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美國打算棄蔣保臺,扶持有留美經歷的孫立人和吳國楨。
為求美國支援,蔣介石只能投其所好,重用兩人。
孫立人也因此一路升遷,官至總統府參軍長,風頭一時無二。
一、突遭軟禁、紅顏相伴
雖然對孫立人委以重任,但老蔣心裡一直對他有猜忌。
畢竟,孫立人並非黃埔出身,也不是老蔣的嫡系,手握兵權不說,背後還有美國人的支援。
蔣家父子一直打算尋找機會,除之而後快。
1955年時機成熟後,蔣介石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等罪名革除了孫立人的職務,並解除了他的兵權。
當年六月中旬,孫立人被逮捕,之後被長期軟禁於臺中市向上路一段18號居所。
這一事件,史稱“孫立人兵變事件”。
軟禁期間,臺灣當局對孫立人採取了“七不政策”: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不放。
自此,孫立人被軟禁了足足有33年之久。
被軟禁期間,孫立人的身旁一直有兩位紅顏相伴:夫人張晶英與姨太太張梅英。
這兩位紅顏並沒有血緣關係,卻情同姐妹,成就了一段佳話。
在娶張晶英、張梅英之前,孫立人曾有過一段少年婚姻。
他的原配夫人名為龔夕濤,出身於合肥的名門望族。
1919年,兩人在孫立人父親的安排下成婚。
受到新式思想的影響,孫立人很反感這段包辦婚姻。
而且,他當時在清華讀書,之後又出國留學,與妻子也是聚少離多。
後來,龔夕濤就留在了家裡侍奉公婆,兩人的婚姻也漸漸名存實亡了。
1930年,留學歸來的孫立人到南京任職。
閒暇時間,他喜歡去舞場跳舞。一次舞會上,經一位軍官介紹,他認識了18歲的女學生張晶英。
兩人情投意合,孫立人當即打算回家與龔夕濤辦理離婚手續。
可是,龔夕濤卻不同意與他離婚。
在她看來,她嫁給了孫立人,就已經是孫家的人了,必須從一而終。
但她還是默許了孫立人再娶。
後來,孫立人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在上海與張晶英成婚了。
此後數十載,張晶英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陪他走過了風風雨雨。
可惜的是,張晶英不能生育,兩人結婚後,孫立人膝下一直無所出,轉眼便已經年過半百。
一天,張晶英愧疚地對孫立人說:“立人,我對不起你,至今沒有生一男半女。”
孫立人聽了便笑了:“看你說的,有沒有孩子,這有什麼關係呢?”
然而,張晶英已經打定主意,要為丈夫娶一個姨太太。
她物色的物件,正是家中的護士張梅英。
張梅英是臺灣高雄人,當時不滿30歲。
她出身小康家庭,畢業於一所護士學校,為人知書達理、性格溫婉,很受張晶英的喜歡。
張晶英向她透露了自己的打算,可張梅英卻紅了臉:“我恐怕配不上將軍……”
“不,不,你配得上。他有你照顧,會幹出一番事業來的。”張晶英勸說道。
聽了她的話,張梅英思考再三,最終默默地點了點頭。
就這樣,張梅英走進了孫立人的生活。
1952年,兩人的長女孫中平出生。此後,長子孫安平、次子孫天平、次女孫太平也陸續出生了,讓這個家變得熱鬧了起來。
二、一朝潦倒、賣果為生
四個孩子的降生,給孫立人帶來了為人父的喜悅,卻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
長子孫安平出生後不久,孫立人便遭到了軟禁。
軟禁期間,薪水停發,一家數口沒有工資沒有存款,連生存都成了難事。
當時,張晶英已經皈依佛門,常年在臺北吃齋唸佛,僅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回家。
家中的大小事務,都由張梅英來操持。
