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腎損害是引起腎臟病的常見原因,而其中解熱鎮痛藥引起的腎臟損害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生活當中止痛藥應用非常廣泛,感冒發燒吃退燒藥,女同志痛經吃止痛藥,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偏頭痛吃止痛藥,痛風關節紅腫熱痛還靠止痛藥,老年人關節痛走不了路也吃止痛藥!可是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長期服用止痛藥,會對腎臟造成損害!
廣義的解熱鎮痛藥包括酸類和非酸類兩大類,均具有解熱、鎮痛作用。酸類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芬必得)等。非酸類藥物包括吡唑酮類、苯胺類、昔康類和昔布類等,如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寧、泰諾、吡羅昔康、尼美舒利等。狹義的解熱鎮痛藥指的是苯胺類,如對乙醯氨基酚。
解熱鎮痛藥腎臟損害主要機制為:直接腎毒性、導致腎臟缺血及免疫性損傷。①可以導致急性間質性腎炎、急性腎衰竭,與其免疫性損傷相關;如患者本來有脫水的情況如急性胃腸炎,此時再使用解熱鎮痛藥,可以使腎臟缺血,誘發急性腎衰竭。②可以導致鎮痛劑腎病,具體表現夜尿增多,尿常規可見尿比重及尿滲透壓降低,無菌性白細胞尿,24小時尿蛋白常低於1g/d, 腎小管功能損害如尿NAG酶以及腎小管酸中毒,腎功能異常等,與其腎毒性和缺血損害密切相關。③有報道其也可以導致腎病綜合徵。
大家應用止痛藥或感冒藥,一定要中病即止,千萬不可長期服用。另外畢竟止痛只管一時,長期還需要治本,在注意調整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可以尋求中醫治療,中醫有許多很好的方藥來治療痛症,比如加味烏藥湯、《本事》琥珀散治療氣血瘀滯痛經,川芎茶調散治療風寒頭痛,滋生青陽湯治療肝陽上亢頭痛,加味蒼柏散、當歸拈痛湯治療痛風關節痛,另外北京中醫醫院尚有院內製劑芙蓉膏、定痛膏外用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效果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