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4月,在老同志的帶領下第一次釣魚,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那一年的魚是真好釣,雖然只會重鉛躺底,但每次魚獲還都不錯,以至於根本不屑於調漂之類的知識。10月份的時候,偶然在頭條發現一位本地大師,他長期在長河(東荊河的上游)遊釣,長河一年四季急流,只能使用悶竿釣法。也是在他的釣魚影片裡,我學到了悶竿,找到了釣位。那一年的長河,秋天悶竿鯿魚爆護,冬天悶竿大板鯽爆護,一個才釣魚幾個月的新手,經常能夠輕鬆爆護,我一度認為複雜的懸墜釣法不過爾爾。非常感謝這位大師給了釣技還給釣位,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大師經常說他不是大師,技術也一般,更多的是今年長河的魚情十年一遇,我一直覺得他是在謙虛,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大師是真大師。
對於臺釣的不屑一顧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到了2021年的春天,重鉛趟底不靈了,長河的魚也似乎消失不見,大部分時候魚獲甚少,經常中魚卻無漂相,唯一一次爆護還是長河悶杆,恰逢河水暴漲,魚兒靠岸。
還好武漢的春天很短,春夏之交,釣魚界的神憑藉黑坑盤老闆系列短影片在抖音出圈,東荊河也因為他的一手鰱鱅神技而“東荊熱”,5月初的東荊河就已經開始“座無虛席”,綿延幾公里的河岸,幾乎每隔半米就是一位大師。這個時候的我,在長河悶竿經常空軍,家附近的湖河也不盡人意,自然也加入了東荊河鰱鱅大軍。記得那是五月下旬的一個陰天,晚上幾乎失眠,為了能佔到好的釣位,6點半不到就到達了“戰場”。人生中的第一次釣鰱鱅,雖然餌料總是拋到一半就釣了,雖然每次都拋不到同一個位置,雖然從來沒有釣過4斤以上的魚,雖然看不懂各種雜亂無章的漂相,雖然用的是最普通的綜合竿,但是依舊爆護了,真正的爆護,25*20的魚護塞得滿滿當當,最後魚竿也爆了。鰱鱅的巨大沖擊力,釣友們的互幫互助,江水的浩浩蕩蕩,浮漂的撥動心絃,溜魚時的腎上腺素飆升至今讓人回味無窮。
高峰的下面必然是低谷,後面的鰱鱅之旅就開始崎嶇難行,很多次都是旁邊的大師連桿中魚,我卻空槍不斷,明明浮漂有明確的訊號,卻就是不中魚,後來透過在抖音、頭條反覆學習大師們分享的知識和經驗,在9月份的時候,雖然鰱鱅的季節已經接近尾聲,但是每次出釣,我都能做到不空軍,魚獲也不墊底。
10月的時候,東荊河開始退水,鰱鱅們也隨著江水退去,東荊河成了“東龜河”。猶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長河悶竿爆護,我便每天關注著長江的水位以及那位悶竿大師的頭條影片。10月底的時候,水位已經下降的差不多了,群裡也傳來各種爆護的訊息。剛好那段時間很忙,只去了3次,但每次都是10斤以上。丟下去就有魚,狂拉不斷的感覺好不快哉。我以為這種魚情會像去年一樣延續到冬天,但現實卻很殘酷,11月的下旬連續幾次都空軍而歸。我反覆思考,2020武漢市降水量1928.3毫米,僅次於1954年,位列歷史第二,故而那一年的魚好釣其實是非常態,也就是大師說的“十年一遇”的魚情。2021的不好釣才是常態,而我則恰好在魚情最好的那一年開始釣魚,明明是魚情好,卻誤以為自己釣技好。
有了上面的思考後,我決定開始認真學習臺釣的精細化釣法,惡補線組、浮漂、鉤型、魚竿、調釣等知識,經過多次試釣,現在已經基本能做到出口清晰,魚獲也大增。原來小線細鉤搏大物是如此刺激,原來冬天鯽魚的吃口的漂相是如此乾脆,原來冬天的魚可以這麼好釣。但同時也深感冬天野釣不易,僅就我個人的垂釣環境來說,平時以城市湖泊及聯通河流為主,大部分時候7.2的魚竿也就釣到1.5米深,透過入冬以來的實踐,只要是最高溫度超過10度,釣位不是那麼差,爆護並不難。但是如果最低溫度低於5度,再好的位置也會空軍。如果當天天氣不是很穩定,比如風太大、持續不同風向的陣風、陰晴不定,一天的魚口會有大幅度波動,也是就是存在視窗期。現在看來,就野釣而言,釣魚的本質其實是瞭解和學習大自然,天氣的變化、溫度的升降、水位的漲落、風向的改變、季節的變遷、水底的結構都深刻影響著魚情,但是這些往往太難把握,也許這就是大師們所說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釣法釣技”,也難怪大師們都是傳統釣、筏釣、臺釣、海釣、冰釣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昨天虎年的第一釣,離我不到2米有一位老爺爺,我來到湖邊的時候,他已經釣了三個小時,魚護還沒下,我誇他這麼冷還能堅守下去,很有耐心。他說“釣魚人就是這樣,不怕苦不怕累。”是啊,這應該就是釣魚的魅力吧,他讓你學會堅持,因為驚喜總在下一秒。他讓你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因為魚情總會因時因地而變化,甚至同一位置每天不一樣。他讓你迴歸自然,因為狩獵是男人的本能。他讓你放鬆身心,因為一鉤一線一世界。雖然永遠有遺憾,但永遠充滿了希望。最後,在新的一年,祝釣友們都能夠大鯽大鯉,天天暴護,祝祖國繁榮昌盛,早日實現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