看似柔弱的她,一下子站了出來,為丈夫分憂。
張梅英對家人說:“只要人在,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
一開始,她還有些珠寶首飾,便把這些首飾拿去盡數變賣,用來維持家裡的開銷。
後來,一家人山窮水盡了,不得不開始了務農生活。
當時,臺灣養雞業盛行。
孫立人在家裡搭了個雞棚,當起了雞農,生下的雞蛋則由張梅英拿到市場上去賣,人稱“將軍蛋”。
後來飼料價格瘋漲,養雞入不敷出,兩人便改行養起了金絲鳥,但也沒賺到多少錢。
無奈之下,孫立人託人寫信給老蔣,討要了一些生活費。
不過,隨著孩子一個個降生,每月微薄的生活費也不足以支撐全家的開銷了。
於是,兩人用僅剩的積蓄在臺中買了一塊山地,在山上種上荔枝、龍眼、芒果等果樹。
每天清晨,夫妻倆就乘坐汽車來到山上,戴起斗笠除草、施肥,一忙就是一整天。
待到水果成熟,夫妻倆便提前一天採摘下來,次日清晨再讓張梅英騎著腳踏車去第二市場上售賣。
兩人後來還種了不少鮮花、聖誕樹等觀賞性植物。
孫立人的次子孫天平曾回憶道:“當時我從初中到高中,每天放學回家,都幫忙做些粗活……我母親也配合花店的需要,以家中種植的各種植栽來提供花材。”
長年累月的務農生活,讓孫立人和張梅英累得又黑又瘦。
但是為生計而忙碌,反而讓他們無暇去管政界的紛紛擾擾,也得到了心靈上的寧靜。
三、撫養子女、皆成學霸
孫立人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雖然經濟困難,但在讀書一事上,他從來沒有耽誤過孩子們。
當時,他們家請不起家庭教師,孫立人就親自上陣,指導孩子的功課。
孫立人本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曾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清華,後來又考取公費留學,進入美國普渡大學讀書。
在思想上,孫立人也一直要求孩子們學習傳統文化,不忘本。
次子孫天平曾回憶道:“我父親雖然說是個留美的學人,現在說是海歸了,他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其實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和傳統思想。從小學三年級我就開始背《古文觀止》。”
在孫立人的精心栽培下,他的四個孩子都成長為了學霸,在各個行業發光發熱。
長女孫中平,出生於1952年。受到父親的影響,孫中平自幼便有著不服輸的性格和堅強的意志。
為了保持前三名的成績,她常常在考前熬夜讀書。
憑藉著過人的天賦和不懈地努力,孫中平的成績一直十分優異,也追隨著父親的腳步,考入了新竹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系。
畢業後,她又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並獲得了博士學位。
1980年,孫中平進入了IBM的紐約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
紐約研究中心是IBM全球八所研究中心中最頂尖的一所,可見孫中平的能力非同一般。
同年7月4日,孫中平在美國結婚了。
當時,孫立人無法親自前去主持婚禮,便委託了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任教的義子前去,也算是替自己見證了女兒的終身大事。
兩年後,孫中平生下了一個兒子。
得知訊息的孫立人,激動地在日記中寫道:“82歲了,終得第一個外孫,豈不感慨?!”
