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彥彬
網際網路從1969年誕生,如今走過了53個年頭。
從最早的阿帕網形成和IP協議的產生,讓每個人獲取資訊方便的同時,也讓這個簡單且又複雜的網際網路時代,變得不再那麼單純。
從早期的分類目錄到現在內容檢索(搜尋引擎),是一個標誌性的改變,但現在卻很難獲取到想要的資訊。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是搜尋引擎商業化的操作,搜尋出來的內容被很多廣告內容覆蓋,想找出真正的結果和想要的結果卻越來越難。
其次搜尋出來的結果卻是海量相同的資訊,這樣根本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打個比方,想找一個網頁程式碼正確表達方式或是通俗易懂教程的文章,結果搜尋出來不是廣告,就是很難讀懂的垃圾文章。
找到的程式碼也無法執行,很顯然那是複製別處的,網站管理員根本沒有去想能不能用的問題,而是在想資訊多不多的問題,其實這就是垃圾資訊,所謂的垃圾資訊就是根本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找到教程的結果讓人無法看懂,畢竟查詢教程的使用者都是一些小白,你用專業術語寫教程本身就是個誤區,這和垃圾資訊也沒有任何區別。
很簡單的問題或者程式碼搜尋到的內容不是複雜,就是和主題毫不相干,這是搜尋引擎的悲哀,也是網際網路的悲哀。
其實為優質內容付費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對於無用的內容付費就是赤裸裸的欺騙,現在很多內容付費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是:付費的內容也未必能解決問題。因此很多網友或是使用者不是不願意付費,而是不願意為無用的垃圾資訊付費。
有人說,我寧願買一本實體書籍看,也不願意看網上那些垃圾的文章或小說。這話糙理不糙,快餐文化不是快就好,而是要注重質量,不管到什麼時候質量永遠是衡量一個事物的標準,如果依然樂死不疲用沒有質量的內容做輸出,最終的結果是會被讀者或是使用者拋棄。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