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二十四史記載,從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遼、金、元、明、清,共有1503人先後拜相,其中唐朝多達373人,秦朝最少,只有5人。
在這1503人的宰相中,有明確籍貫記載的共1269人,如果從中除去南北朝鮮卑族21人,遼朝皇族耶律氏16人,後族蕭氏41人,金朝女真完顏部23人,元朝蒙古族(含色目人)83人及唐代愛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姜公輔,那麼籍貫可考的宰相就只有1037人。以1995年的行政區劃為準,這些宰相籍貫分佈統計如下:河南220人,陝西127人,山東120人,河北115人,山西84人,江蘇76人,浙江69人,安徽46人,甘肅38人,江西30人,福建29人,湖北29人,四川20人,湖南12人,北京10人,內蒙古10人,遼寧9人,上海6人,廣東5人,黑龍江4人,天津3人,寧夏3人,廣西2人,雲南2人。
透過以上統計數字,可知河南的宰相人數高居全國之首,達220人,佔籍貫可考的宰相總人數的21.3%,即每5位宰相中就有一個河南人。從資料中也可以看出,每10人中就有一個陝西人、山東人、河北人。
從宰相分佈佈局來看,中原地區的黃河中下游出的比較多,長江以南相對較少。遊牧民族出的宰相具體的籍貫應該是不可考,但他們絕大多數應該是北中國人。
總體來講,南中國出的宰相遠遠不如北中國出的宰相多。
民間所謂的南方出宰相,北方出武將,絕對是一種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