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2日,韓國外交部長官鄭義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舉行三國外長會談,就三國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交換看法。
而有些出人意外但也在意料之內的是,這場會議首次提到了“臺灣海峽”。
三國外長會議現場
據韓國媒體報道,這是美日韓三國外長自2020年1月在舊金山會晤後時隔2年再次會面。在那場會面後不久,新冠疫情爆發,國際局勢在這短短兩年之內風雲突變,亞太地區更是堪稱這場風暴的“暴風眼”——以新冠疫情為藉口,美國2020年在全球掀起反華狂潮,並將這股對華惡意一直維持到現在。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新冠疫情,臺灣問題是美國在這股反華惡潮中攻擊中國的另一大核心理由。2022年新年伊始,美國非但沒有吸取教訓,收斂反華惡意,反倒開始謀劃新的反華陰謀,並且臺灣問題明顯超過新冠溯源問題,成為美國攻擊中國的頭號藉口。
可以想見,在這種大環境下,日本、韓國這兩個美國傳統盟友、同時也是必然要在美國反華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國家,派出各自外長跑到美國參與這種閉門會議,其要談論的內容可想而知。
在會後的聯合宣告中,美日韓三國對此倒是毫不遮掩——除了慣例重申對朝“沒有敵對意圖”、督促朝鮮重返對話和對烏克蘭危機這一時下最熱門話題保持關切外,三國外長會談的重點被放在了美國的“印太戰略”上:
三方在宣告中表示,美韓及美日同盟在維繫區域和平與穩定方面必不可缺,因此三國承諾將進一步深化各方的安全合作,而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將成為這種合作的核心。
宣告同時聲稱,三方外長反對在印太地區“改變當前狀態、造成區域緊張的任何單方面行為”,強調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的重要性,強調“維持臺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韓國YTN電視臺指出,這是美日韓外長曆年類似的會談中首次提及“臺灣海峽”四字。而這種突如其來的提及,其意義顯然並不一般:
雖然對臺灣問題的提及僅此一句,且內容上四平八穩,絲毫沒有挑釁中國的意味,但這種外長會議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向外界傳達“哪些問題會因為涉及到三國共同利益而成為關切物件”的意思。在這裡突然帶上臺灣問題,這擺明了就是在告訴中國:“今後臺灣問題將成為美日韓三國共同關切物件”。
而聯絡這句話的上文,這種“關切”顯然惡意滿滿:
三方外長反對在印太地區“改變當前狀態、造成區域緊張的任何單方面行為”,明擺著就是意圖維持臺灣分裂現狀,反對中國統一祖國;
強調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的重要性,明擺著是要給中國統一祖國、阻止臺獨分裂主義行徑扣上一頂“破壞國際公約”的大帽子。
再考慮到在這三國中美國佔據明顯的主導地位,所以在這場會議中提及臺灣問題,其真正要傳達的訊號其實極其惡劣:
從今以後,美國意圖以臺灣問題“反華制華”的意志就是日本與韓國的意志,日本與韓國將正式與美國站在一起,共同阻止中國統一臺灣。
美日韓三國做出如此表態,我們自然堅決反對。但我們必須要搞明白的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能促使這三個國家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
首先,對於美國而言,反華親臺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且必須依靠盟友的支援才能成功。
