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觀他的水族畫,可以看到一種兒童的天真和淳樸的鄉情溢於楮墨之外,童心與鄉情又是異常緊密地糾結在一起。
——薛永年
雛雞小魚
北京畫院藏
軸 紙本 設色 142cm×41.5cm 1926年
【題款】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後寫意,寫意而後複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白石山翁制並記。
草野之狸,雲天之鵝,水邊雛雞,其奈魚何?三百八十二甲子老萍又題。
【鈐印】木居士(白文)木人(朱文)借山老人(白文)寄萍堂(白文)
此幅作於1926年的《雛雞小魚》是齊白石花鳥畫成熟期前後,盡顯情趣與深意的重要作品。
稱其重要理由有二:
其一是畫面所呈現出的那份幽默,畫的是群毛茸茸的雛雞在岸邊眼巴巴地盯著河裡的小魚自由自在地遊弋。它們太想捉到那些小魚美餐一頓了,但它們不是鴨子,無法下水,只能在那乾著急了。齊白石還特別題寫:“草野之狸,雲天之鵝,水邊雛雞,其奈魚何?”如此富於童趣的作品,恐怕非齊白石莫屬。
其二是因為畫上題寫的一段對“寫生”與“寫意”兩者之間關係的重要表述,“善寫意者專言其神,工寫生者只重其形。要寫生而後寫意,寫意而後複寫生,自能神形俱見,非偶然可得也。”此段文字將“善寫意者”與“工寫生者”各自的偏頗之處加以分析,而核心是要對中國藝術的“神”與“形”理念的深層探求,齊白石在不多的語句中不僅有他藝術家獨特的視角,更提出了由個人化實踐而生成的解決方案。即所謂“寫生”與“寫意”要反覆為之,方能“神形俱見”,並且這樣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所取得的成功,不是“偶得”而是“必然”。
總之,這幅齊白石的《雛雞小魚》無論畫作本身還是題跋,都在生動之餘極其哲思,意味深長。(吳洪亮)
end
文字來源丨《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
圖片來源丨北京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