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來了,房子仍然是入場券
這個週末節目很多:北京銀裝素裹,冬奧繼續震驚世界;足球餘波未平,女籃33分橫掃法國(世界排名第五);烏克蘭戰雲密佈,外國人、有錢人都在撤離;國家4萬億信貸投放,重點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先進製造、普惠金融,同時,在金融監管部門引導下,房地產融資漸次迴歸正常。
地產還是C位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21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資料顯示,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47602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再創新高,達181930億元,增長4.8%。這也是自2015年以來,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連續7年增長。
202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943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比2019年增長4.6%,兩年平均增長2.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比上年增長1.1%,辦公樓銷售面積增長1.2%,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下降2.6%。
從銷售額來看,2021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額181930億元,增長4.8%;比2019年增長13.9%,兩年平均增長6.7%。其中,住宅銷售額比上年增長5.3%,辦公樓銷售額下降6.9%,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額下降2.0%
中國房地產沒給GDP拖後腿(去年GDP增速約8.1%)。去年中國GDP是114.4萬億,也就是說,廣義上,房地產銷售額佔整個約GDP16%。一起再來讀幾個數:18萬億是2003年的20倍,妥妥的歷史新高;2019年房地產業和拉動上下游行業的增加值分別佔GDP的7%、17.2%,合計佔比24.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高達7%、18%,合計佔比25%,秒殺所有單一行業。
蹲下來過日子,要穩,要力保優勢專案,要讓地產保持C位,霸氣地也喊一嗓子:穩住!我們能贏!
錢便宜了,地火熱了
10年前,晨哥帶著一眾小編和融科智地(2016年被融創併購)無錫專案的張總座談。
張總問:“你們知道,什麼是地產商最著迷的?”
答:賺錢,企業發展,能改變城市,能大庇天下寒士,能突破底線……
張總解惑:能用更少的錢,玩兒更大的買賣。
張總接著問:“你們知道,目前主流房地產公司,資產負債率是什麼級別的?”
答:20%,30%,40%,50%。
張總解惑:100%
晨哥採得的幾句話資訊量不小
1. 房企週轉不靈,不是一家兩家,一樣遵循二八原則;
2. 指定國企央企定向接盤民企,不是洗牌、是洗盤,是宏觀調控下的微操作;
3. 鳳毛麟角幾家條件好的民企開發商,資管首要原則是:堅決不接盤其他,因為盤子還沒洗好;
4. 房產投資者,做好大年準備。
2022年的房地產主題依然老套,有兩個:教育地產瘋狂、新一線崛起(杭州、成都、南京)。
晨哥覺得不止:京滬反彈、高階熱銷、海外房資迴流……
去年第二季度伊始,隨著疫情穩定受控,央企國企們的決策慣性還沒過,民營房企龍頭們,紛紛表現出對出儲視窗期的重視,抄底開始轉變成搶逼圍,而前融成本走低的架勢更助推了房企拿地熱情,畢竟土地儲備、年度經營目標、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等時刻刺激著房企的神經。
特殊時期,特殊機遇。減稅降費和央行放水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市場的流動性,雖然銀行、信託層面的地產融資監管政策並未放鬆,但非標類(尤其是國企或金控類)資金成本在持續走低,境內的前融成本目前已逼近10%(過去三年排名前50的房企,前融成本中位數在15%左右)。
晨哥也聽說了更便宜的錢,無差別、無下限、無法相信。這年頭信於不信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要存在。
印錢大作戰
2022年1月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雙雙創下單月曆史新高。人民銀行2月10日釋出的資料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是單月統計高點,同比多增3944億元;據初步統計,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億元;截至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
分析人士認為,1月金融資料超出市場預期,新增信貸、社融等主要指標創單月統計新高,體現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靠前發力支援穩增長。下一階段,穩增長要繼續擴內需、穩外需,用好總量和結構政策,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與配合,確保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
翻譯如下:錢多了,貨還是那麼多,錢就毛了,西瓜就漲價了。
股票,晨哥和大家一樣,都是專業韭菜,說多了都是淚。
那麼房子呢?
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限購政策不鬆懈。保持穩定。
我國的CPI,沒有商品房,因為商品房被認為是投資品。
2021全年,北京住宅新增供應59399套,同比上漲9%;成交62800套,同比上漲29%;成交面積795.58萬㎡,同比上漲33%;成交均價52924元/㎡,同比上漲3%;成交金額4210.54億元,同比上漲38%;目前存量72898套。
1.近5年住宅供應最大年份;
2.成交金額的漲幅大幅領先成交均價漲幅,主要是成交套數大幅增加,其次是改善型產品成交增加;
3.按上一年度的去化速度,目前庫存夠賣1年零2個月
晨哥有次在一幫小師妹面前裝大師,酒後亂言道:“現在的房子不僅是房子,而是入場券、是信心、是機會,你有機會改善生活,有機會財富增值,有機會不斷獲取租金回報,有機會跑贏CPI,有機會跑贏GDP。”
銀行貸款便宜了
1月20日9:15,資本市場高度關注的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在萬眾期待中公佈了:1年期LPR為3.7%,下降10個基點;5年期以上LPR為4.6%,下降5個基點。
以100萬貸款金額、30年期等額本息還款的按揭貸款為例,在利率調整前,LPR為4.65%,此時月供額為5156元。而此次利率調整後,LPR為4.60%,此時月供額為5126元。如此計算,月供額減少了約30元。若考慮到商業銀行可貸資金後續更加充裕、利率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那麼類似減負效應將更為明顯。
春節前,晨哥和銀行同學聚酒,行長們這樣說:對房地產的額度放開,要把更便宜的錢穩穩地貸出去。
結尾一:
說著說著,2022開年,病毒沒完沒了,世界紛紛擾擾,連孩子的寒假和暑假都在了一起,還有什麼不可能的。
房子於國,是支柱,於國人,豈止支柱,是信仰、是文化,是可以傳承的習慣,是可以治癒一切的:我愛的,我的家。
結尾二:
過去這36個月,地球著實鬧騰,經濟下滑讓人想到了上世紀30年代的歐美;西方老舊的燈塔忽明忽暗,讓人想起那時候的大不列顛;病毒肆虐,同樣讓人想起那時候的歐洲。
信心崩塌,信仰迷亂,於是小酒館的演講改變了世界。
“縱浪大化見,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送上陶淵明錦句,大家共勉。世界沒多大,但比想象中瘋狂,唯多珍惜過往,成全他人,陶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