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宋徽宗的疑惑:
稍微懂點歷史又有共情能力的人面對宋徽宗都會懵逼,這個人是咋的了?藝術造詣那麼高的皇帝智商不能低吧?咋得到後來被大家描述的就跟個制杖一樣?大概就是說宋徽宗自不量力聯合金國滅遼去收復幽雲十六州,結果惹禍上身,最後金兵打過來自己又落荒而逃了?這?這誰能想得通? 就別說一個智商絕c高於你我的皇帝了,就是你隨便在路上抓一個讀過幾年書的正常人,也很難幹出這個事吧?當然,為了簡單想通這件事,你就只能倒推宋徽宗就是一個制杖啊,這似乎就合理了,或者說他是個貪圖享樂的昏君啊,被蔡京那群”狗賊“迷惑了,或者是搞藝術搞痴狂了,不然你無法自圓其說啊。
關於幽雲十六州:
咱先簡單科普下幽雲十六州,大概包括了現在的北京、天津、山西與河北的北部。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讓給了遼國,宋初,太祖、太宗都想拿回來,但沒有成功。之後的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這五個宗宗,對此地都有強烈的收復願望,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幽雲十六州對宋徽宗而言重要嗎?
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眾所周知,幽雲十六州對大宋是極具戰略意義的
一)軍事價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來都是中原統一王朝最重要的北部防線
二)經濟價值:既是糧食生產基地,也是發達的戰馬生產基地,還是兵源地。
所以幽雲十六州重要的是共識,大宋給大宋的子民教歷史也會這麼教吧。
不重要的是:北宋和遼在經過之前二十五年的戰爭後,大宋與遼國拜了把子,簽訂了“澶淵之盟“因此這兩家和平了100多年無戰事,大宋100多年,沒有幽雲十六州不也發展得挺好的嗎?幽雲十六州成了遼國重要的邊防,遼國經過100年的進化也漢化了,也不是當年那個動不動就打打殺殺的遊牧民族了,遼國宋國大家文明相處,既然相安無事那就先相安無事下去唄,站在領導者的角度,一開戰就是費用,就是人頭,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一打戰就是流離失所,血流成河。所以,即便我們的領土少了幽雲十六州聽上去是多麼的悲情,可比起開戰分分鐘家破人亡,怨氣昇天,那還不如和平,實際情況就是目前大宋沒有幽雲十六州也沒影響咱生活不是?雖然沒有幽雲多少是個隱患,可這隱患也百年了。宋朝已經那麼繁榮了,老百姓和領導者也都求個安穩。宗宗持政期間,各種改年號,政和、重和、宣和,和來和去的年號, 宋徽宗當然希望裡裡外外都和平,”豐亨豫大“嘛。
現在女真族崛起,在遼國造反了,國號“金”
宋徽宗有且只有3個選擇:
1:幫助遼滅金
選1的人論調無非是說宋和遼拜了把子,當你這麼覺得的時候,你潛意識又把宋徽宗當制杖了,大宋和遼國是兄弟嗎?大宋歷史是這麼教大宋子民的嗎?“澶淵之盟“ 規定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捐20萬匹,我大宋割讓了土地給遼,還每年舔著送錢,這是兄弟嗎?這不就是一個屈辱嗎?我平常打不過,我就算了,遼國現在都鍋裡反了,我還去幫忙?我還上杆子繼續這份屈辱嗎?朝堂上一頓扯皮:“我們大宋委曲求全百年啊,你宋徽宗作為領導者還幫遼打金繼續當舔狗?昏庸無道啊,恬不知恥啊,勿忘國恥啊........“宋徽宗真要這麼選擇幫助遼滅金,不但被罵死,只怕還把他釘在某個恥辱牌匾上。
2:坐視不管
坐視不管,好像很安全,眼睜睜看著遼把金滅了,或者金把遼滅了
若遼把金滅了: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宋朝從沒少花錢在軍事上,宋朝的“冗”兵出了名,不是沒兵啊,是兵太多了啊!因為宋朝沒有天塹可以依仗,就需要駐紮數倍於平時的防衛軍!在和平時代都需要保持一支龐大的作戰隊伍,這對國力本身就是巨大的損耗!!而且當時還有個西夏啊 ,北宋面臨雙線作戰壓力,每年耗資巨大,才勉強混了個自保!一頓扯皮 “你宋徽宗是個昏君啊,百年來唯一的一次機會收復幽雲,你祖祖輩輩奮鬥這麼多年都沒等到這個機會,你居然不作為? 戰機啊,宋徽宗都這個節骨眼了,不能無動於衷啊?你還打算再畫幾幅畫嗎?”
