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還沉浸在“沒出十五都是年”和“假期在家看冬奧”的祥和之中,不幸的人已經上了一個星期的班,卻仍舊沒有擺脫“春節後遺症”的困擾。
到底是工作讓生活變得不幸,還是假期讓工作變得不幸,他們之間的博弈,像極了一個莫比烏斯環。
“春節後遺症”,是指人們在春節過後仍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一種非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具體表現為:雖然回到單位上班,但無心工作或學習;或繼續和親友、同事歡愉,以致精神和體力透支,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所以,工作中有哪些細節操作,看似微妙,實則能夠獲得精神屬性加成的儀式感?
讓我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說一說工作中那些能夠讓人更幸福的小事兒。
@BOSS編輯部匿名(也藏不住)的編輯:
本來我還在想,如何克服春節假期的節後綜合症,咖啡喝奶茶都喚不醒滯澀的大腦,直到我在開工第一天內容的留言區裡,找到了答案。
開工利是,絕對是春節檔最強復工興奮劑。它不僅提醒了在崗群眾“新春的喜慶與你同在,祝你好運,我的打工人”,同時也表現出了上級領導對下級同志的關懷!
發多少真的不重要,有沒有,很重要。
@23歲的小姨:
寶寶心裡苦啊!本來自己還是孩子,結果過年回家淨往外散紅包了。孩子都說小姨好好看,長得像《西遊記》裡善財童子旁邊的龍女。
開工利是,讓本寶寶覺得,雖然自己已經是個在社會上獨自打拼的成年人了,但還是有被寵愛的資格。
@這個冬天不太冷靜
開工利是就相當於冬天裡的小太陽、電熱毯、暖寶寶......,沒有吧也死不了,有了吧能活得快一點。
@黑眼圈賴上我
以前的我,總是找不到沒能成功的原因,自從關注了“青蛙公主”,豁然開朗啊。不是因為自己不夠拼,是因為睡得不夠多啊。
圖片來自《人物》公眾號
到點下班,回家睡覺,不僅提升幸福感,還能提升成功率!
@早到斥退我愛羅
到點下班不應該是一個正常操作嗎?結果現在大環境*&;、‘’*......(為了稿件順利發出,相關內容已遮蔽),搞得做一件正確的、平常的事都能產生幸福感了。
@沒有鳴天天
到點下班很有幸福感的!不管是去約朋友逛街,去看電影,吃到熱騰騰有鍋汽的食物,都會感覺這一天沒白過!
可能是我剛工作的原因吧,反正我每天到點就走,也不會像前輩們一樣有什麼壓力。
@團建使我快樂
我們公司的每次團建都使我快樂!沒有陰陽怪氣啊,主要是操作太華麗了。平時組內小團建,都是選在週五,還能提前下班,絕不佔用休息時間;公司大團建,都是直飛海外,不過自從疫情之後就告一段落了。
@奔波爾灞
團建,即工作團隊的集體建設性活動,屬於工作的延伸。既然是工作的一部分,非得擱在好不容易的休息時間,那還有啥幸福感可言?
@灞波爾奔
團建應該是權利或者福利?但肯定不是義務吧,所以個人有選擇參加的權利,也可以有不去的理由。有選擇的自由,才是幸福的事兒。
生活中,有驚喜就會有意外;工作中,有能提升幸福指數的儀式感,就存在坑die的操作。
@這個冬天不太冷靜
卡點下班時間點開會,絕對是必備的噁心人技能。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咱也不知道為啥會議都在下班開,發起者是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麼?
@假裝我是奔波爾灞
團建不去,還算請假,還要扣年假?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想不到這麼騷的操作。
@假裝我是灞波爾奔
我理解不了,那些下班不走假裝加班很忙的人。按照邏輯,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不才是有效率的表現麼?無效的、頻繁的加班,為什麼被視為努力和態度好,而不是無能的表現?
——END——
美國男籃的主教練,諸葛·波波維奇曾經對手下的nba球員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大於籃球。”
對於美職籃的選手們而言,聯盟就是他們的公司,打球就是他們的工作。工作是構建和諧生活的充分必要條件,而生活,才應該成為短暫人生中最需要把握的部分。
因為工作的超負荷而釀成的慘劇時常發生,從凌晨“買菜”的新疆女孩,到春節加班的稽核崗位。或許發現問題,並積極採取措施進行修正,才是企業給員工發放的普遍性福利和提升工作倖福感的操作。
作者丨甜瓜
責任編輯丨週週&二水
排版編輯丨二水
原創作品,轉載請後臺回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