款回收慢已經叫開發商苦不堪言。不能因為前期銷售回籠不利影響下一階段的銷售,這也是開發商不願意輕易降價的內在因素。
更何況一般的人會對前後兩期的房價做對比,要是在第一階段就開始降價處理,極可能會對下一期的銷售帶來負面影響,這是開發商所不願意看到的。
第三個怕就是老業主的鬧事
在當下,一套房子可謂是牽連三代人的既得利益,一看後面的房價遠低於自己當初買房的價格,這樣的憤怒一家一戶看起來沒有什麼,要是整個小區的業主的積怨積攢起來,對開發商的危害可想而知。
不僅僅是之前報道要求開發商退錢這樣簡單,更重要的是開發商的失信,很快就會拉低自己在業界的人設,不僅會降低業內的競爭力,樓市的業績也會受到連累,這也是開發商不願意明目張膽降價銷售的內在壓力。
最後一怕就是人們買漲不買跌,這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鮮見。人一看見開發商降價,首先想到的是樓盤的質量出了問題,再就是資金短缺這房子敢要嗎?因此上一個奇怪的畫面就會出現,開發商越是降價,人們越是擔心,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再降價?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觀望者多,真正出售的寥寥無幾。
其實開發商還有一個小心思,那就是破產清算給他們帶來的損失並不大,無非是等一天換換招牌,重新再來,這可比降價變現要省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