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央媽公佈1 月創紀錄地完成 4 萬億元信貸投放,隨後一些自媒體瘋狂轉發,聲稱:
" 利好已來,房價要漲 "。
道理跟 10 多年前金融風暴一樣,國家推出的經濟刺激計劃,數值正好四萬億,那時候資產價格跟著瘋漲,當下四萬億隻是前兆。
信貸影響房價,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用全新的視角去觀察。
4 萬億的信貸投放,的確重新整理了以往的記錄。
個人住房貸款的額度增加了 7424 億,環比增加 4066 億,比去年同期減少 2024 億元。
2021年下半年,各城市嚴控樓市,紛紛停貸斷貸,積壓的單子要比往年同期更多一些。
1 月份投放貸款比去年同一時間少了 2 千多億,說明大家的購房意願仍然較弱,還處於觀望心態。
2022年春節除一線城市和少數的二線城市,其他城市基本沒成交量。
2月份近 4 萬億的信貸投放,除了流入樓市以外,還會流向哪裡了呢?
那應該是:基建。
經濟有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和進出口。
就現在目前來看,刺激消費很難,國家還會給企業降稅減費,給錢給資源,扶持小規模企業發展;考慮到國外疫情狀況,進出口難度也很大。
比較直接的就是 " 投資 "。
房地產就屬於投資,過去十多年,我們發展樓市,房價水漲船高,現在房產泡沫也大了," 基建 " 或許重新啟動。
2022年1月份,全國各地新增專項債已提前下達 1.46 萬億元。
基建交通就是最主要的,地鐵、城際、軌交,都是投資,主要還是圍繞長三角城市群和大灣區做投資。
大部分資金流入基建,也是各地 " 穩增長 " 的政策。
除此之外,隨著各地兩會的相繼召開。
明確表示房地產方面, " 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是重中之重。
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城市成交數量下降,也說明刺各地會加強刺激樓市政策。
樓市必定全線寬鬆。
房貸利率也會逐步下調,利率預測5以下也有可能,有個別城市首付款比例也已下調,還出臺了購房補貼政策。
從這一系列的政策來看:
買房利率下調,補貼上漲,購房大環境在不斷放鬆,這是有意拉動樓市,說明房產還是支柱產業。
2022 年,是剛需上車很好的一年,隨便挑隨便選,還能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