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後期是繁榮、穩定與和平的幾年,20世紀30年代則是蕭條、危機和戰爭的10年。30年代上臺的德國和日本的新領導人決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領土和約。他們大規模重整軍備的計劃和驚人的侵略行徑急劇地改變了勢力均衡。較弱的義大利不再是徒勞無益地企圖向現狀挑戰的唯一的修正主義國家;第三帝國和日本帝國也給修正主義運動增添了力量,導致了一個全新的勢力平衡。由於英國、法國及其歐洲大陸盟國堅持維護現狀,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變現狀,因五年計劃而變得強大起來的蘇聯在國際事務中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而出現了一種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方力量的相互影響,解釋了20世紀30年代一再發生的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爆發的原因。
第一個重大的侵略行動是日本做出的,因為它想要實現其獲取大陸領土這一部課已久的野心。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為大戰的序幕;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標誌著大戰在亞洲的爆發;1939年9月1日德軍襲擊波蘭標誌著大戰在歐洲的爆發。1945年5月8日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佈投降,亞洲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勝利。1945年9月2日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上籤署最終的投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