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哇哦寶貝!
有家長諮詢這樣一件事:“上高中到底要不要讓孩子住校?”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部分家長在孩子進入高中時都考慮過,即便孩子最終住校了,也難保家長不會為此產生疑問。
高中階段大部分孩子都是住校的,當然也有些家長,出於種種原因希望孩子走讀,比如督促孩子學習、限制孩子玩樂等,有些家長甚至專門在學校旁邊租了房,辭了工作陪著孩子上學,生怕高考出什麼差錯。
但你知道嗎?高中三年住校與不住校,差別真的很大,甚至會影響孩子未來進入大學後的生活。
高中三年住校與不住校有何差別?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一抹幽藍:“我高中三年都是住校,沒覺得有什麼不好,每天和室友一起上課、一起吃飯,關係都挺好的,學習上還能互幫互助,我們班有幾個走讀的,學習都挺不錯,就是感覺不太合群,可能是性格問題吧。”
@煩哦:“我辦的走讀,家離學校比較近,上學很方便,走路10分鐘就到了,主要吃不慣學校食堂的飯,一吃就肚子疼,而且給我分配的寢室,有個舍友晚上打呼嚕很影響睡眠,在家吃、在家住感覺自在一點,複習也沒人打擾。”
@蒼南兒:“我是學生家長,我們家孩子先是住校,高三的時候開始走讀的,孩子成績一直比較穩定,就是升高三之後複習壓力變大了,有點吃力,後來專門在學校旁邊租的房子,我就每天陪著他。
我覺得住校對孩子來說還是比較自由的,萬一孩子鬆懈了,家長根本不知道,也管不了,孩子班上好幾個同學都有這種情況。但走讀不一樣,有什麼問題馬上就暴露在你眼前了,及時把問題解決掉,孩子學習才不會被耽誤。”
可見,大家對高中階段住校還是走讀各有各的看法,我們不能否認,無論是哪一種上學方式,都具備一定的優勢,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它的劣勢,至於孩子適合住校還是走讀,答案並不是固定的,還需要根據情況決定。
住校和走讀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住校可以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缺乏自覺性的孩子除外
住校生想在學校裡生活得好,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的,比如交際能力、基本的生活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缺了任何一項,孩子都註定不會好過。
交際能力差,孩子容易受到排擠,會產生心理問題,自主能力差,學習方面則會缺乏主動性,導致複習進度緩慢,生活能力差,則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質量。
如果孩子除了學習樣樣都不行,那麼這樣的孩子大機率會選擇走讀,由家長來照顧飲食起居,孩子則是專攻學習、備戰高考。
但有些適應能力強的孩子則不同,他們很快就習慣了住校的模式,並且學會了如何照顧自己,同時兼顧學習,那對於這類學生來說,住校就是相對合適的一個選擇,持續時間越長,孩子的綜合能力也會越強。
當孩子帶著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社交能力進入大學,孩子上大學的過程將會更加順利。
2.住校時學習氛圍濃厚,走讀則不被打擾
住校和走讀還有一個差別在於,學習氛圍不同,住校生一般需要參與晚自習,這個階段雖說是自主複習,但整體氛圍是相對濃厚的,人人都在學,可以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掌握大部隊的複習節奏,如果遇到問題,還可以請教成績優異的同學。
由於每個孩子的學習進度和複習節奏不同,進入高三衝刺階段,每個人都會沉浸在自己的節奏當中,如果孩子很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干擾,那麼選擇走讀,回到一個沒有干擾,十分安靜的環境中,則更符合孩子複習階段的需求。
當然,對於一些缺乏自覺性,沒人看著就不愛學的孩子,也推薦走讀,不為別的,只為孩子高考後不後悔。
所以說,高三階段住校好與不好,是相對而言的,對於自覺性較高,綜合能力強的孩子來說,住校是可以進一步激發潛能的,而對於一些容易被幹擾、缺乏自覺性的孩子來說,走讀則更加靠譜。
無論住校還是走讀,進入大學階段孩子們都要重新適應,即便適應能力比較差,只要付出努力,也可以融入環境當中。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哇哦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