就在2月4日,民主黨把持的美國國會眾議院透過《2022年美國競爭法》,其中公然鼓動將臺灣當局“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駐美代表處”。除此之外,該法案還宣稱要“強化美臺夥伴關係”、“協助臺灣發展不對稱防衛能力”、“協助臺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等國際組織”、“強化美臺雙邊經貿與科技合作”,等等。
就在去年,共和黨把持的美國國會參議院就曾透過一份類似的《2021年美國競爭法》,出臺了類似的親臺反華政策。但在當時,共和黨還頗為矜持的同時宣稱,該法案的透過“不得解釋為試圖恢復美國與臺灣當局的外交關係,也不得被解釋為美國政府改變了其有關臺灣國際地位的立場”。
對華態度一貫強硬的共和黨尚且知道給自己掛上一點遮羞布,但在事隔一年之後,民主黨透過的這份《2022年美國競爭法》卻是在明目張膽的試圖恢復美國與臺灣的外交關係,連最後的遮羞布都已懶得掛。
之所以會如此瘋狂,是因為如今的民主黨拜登政府已經把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了臺灣問題上:自上臺以來,拜登政府對國內疫情處置不力,導致國內經濟一直萎靡不振,民意支援率屢創歷史新低;在國際上,拜登政府慫恿立陶宛政府攻擊中國卻又不願為立陶宛提供更多幫助,意圖利用烏克蘭危機重塑領導者地位卻又不敢承諾武裝保衛烏克蘭,幾乎將美國昔日世界霸主的臉面丟光。
內憂外患之下,唯有繼續緊抓臺灣問題不放,利用反華戰略討好國內民粹陣營,這樣即使最終還是一事無成,但至少也能分流一部分民粹陣營的支援,防止共和黨和特朗普在2024年東山再起。
但既然是一個連烏克蘭和立陶宛都已無力幫助的國家,拜登政府在臺灣問題上必然也必須依靠盟友的幫助才能讓陰謀得逞,無論動用什麼手段,拜登政府都必須要日韓兩國在這個問題上與自己保持一致。
其次,對於日本而言,聯合反華是其苦苦追求的理想結果。
某種程度上說,日本才是在“利用臺灣反華”這個問題上意志最為堅定的一方:
日本根本不願看到身邊重新出現一個強勢大國與自己爭奪利益,更何況臺灣地處日本石油與經濟海上航運咽喉,這讓日本擁有天然的反華動機;
臺灣曾經是日本的殖民地,是日本“帝國榮光”的精神寄託,更是如今日本重新成為“正常國家”的踏板,這讓日本政客和右翼群體對臺灣有著天然的野心;
日本非常認同日美聯盟給日本帶來的好處,臺灣問題和中國威脅正是維持這種結盟關係繼續存在的良好外部藉口。
而現在若能把韓國也拉入這個共同的軍事同盟中,就意味著一方面可以利用韓國為日本分擔一部分來自中國的壓力,另一方面韓國自己今後也不太方便在慰安婦、強徵勞工和獨島主權等爭議問題上向“盟友”日本發作。
從這點來說,日本外長才是當天的三方會議上笑得最開心的。
最後,對於韓國而言,聯合反華卻是一種必須選擇的無奈。
其實早在2020年,時任特朗普政府就已經開始就聯合利用臺灣問題反華一事與韓日兩國接觸。但除了日本從一開始就明確表態支援外,韓國政府對此一直是堅決反對:你們美國要反華那是你們的自由,但我們韓國絕不參與。
韓國政府這麼做的理由當然很簡單:韓國對臺灣沒有任何利益訴求,在經濟上卻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因為臺灣問題得罪中國純屬沒事找事;更何況中國在朝鮮問題上話語權頗大,因為臺灣問題而在朝鮮問題這個韓國核心地緣利益訴求上得罪中國,那更是得不償失。
但韓國政府的尷尬就在於,美國在朝鮮問題上的話語權更大,韓國經濟對美國的依賴同樣不小,韓國的國家安全更是基本完全仰仗美國。所以當美國真的強硬起來,要求韓國在這個問題上必須為自己站隊時,韓國政府是完全沒有拒絕的能力的。
綜上所述,雖然還是各懷鬼胎,韓國政府更是滿心的不願意,但“將臺灣問題寫進聯合宣告中”這一“階段性成就”終於還是達成了,這的確是拜登政府在反華議題上一個小小的“勝利”。
但我們也不得不在此反問拜登政府:如果連你美國自己都拿中國無可奈何,如今拉上日韓這兩個在中國面前更加不值一提的國家,這又能改變得了什麼?
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對於這點,中國的態度未曾有過任何改變。如今美日韓三國覺得自己抱成一團就可以改變這點,那純屬是蚍蜉撼樹式的不自量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