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專欄第335篇文章。
房地產市場似乎又有動向,每輪調控的突破是總有一個兩個城市帶頭鬆綁,然後其他城市跟上;今年到了這時候我們看到信貸鬆動,看到新的4萬億,尤其是看到之前時常扮演帶頭城市的菏澤再次祭出20%低首付購房政策,似乎原來的配方又回來了。
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從不純粹唱空或者唱多樓市,只是尊重規律,房地產這個市場裡我們聽了太多自己想聽的,反對了太多不符合我們利益的,有選擇的接受或者忽略,有必要麼?
然而這次絕對不是老路重走。
似乎政策之手在左右著一切,收緊和放鬆是房地產的週期動力,例如菏澤為代表的土地財政依賴嚴重的城市很多,總要回到刺激上來。然而這條路徑迴圈的邏輯正在發生質的變化,我有以下依據:
一、房地產與經濟真正的連線在於城市發展動能差異,而不是普遍的漲跌靠政策,城市產業佈局將左右就業和發展機會。尤其是不能倒過來,由土地供應來左右市場。
二、經濟好的城市其外圍的都市圈交通將抹平大部分生活居住障礙,尤其是戶籍相關的門檻也在消融,年輕人不那麼看重高不可攀的核心城市戶籍,只要能在其輻射圈子裡獲取機會,住的遠有城際交通,孩子上學、居住完全可以再房價相對低的城市。
三、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絕對的核心城區,房價要漲,但是已經如同奢侈品一般對普通人的生活沒有意義,不影響大多數人的抉擇,反正也不是非得居住在其中才行。這部分住宅會成為少數人財富的保有形式和交易目標。
四、真正的風險是老舊的房齡,鶴崗化收縮的小城市的房子,不僅僅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只要是人口流出省份的非省會城市(且非三大都市圈外圍),這些類房子總體上房價都會缺乏支撐,進而逐步迴歸市場真正的供需定價。反過來也會影響需求,即使政策再誇張也不會引起大幅拉動的可能性了,直白地說,市場冷了,土拍冷了是今年一季度的必然情況,靠降低首付不會快速改變什麼。
以前政策左右房價,例如要調控需求端就降低首付、降低利息,降低限購,總之將購房門檻降下來,同時槓桿率升上去就可以;如果調控供給端,就是土地出讓條件,供應量的多少等等。這些的前提是人們在短期幾年的投機中可以獲得較大收益,也就是買房金融化。而今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將消退,行業和宏觀經濟都不會再又增加泡沫的空間。
這時候,極端貴的塔尖市場需求已經夠不著放棄了,其他地方供應量並不小,各城市會形成合理的極差,你想要那一檔生活、能承受那一檔成本支出,就選擇那一檔對應的城市就好,不必擔心小城市房價跟著大城市一波上漲,未來的漲幅空間是很有限的,就是說的穩房價的結果。
還有一個看似隱憂要說明,就是通貨膨脹率高的時候,對絕大多數人是一種掠奪,手中的錢貶值了怎麼辦?不換成資產的話,過幾年存款購買力就打折了怎麼辦?
這個問題已經被變相解決了。
因為即使是投資資產(不限於房子),其收益率也在下降,而風險波動也在上升,同時投資成本還不低;以後人們會主動和被動的變理性,因為原先的方式投資已經跑不贏通脹了,即使通脹在吞噬你的財富,也比亂投資帶來的虧損強。而那些肯定漲,漲幅也肯定跑贏通脹有收益的資產,其門檻會變得非常高,例如我前面提到的金字塔尖上的房子,那種早已經不適合普通人投資了,佔比會較小。
過去那種多貸點款買了房子,大部分都可以升值不少的情況會越來越少,而且面臨房子折舊,以及類似房產稅這種持有成本。年輕人也逐漸不喜歡束縛,我長期奔波各地,高鐵上滿滿當當的人就是這樣的寫照,工作生活的雙城世界,多城之間的行程將被習以為常。
不要以為觀念有多難以改變,曾經男人婚前買房是必然的,但一個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其實與之前婚姻法約定並無差異,只不過是展開更詳細),對婚前購房的保護,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就直接把女性獨立購房比例大幅提升。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有時候觀念只是利益、立場的藉口,一旦不利,隨時可以調整和適應,而且是全社會的大趨勢。
原先透過放水促進大家去投資,有個硬性推動的力量就是通貨膨脹,如果貨幣供應持續猛增,會帶來每個人手中的存款實際購買力降低,眼見的物價就漲了,推動通脹客觀上是一種掠奪。但是目前靠通脹逼著人們花錢的效果越來越差了,因為大家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去投資(或者更容易虧錢),而消費又不敢,只能存錢防患於未然,以後養老養孩子的壓力是硬性的。普通人寧可存錢承受通脹損失,也不花錢。
所以房子以後會是人們選擇的附加結果,而且更多元化,而不是必然在哪裡得有套房。
剛需是沒問題的,它只看普通人的收入購買力分佈情況,跟政策催生的投資機制無關。房子的投機屬性降低其實也跟政策沒有太大關係,只是因為大多數房子不再值得借錢買來屯著。我們將見證市場的有形之手的力量,拭目以待。
資金流向的導向作用:浙江支援大學生創業貸款
另外在執行端政策的變化也開始顯露一些調整,2月17日浙江宣佈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10~50萬的貸款,如果創業失敗,貸款由政府代償。當然這個代償機制是這樣的,檔案裡也有解釋,政府代償有擔保性質,代償後會對創業者進行追償。同時在申請貸款的稽核方面也有兩道稽核,一個是人社部門、另一個是銀行,所以儘可能降低弄虛作假的機率。
這個政策的導向性很明確,第一是解決了市場貨幣供應流入創業實體經濟,因為有稽核,所以不會像之前經營貸款、消費貸款放出來就進入樓市的亂象橫生,2020年深圳很多人套取經營貸炒樓的情況會大大減少。第二是有代償機制,等於是政府信用擔保,避免了金融機構在信用稽核方面為了避免壞賬而卡著,提升了貸款發放效率。
原先我們的貨幣政策透過央行到各金融機構,這個過程的難點一個是監督流向,一個是金融機構缺乏給中小微企業、創業個體戶的貸款積極性。浙江這次的政策比較針對性的解決了上述問題。當然,大家都明白創業本身九死一生,成功率並不高,更何況是針對大學生創業,對市場和經營缺乏經驗,這種貸款支援還是面臨很高的壞賬風險,那為什麼還要推呢?
好處也多,首先貸款創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去年應屆生超過940萬,今年預計超過1100萬,我們目前青年人的就業率還是壓力較大,畢竟目前2億人在靈活就業,經濟下行和企業信心不足經營收縮導致的就業難。如果大學生創業,不僅解決創業者的就業問題,多少還會增加僱傭員工數量。其次無論創業做生意是賠是賺,宏觀上看在經濟體內部這些錢還是在迴圈,只要有支出,就等於其他人的收入,總體上不虧。
坦率地說,這算是政府財政提供支援的就業策略,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為創業風險和中小微融資難方面的嘗試,在目前的環境下算是個不錯的機制,也為其他地方提供了參考。要學機制的內在激勵方式,而不是照貓畫虎,看到這個政策對資金的卡點還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放水如何有針對性,這個事很難透過央行的大政策來完全左右,在執行端還需要比較聰明的行政管理引導。
更多專欄文章歡迎留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