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遊客經過位於唐山市樂亭縣的李大釗紀念館,總會駐足細讀展廳內陳列的一封家書“來信已閱悉,女教習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設法籌款,不日就起程。捐資二十元,由我捐出。知會會上諸公,趕快為女教習備一小院,以便教習偕他的丈夫同來,此事最方便。初辦女學,難得如此。如何?趕快來信。釗”這封家書是由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為家鄉農民子弟辦新式學校聘請女教習所寫的手書。
興國必先興教育。一路追溯李大釗的求學經歷,他矢志努力於民族解放事業的初心鋪陳眼前。年幼時,一盞油燈伴著他開始接受文化思想啟蒙;青年時,他在求索中毅然投身新文化運動,高高舉起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他認為青年是國家的靈魂,是民族的未來,他寄予無限希望於青年。因此,才有了1920年李大釗寒假從京城回家鄉探親時決定興建新學堂的行動。
為了共產黨事業,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使敵人聞風喪膽,1927年,李大釗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勸降,李大釗斬釘截鐵地說“寧可頭斷血流,絕不出賣靈魂。”年僅38歲的他義無反顧地走向絞架,歷經長達28分鐘、三次無比殘酷的絞刑,他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用自己畢生的言行和生命,擎起了中國共產主義的偉大旗幟。他的女兒李星華後來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沉著。他的內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佔據著。”我想這是他的理想信念,是他對中國共產黨的赤子之心,是他堅信中國一定會“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百年前,一封紅色家書情深意切,讓後人看到李大釗為中華之覺醒一路披荊斬棘,滿腔熱忱裡不變的信仰;百年後,那位用淋漓的鮮血喚醒矇昧歲月的先驅離我們遠去,一個覺醒地走向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古老而年輕的東方國度,穿越歷史雲煙,呼嘯而來,蓬勃崛起,崢嶸地走向未來。
我多想穿越歷史長河去告訴那些和李大釗一樣為革命獻生的先輩們,如今的中國有多強大;我多想讓他們看到,“這盛世如他們所願”;我多想大聲地喊出“中國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