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能源汽車我們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是純電、油電混動或增程式電動車。這些新能源車在城市交通中已經司空見慣並不稀奇,而它們無一例外都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里程焦慮”。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的這家美國造車公司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有著天馬行空的構想。他們不滿足於依靠加大電池密度、增加內燃機增程器等方式來延長行駛里程,而是立志拿出一套終極解決方案,製造一輛無需充電的太陽能電動車。這家公司就是Aptera。
Aptera公司實際上並非電動車市場的後起之秀,最初成立於2005年。當時他們設想生產一款每加侖汽油行駛300英里的插電混合動力車。要知道,在15年前,電池技術還遠未達到今天的水平,充電基礎設施也基本上不存在。在保持一定實用性的前提下,一輛超空氣動力學汽車在當時是一個極為前瞻的設計。無奈,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拉跨,公司在2011年黯然宣告倒閉。
就在所有人認為Aptera業已淪為一個笑柄的時候,這家公司卻奇蹟般地在2019年起死回生。來自該公司的最新訊息稱,該公司已經完成了A輪融資,融資額超過400萬美元。不僅如此,Aptera高調宣佈推出量產車型。如今,Aptera研發的兩款太陽能電動汽車—— Paradigm和Paradigm+已經可以預定,其中Paradigm售價為25,900美元,而Paradigm+售價為46,900美元。作為號稱可以永不充電的太陽能電動車,其價格可以說相當實惠。這家初創公司聲稱已經取得了7000多輛訂單,雖然迄今為止還沒能實現交付終端客戶,但總訂單額已高達2.5億美元。最新訊息顯示,新車將會在2022年開始批次投產,但可能要推遲到2023或2024年向客戶交付。
Aptera的最新量產車型是一款三輪電動汽車,外觀看起來像是外星生物駕駛的交通工具。尤其是當夜色降臨時,它看上去更加充滿未來感。Aptera在希臘語中意為“無翼飛行”,我們看到他們的產品就可以體會其中深意,這名字起得真是貼切,新車的造型更像是一架沒安裝機翼的塞斯納小型飛機。新車前面有兩個車輪,而後輪僅有一個。車身圓潤修長,重心靠近前部,是一款雙門雙座車型。它的風阻係數只有0.13Cd,即使是大眾ID Space Vizzion概念車、梅賽德斯賓士EQXX概念車與之相比也相形見絀。此外,它還採用類似於一級方程式賽車單體殼結構的碳、凱夫拉、亞麻複合材料的“三明治”核心結構,使其車身重量非常輕。
新車的180塊小型太陽能電池板,光伏能源採集面積超過3平方米,足以收集大量的能量。頂級規格的Aptera在理想狀態下,每天可自發產生多達45英里(72公里)的續航里程。Aptera表示消費者目前可以買到續航里程為250、400或600英里的車輛,甚至可以選擇續航高達1000英里(1600公里)的電池。動力系統也有多種選擇,包括液冷電機。每臺電機的動力輸出約為50千瓦,零到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3.5秒,最高時速可達110英里/小時(177公里/小時)。
車門的開啟方式採用鷗翼門,看上去相當拉風,開著這輛車出門,回頭率100%。新車取消了傳統意義上的外後視鏡,透過一個攝像頭和車內的兩個螢幕呈現後視影像。不過,為了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未來的銷售車型大機率仍將安裝傳統外後視鏡。
新車內飾設計也極為簡潔,與特斯拉model3高度相似。除了方向盤,大尺寸中控屏和後視鏡,以及兩側的後視鏡顯示屏,再沒有其它多餘的功能按鍵。座椅是頭枕一體化的運動化設計。
Aptera不僅是一款永不充電的電動汽車,它的太陽能系統每年能產生比大多數司機在道路上所需更多的電力。同時,它採用了與一級方程式賽車相似的安全單元、先進的安全氣囊技術,以及由鋼和鋁等材料製成的吸能複合材料車身,乘客安全水平超越了當今市場上的很多車型。Aptera還具備L2級自動駕駛輔助,包括駕駛員面部跟蹤、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和緊急制動等功能。
Aptera在製造工藝方面也有所創新。據稱,典型的電動汽車有300個關鍵的結構元件,而Aptera僅有4個,更少的部件使得製造更簡便。使用3D列印技術能夠減少勞動力和製造空間,並使Aptera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快速、廉價地進行擴充套件。以上技術的採用,使得使用者能夠以更低廉的價格獲得一輛新車。
Aptera的高調復出足夠吸引眼球,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如期為客戶交付這款劃時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