若金把遼滅了:一頓扯皮 “幽雲被野蠻的遊牧民族佔領了,他們要是一馬踏平中原,我們大宋拿什麼自保?宋徽宗你無近憂至少要有遠慮吧”
所以宋徽宗要是選擇坐視不管,按照歷史點評宋徽宗還是一個政治昏君
3:趁火打劫收復幽雲
這就是宋徽宗的選擇,其實也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宋和金簽訂了海上之盟:共同滅遼,金攻取遼的中京,宋攻取遼的燕京,金幫助宋收復失地,滅遼以後,幽雲歸還宋,而宋把給遼的五十萬兩歲幣轉給金。好了,又到了扯皮的時候了,朝堂上也是這個節奏,不管怎麼打仗,先把皮給扯清楚,一看到這個條約,字面意思一理解,不得了,“宋徽宗自不量力要幫著金國滅遼了,滅遼國是唇亡齒寒,遼國是我們的人工邊防啊”邊扯皮還邊寫幾首詩的那種,而這些詩還被後世充分借鑑,花幾千字告訴你什麼是唇亡齒寒?暈,這麼簡單的道理就你懂,就宋徽宗是個制杖他不懂。人家宋徽宗是要攻遼嗎?宋徽宗戰略部署的目的:其實就是想依靠金軍的力量, 乘火打劫幽雲,這退一萬步來講也是在自保,可和金的盟約不那麼籤,該怎麼籤?該直接和金國說,你們打仗我不管,到時候你把遼國佔了我們的幽雲還給我?不然你到時候把遼國打下來,我大宋太沒安全感了?是不是得這麼說?看史書如果只是去背誦去理解表面意思,這歷史不看也罷。所以宋一開始也沒出兵,在戰局沒明朗之前,大宋也不會去硬碰遼國,所以表現出一副“慫裡慫氣”的樣子,因為萬一遼國贏了,大宋不是找死嗎?可朝堂裡天天扯皮,你們這幫人又走漏了風聲,遼國又已經知道了宋金聯合,又開始了裡外的扯皮,等到宋金感覺遼國氣數已盡,大宋向遼出兵了,出兵也沒想著真打,就是去嚇唬嚇唬遼,希望遼人不戰而降,結果後來大家也都知道,遼人不但不降反而迎面痛擊。遼國在這麼艱難的時刻還把宋吊打了
計劃敗於實施啊,敗於實施有兩個原因1) 朝堂裡扯皮的很多 走漏了風聲 , 整個過程來回扯皮宋徽宗想到了,宋朝哪個皇帝不是在這個環境下成長起來的,2)他沒想到的是咱軍事作戰能力能渣出這個高度,都沒派你們去正面硬鋼,就是趁虛而入,都能被爆揍回來?得到這個訊息宋徽宗只怕也是口吐白沫,每年花這麼多錢,養了一群什麼玩意兒啊。我宋徽宗能不求神拜佛嗎?能不渴望天降神兵嗎?那種心情就像每年供養孩子上最好的學校,關鍵時刻他給我考了個0分回來 ,你要是這個家長,你崩潰不?而這個時候還在扯皮:“”宋徽宗天真啊,對自己家的軍事實力不瞭解啊,好大喜功,不知所謂” 宋徽宗知道咱軍隊有點渣渣,只是渣到這種高度,確實始料未及,既然有了這種“高度”大宋滅亡就是時間問題,這個3選1裡面,3是正確答案,可是因為軍事作戰太差,這就成了個錯誤的答案,所以,無論宋徽宗怎麼選他都會被評判成政治昏君
宋徽宗真是吸黑體質啊,在從古至今的文人面前,怎麼做是錯,之前我們的影片不還有文人說過宋徽宗玩石頭滅國的嗎?就這麼說也有人信,還口口相傳,當然如果軍事戰鬥能力差這個原因當下無非就是慘敗也不至於亡,那怎麼亡的呢?怎麼會靖康之恥的呢?看我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