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除了築友智造科技,建業集團旗下的其他三個上市平臺在同一時間各自發布了一則公告,主題都大差不差——“更換/委任執行長”。
據公告顯示,王俊將不再擔任建業地產及建業新生活的執行長,建業地產執行長將由楊明耀接任,建業新生活執行長將由史書山接任,同時馬曉騰獲委任為中原建業執行長。以上任命皆即日生效。
王俊是2018年加入建業的,此前曾歷任普華永道高階審計師、碧桂園投資者關係主管/財務部高階經理、摩根士丹利執行董事。
這次調整之前,王俊是建業集團董事兼總裁,同時也是建業地產集團的執行董事兼執行長、建業新生活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執行長。
而今,王俊在建業的抬頭將更新為:建業集團董事兼總裁、建業地產執行董事、建業新生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
對於王俊的兩個卸任動作,建業地產和建業新生活給出的理由相差無幾:
是為更有效的企業管理/更加最佳化公司治理及更精細化的職責分配;王俊也將更專注於制定重大戰略規劃,監督其他重大發展事項。
這三個上市平臺的新總裁皆是地產老兵,同樣也都是在建業供職約20年的老人,都曾在建業地產做到過副總裁/助理總裁之職。
從時間線來看,45歲的馬曉騰是最早加盟建業的,自2001年3月起至今正好21年光景。
最早馬曉騰是在建業地產供職,曾在2001年到2016年12月期間先後出任過鄭州分公司銷售部銷售、銷售主任、安陽分公司籌備組銷售經理、商丘分公司銷售部經理、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及總經理、周口分公司總經理及周口區域總公司總經理。
早在那期間,馬曉騰就已經開始負責管理有關區域的輕資產專案。
隨後的兩年,馬曉騰又先後出任建業地產助理總裁、周口區域總公司總經理、扶溝專案總經理及周口建業綠色基地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2019年2月,又開始出任中原建業城市發展總裁——中原建業城市發展是中原建業的主要營運附屬公司。
2020年11月,馬曉騰出任中原建業執行董事,負責整體的日常營運和戰略發展事宜,直至今日又被升任為中原建業CEO。
新上任的建業地產CEO楊明耀現年44歲,2003年8月加入建業,曾出任過建業地產不同附屬公司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職務,2018年3月起出任建業地產副總裁,2020年7月起兼任集團中部大區總經理,目前也是指揮中心總經理。
建業新生活的新任CEO史書山加入建業的時間要比前兩位略晚上些,現年49歲的他擁有超過25年的銷售及營銷、客戶關係、物業開發、物業管理及業務營運經驗。
2004年2月,史書山加入建業地產,先後出任客戶關係中心需求調查部經理、豫東南大區管理部經理、駐馬店城巿公司總經理,集團執行副總裁兼產品管理中心總經理。2010年2月起,又擔任建業地產集團副總裁兼洛陽、西部大區等多個區域總部總經理。
總結來說這次的動作主要還是在進一步明晰權責,同時提拔老將。
然而,一次性更換三家上市公司CEO背後更透露出了些許不平常的意味。
尤其在一週前,建業集團內部剛剛進行了一次組織大變革。兩則訊息聯絡起來看,這一次的高層調整更像是大瘦身後的延續動作。
虎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建業將管控架構進行了精簡,從此前的“集團-業務集團-大區-城市公司-專案”的五級管理轉為“集團-城市/專業公司-專案”的三級管理。
這意味著,建業直接取消了業務集團和大區兩個層級。
此前,建業集團在內部版增設了五個大區,但都聚焦在河南以內,一度為業內稱奇。僅一年多的時間,五大區就從無到有又歸於無,如今又醞釀出新的城市公司和專業公司。
此外,建業內部原有包括建業控股、地產集團、中原建業集團、建業新生活集團、築友集團5個業務集團總部,這次調整後,五大總部將直接被合併為一個新的集團總部。
而新總部也設立了協同指揮中心、投資發展中心、產品研建中心、客戶服務與營銷中心、資金財務中心、資產與資本市場中心、品牌文化中心、綜合管理中心、審計監察中心9個業務中心。
原本建業的模式中各個業務集團雖然彼此協同,但相對獨立,而如今整體合併後更有些類似於“一盤棋”戰略,各個業務之間的聯絡會更緊密。
這也意味著未來整個集團端其實會起到一個更強的協同作用,而這些業務集團的自主性可能也會相對減弱,更緊密地跟著整體的集團戰略走。這或許也是作為建業集團總裁的王俊退任地產和物業CEO的核心原因所在——未來他的工作重心會更多地放在集團視角上做整體統籌。
建業這次大變革顯然是下了狠心的,連高層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整體的人員調整自然更不會小。
當時,跟隨著建業架構調整一併傳出的還有另一則訊息:網傳,按照擬定的編制方案,建業集團此次最佳化比例達61.2%。
建業方後來回應稱,這是五大集團總部架構調整所涉及的人員變化,並不涉及整個集團,方案內容也並非最終結果,並強調:人才未來會以內部分流為主。
當然,話雖如此,一定的人才外流依舊難以避免,另一個事實是,行業下行期越來越多的房企都在表示:更少人可能更高效。
比如一直以高人效著稱、同為區域型房企的濱江;比如,一年多前開始嘗試極簡組織的碧桂園;再比如萬科集團首席客戶官從以前的65人精簡到14人,卻更專業,專題報告質量也更好……
整個行業都在被“管理精細化”、“提質增效”的暗流裹挾著前進。
鬱亮前兩天的最新發言又爆了,他說:
今年是背水一戰的一年,如何理解背水一戰?就是要麼死、要麼活,沒有中間狀態。能解決過去累積下來的包袱就有開始新徵程的機會,包袱甩不掉就活不下去。
面對激烈競爭,我們沒有那麼多資源和精力分散發力。
2022年僅走過了月餘,甩包袱、做聚力的房企越來越多了。然而,目光所及之處,卻是更多預備踏上這條變革路的房企們……這場對於地產人殘酷而又漫長的考驗,還遠遠沒有走向結局。
責編:Nanako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絡
1.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必須備註“公司+職務+姓名”否則不予透過
也歡迎投稿
豐厚稿酬等你來
點選下方連結,檢視投稿方式和稿酬標準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23班”
備註“公司+職務+姓名”
編輯拉您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