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沒有了出入境旅遊,高品質旅遊產品不配比,所謂微旅遊、微度假反映的是一種休克性需求。疫情延誤了高質量發展節奏,但在客觀上卻在倒逼“內迴圈”,尤其是短期內促成了小半徑的近郊遊和城市沉浸式遊樂的爆火。《“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這個提法無關“全域旅遊”,但明確提出“最佳化旅遊空間佈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建設一批旅遊城市和特色旅遊目的地的目標。
一是強調了文旅融合,突出文化特色,符合休閒度假精神層面的需求;二是肯定了觀光與休閒度假並行推進的旅遊發展格局和方向;三是所謂“世界級”景區和度假區,一定對應著國際遊客(入境遊)需求和出境遊的高淨值人群,這就需要與國際旅遊市場接軌,而非依照國內遊產品質量和標準,這是一個巨大的轉型和進步。但是究竟如何才叫“世界級”,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市場界定,不是說說而已。在出入境遊幾近為零的市場環境下,旅遊供給側之於國家“經濟雙迴圈”大戰略尤為重要,對於國家級5A景區,如何適應國家供給側戰略、引領與示範高品質旅遊?
長期看,只要條件允許,未來5A景區宜跳出景區做旅遊、跳出觀光做旅遊、跳出文化做旅遊,其發展方向是空間的延展(核心區+輻射區)、時間的延伸、業態的豐富和產品的衍生,目標是:融合觀光與休閒遊樂性、文化與產品創意性、功能與業態多元性,集文旅農商於一體的,有觀光吸引核的休閒旅遊區或旅遊度假區。當然,也有例外,有些5A景區空間早已限死,如5A頭牌故宮,其狹義的空間是不存在的,甚至在掛牌之初,也不符合國家級5A景區所要求的遊客中心、停車場等硬體設施條件,但其輻射效應早已不單單一個故宮,從故宮角度考看,周邊乃至整個北京城都可以看成是它的配套或輻射區域。事實上,故宮發展並沒有囿於有限的空間而無所作為,空間有限,產品無限,但基於自身深厚的歷史文化的故宮文創崛起,就是一個豐富業態和產品的明證。再如:杭州西湖,很早之前就率先變成一個開放的5A景區,由此,整個杭州城都變成了它的功能配套區域和旅遊集散中心,西湖與杭州城疊加而成為整個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旅遊集散中心,西溪、湘湖、千島湖、富春江沿岸等周邊因此受益,成了它的縱深輻射範圍。
基於以上考量,在城市遠郊的5A景區可能要趨於景鄉一體化,在繁華市區的則趨於景街、景城一體化,以此促進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在此基礎上,有些優質5A景區所在地也許會向旅遊城市發展,最終成為一個有5A景區觀光核心和休閒度假區的旅遊目的地,而中心城市是旅遊度假區功能最齊全、交通最便利、配套最完善的旅遊功能配套集散樞紐。這頗有部分割槽域的“全域旅遊”概念,但絕不是一個行政區域的全域,且完全是一個市場自發的過程,是一種功能配套和完善提高,可以促進推動,但不可以催熟激進。
當下景區發展大背景是雙迴圈經濟發展態勢下的供給側改革的高質量旅遊,大趨勢是體驗經濟下、休閒旅遊時代、大眾旅遊市場的多層次、個性化和高質量產品。如果說A級景區對應著觀光旅遊,那麼旅遊度假區無疑是對應著休閒旅遊的。首先是標誌著特色旅遊品牌的主題需要進一步遴選和強化;其次是產品、功能乃至線路、推廣等一系列的調整與升級。
對於高質量旅遊區,景觀為核心,生態為依託,環境為資源,文化為靈魂,科技是支撐,觀光、休閒、旅居、度假、康養、研學是重要形態,景區、度假區或城市休閒街區是主要承載體。城市是主要功能集散區,是客源地,也是目的地;鄉村是休閒縱深空間,是輻射區,也是承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