後來,孫中平又相繼轉入了製造部門和行銷部門。
憑藉不服輸的性格,她在每個領域都表現得十分亮眼,逐漸成了公司的一大骨幹。
2000年7月,憑藉著多年以來的卓越貢獻,孫中平被任命為了宏基聯盟的總經理。
2001年1月,孫中平如願調回了臺灣工作,擔任臺積電行銷業務部門的產品定價暨事業流程處主管。在國外生活大半輩子後,年過半百的孫中平終於回到了故鄉。
孫中平的同事林有嘉曾評價她道:“孫中平的處事風格就是力求完美,這種嚴謹的態度與行事風格,絕對與她的成長背景有關。”
可以說,正是孫立人的言傳身教,才讓孫中平養成了如此堅強、不服輸、力爭上游的性格。
長子孫安平,出生於1954年。與姐姐孫中平一樣,孫安平從小便成績優異。
1977年,他畢業於臺灣中原理工大學。
由於父親的“清華情結”,孫安平進入了新竹清華大學的物理研究所繼續學習,並於1979年獲得了碩士學位。畢業後,孫安平一直任職於美國矽谷。
作為長子,孫安平一直牢記自己肩頭的責任,努力為父親洗清冤屈。
1988年2月底,孫安平以同學的名義將自立晚報的記者李文邦帶進了孫家,進行暗訪。
面對李文邦,孫立人首次打破沉默,還原了當年兵變一案的真相。
自此,“孫立人案”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
同年3月底,鄭為元來到孫家,表示:“今後孫立人有行動和言論的充分自由,可以到任何地方,見任何朋友。”
經歷了33年的囚禁後,孫立人終於重獲了自由。
2016年8月13日至14日,孫安平攜夫人及長子孫善強回到了老家安徽廬江縣探訪。
一行人祭拜了孫安平祖父母的墳墓,並與當地的村民親切地交談,瞭解了孫家祖輩的歷史。
之後,他們又前往孫立人故居,參觀了故居內的圖片和遺物,並在孫立人的銅像前合影留念。
同時,孫安平也一直關心著抗戰老兵的生活情況。
2017年7月26日上午,孫安平來到了緬甸仰光,探望在緬遠征軍童銘惠老人,並向他贈送了東北的人參以及“精誠無悔”抗戰勝利紀念章,以示敬意。
次子孫天平,出生於1956年。孫天平畢業於輔仁大學數學系,後來他也遠渡重洋,相繼在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和威廉瑪麗學院取得了電子計算機工程和工商管理兩個專業的碩士學位。
2004年,孫天平從臺灣來到上海定居,並任職於臺資企業漢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擔任區域總監。
2015年9月3日,孫天平以臺灣代表人士、著名抗戰將領後人的身份受邀前往北京,參加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及相關紀念活動。
觀看閱兵儀式後,孫天平感慨萬千:“最讓我感動的是抗戰老兵方隊,這是以前閱兵從來沒有過的。再過10年,可能很多老兵就不在了。國家沒有忘記他們,這也向世人昭示,我們正視歷史,銘記歷史。”
他表示,父親一直希望中國強大,所以才從軍報國。“他沒有看到,我看到了,今天的中國已經強大起來了。”
同時,孫天平也經常參加各種紀念活動,努力宣傳父輩們抗戰的光輝歷史。
孫天平曾回憶道:“父親晚年跟我們提到最多的事情就是想回老家。雖然離開家鄉多年,他的廬江口音一直沒變。”
因此,他正著手將孫立人的墓從臺灣遷回廬江老家。
2016年,在六十大壽之際,孫天平向記者透露自己可能會到廬江定居,完成父親的夢想。
為了支援家鄉發展,他還將在合肥經濟開發區投資半導體裝置製造企業,並從臺灣引進人才。
如今,孫天平依然致力於推動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
2018年3月25日,黃梅戲《將軍玫瑰——孫立人》劇本座談會在廬江召開。
當天,孫天平接受了媒體的採訪,表示將積極推動該劇目在臺灣上演:“文化交流的使者不敢當,但我希望能夠推動這件事情,因為傳統文化已經融入兩岸同胞的血液裡,是民族的根。”
小女兒孫太平,出生於1958年。孫太平1980年畢業於新竹清華大學化學系,之後又赴美留學,獲得了美國杜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並進入了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2年,孫太平返回杜克大學任教,如今已是杜克大學的終身教授。
2018年,孫太平受邀回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了山西師範大學。
7月25日,校長衛建國向她頒發證書,聘請其為學校的特聘教授。
作為生物學領域的專家,孫太平將帶領學生們為國內的生物學發展貢獻力量。
一門兩碩士兩博士,實在令人驚歎。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享年90歲,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作為抗日名將,孫立人的前半生可謂是功勳卓著,有著“東方隆美爾”之譽。
而後半生,他卻被幽囚於一屋之中,蒔花弄草、養育子女,過上了一介布衣的生活。
好在,孫立人將膝下子女皆培養成了出類拔萃的人才,也讓自己收穫了平凡的幸福。
參考文獻:
彭治國 《孫立人案:玫瑰的幽禁歲月》
李偉文 《抗日名將孫立人與他的護士夫人》
中安線上 《孫立人次子孫天平:看到老兵 遙憶父親當年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