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把你的善良當成懦弱,把你的慈悲當成遲鈍,你卻只是默默忍受,還安慰自己寬容可貴”。
“遇到挫折,總以為換個環境,就能讓一切變得順利,可挫折總在下一個路口悄悄等著自己”
僅僅兩句話,就把我拉回到久遠的記憶裡,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十幾年,而我也知道自己已經不再如當初那般怯懦,可曾經的傷害就像融在血液裡,稍微轉動神經,就能讓它瞬間被喚醒。
電影《後會無期》裡有一句臺詞“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細細想來,這應該也是一個普羅大眾的現實寫照吧。
———
我們害怕社交,害怕溝通,害怕表達,害怕群體生活,害怕一切衝突。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逃避所有風險。但墨菲定律還真就比上帝佛祖要靈驗,往往你越害怕面對什麼,你就會遇到什麼。
成年之後遇到的許多問題,往往都有跡可循,它一定不是無緣無故地產生,而是與你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父母的打壓,貶低,嫌棄,要求過高,情緒不穩定,都會對你造成負面的影響。
怕麻煩別人,怕被拒絕被嘲笑,自卑自戀,抱怨控訴,焦慮抑鬱等等,都是習慣逃避的表現。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一邊渴望成功,一邊又逃避現實。“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你,是不是常常在這個死迴圈裡痛苦不堪?
如果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
成為更好的自己,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1.認識自己。正視自己的問題,釐清目前的困境。
.
2.瞭解自己。接受自己的缺點缺陷,同時認可自己的優點優勢,學會愛自己,擺脫自卑的前提是,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走出自我設限的牢籠,別人很好,你也不差。
.
3.傾聽自我。我一直覺得一個良好的人際狀態,並不是一定要你變得多麼八面玲瓏,長袖善舞。而在於,哪怕你內心真的不願意去社交,你也有勇氣去拒絕。面對中傷,你能夠果敢回擊,維護自己。
.
4.停止抱怨。向內看的人才是清醒的人。我們都明白抱怨從來只會起反效果,它只不過能讓我們心緒平衡一點。情緒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拒絕成長。
.
5.勇敢出擊。越是缺愛的人,越執著於對外索取。其實,人生需要靠自己成全。你可以宅一陣子,但不能喪一輩子。
———
習慣逃避的你,必須明白一個道理:麻煩不會因為你暫時逃避而憑空消失,只有學會可以面對,你才能開啟徹底明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