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尋找一個有序的案例,卻發現雜音背後也有強音與宏論。
○按語
司馬南逮誰敲打誰,說邊芹被認為敲打莫言,且有推銷圖書之嫌。建議去“敲打”一下嬌嬌,這兩日說了,除了會做人什麼也不會,但有骨氣。希望他來,保不住成為國際演員,和鄭、邊兩人關係那麼好,沒學一手?也辦點人事、好事兒。
不倒翁老羊倌也對他評“傷痕文學”寫了專文。
——司馬南先生開始抨擊“傷痕文學”了,他也採取了“精準打擊”,目標直指莫言。因為他以前曾經手撕過莫言,但並沒有撕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來,這次,他帶來了“秘密武器”想一舉把莫言打倒……
為此,他做了充分的準備……
司馬南先生運用了“圍點打援”戰術
司馬南先生在抨擊“傷痕文學”之前,做足了準備。無論練氣功的,還是練武術的,在決鬥前都要“熱身”這樣,才能把力氣運到手上,手撕起來輕鬆自如……
因為今天這個“重磅”終結論,反覆轉載,反覆加按語,我也囉嗦幾句。“邪教式追星”不可以有,邪教式哲學更危險。王東嶽稱之為單線索建構,趙本山稱之為貓走不走直線,由耗子決定,醫藥代表稱之為靶向打擊,不倒翁稱之為中毒太深。文藝這麼鬧,與舊社會沒什麼兩樣。魯迅對身邊的徐懋庸也不客氣,直接給予青史留名待遇。打著史大林的旗號,做三足烏,為西王母採食,抑或就是劉仰稱的“影響力間諜”?
○核心
《從姜昆馮鞏到郭德綱岳雲鵬,社會主義文藝傳統落幕》(蕭武)
更重要的是,新中國將曲藝納入國家文化建設體系來統一管理,那麼當然對曲藝的內容有社會功能上的要求,尤其是社會教化,宣傳好人好事,諷刺抨擊壞人壞事。所以,各個曲藝品種在建國後都進行了改造,格調提高了不少。
郭德綱的走紅和興起,本身只是舊社會曲藝傳統的復辟。對郭德綱們來說,既然舊社會曲藝傳統的內容和精神給他們帶來了名聲、地位和錢,那麼理所當然的,也應該復活舊社會的曲藝班子的那種社會關係。
中國文藝界的衰退,不僅僅是相聲。自從中國開始實行文藝產業化以來的40年,沒有一部好小說。一個好戲,電影。一首好詩,甚至一個能夠經得住傳唱的歌曲都沒有。
在這個意義上,趙本山的淡出只是意味著他個人的命運轉折,但他所代表的體制外的市場化發展方式並沒有就此斷絕,反而繼續發揚光大了。而馮鞏的淡出,則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落幕,一個傳統的沒落。這大概也可以算是宣告了相聲復興舊社會傳統的徹底完成,文藝界社會主義傳統的終結。
○評價
這篇文章將舊社會體制與傳統體制的優缺點,都說到很多,對“做人”很有幫助。但是沒有講到體制外體制。公然宣佈文藝沙漠、終結,豈不是給邊芹之類“抹黑”?世界都能導演,何況小小的中國文藝界!
司馬南“團伙”是新的運營模式,雖然特點不是傷痕,但很暴露。躁動的王小東曾經與他們過從甚密,還是沒有融合到一起。不倒翁倒是想起到“潛移默化”作用,可是發聲量超過他,保不準是山溝裡的“公知”,恐怕沒有潤物細無聲的德操!
真正群眾的力量沒有調動起來,無非是橫店鎮的俄烏戰爭,都想世界亂起來,分一杯羹。《保衛延安》是最早的一部紅色史詩,到了電視劇變成了領袖與特工的好戲,文藝傳統的落幕可見一斑。
抹黑與刷色,油漆未乾與塗油是一個模式,把主體擠兌、遭改、耽美完了,剩下的只有班主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