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上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傳承下來的悠久文明。漫長的歲月造就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也留下了許多精神與物質上的文化瑰寶。而在精神的文化瑰寶中,除了詩詞歌賦,文學創作之外,最讓人驚奇的就是習俗文化了。
這些東西看起來是“封建舊習”,但其實裡面都蘊含著古人最深奧的智慧。比如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中就藏著極深的禮儀規矩。
菜不擺三
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聽長輩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的吧,那就是桌上的菜不能上三道,不管幾個人吃飯,都不行。小的時候我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長大之後也不過覺得是長輩們講究排場,覺得三個菜寒酸罷了。但實際上,不允許三道菜上桌是有著極其深奧的含義的。
古人最講究萬事成雙,因為雙數在古人看來是闔家歡樂的團圓意味,而單數總是帶著一些離散寂寥之意。正因如此,古人凡事都講究成雙成對,送禮的擺件除了極少數的貴重物品之外,也都是成雙成對贈送的。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在娛樂消遣專案稀少的古代,宴請吃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社交禮儀。宴席的規格,餐具的擺設,乃至菜品的成色都會影響到這次宴請是否能夠賓至如歸,這是主人的臉面,也是對客人的尊重。
如果在宴席上只上了三道菜,即使只有兩個人坐在一起吃飯,也會心生不悅,客人甚至會覺得這是主人對他的厭惡,或是在下逐客令,這在宴請中是極大的忌諱。同時“菜不擺三”最早也曾有專屬“下九流”的說法。古人會將工作行業分成幾個等級,其中“下九流”是所有工作等級中最底層的一個,也是最讓人瞧不起的一個。紅白喜事的戲班子都屬於“下九流”的行業之內,主人們為了討個彩頭,一般都會單獨預備一桌席面給這些人。
但為了區分他們與客人之間的身份差距,就通常只會上三個菜。久而久之,“菜不擺三”就成為了宴請中預設的規矩。另外,“菜不擺三”也是因為有著祭祀方面的衝突。古時常用豬牛羊來祭祀神明或是親人,而且時常將這三種食物並排擺放。若是將正常人的食物也按照祭祀一般的規格擺放的話,是一種非常不吉利的表現,甚至有著詛咒的意味,所以古人對“菜不擺三”十分重視。
二、筷不成五
關於這一句話,大概有兩點解釋,第一點就是從字面意思上解讀,桌面上的筷子不允許只有五隻。前面曾提到過,古人將雙數作為吉利的象徵,將單數作為不吉利甚至詛咒的象徵。
而筷子乃是用於吃飯的器具,對古人來說非常重要,一雙筷子才能夾菜吃飯,而一根筷子什麼都做不了。所以一根筷子對於客人來說是極為難堪的。
若是將五根筷子分給了客人,不管是多餘出了一根,還是有一個人只分到一根,都是極為不好的寓意,這一桌客人都不可能會有什麼好臉色。甚至可以說,這五根筷子帶著詛咒的意味,詛咒他們之中有一人吃不上飯。當然,主人們也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趕走不歡迎的客人。可以說,五根筷子算是不喜歡當面惡言的古人發明出來的逐客之法。
除了字面意思的解釋,五根筷子也代表著長短不一。古人對風水運勢極為看重,三長兩短是他們最忌諱的,因為這代表著棺材與死亡。連燒香的時候古人都擔憂香燃燒的長短不一,更何況是吃飯使用的筷子呢。若是主人不注意,拿了長短不一的筷子給了客人,賓主盡歡是基本上不可能了。在元朝時期,就有曾因為筷子長短不一的事情發生的造反事件。元朝年間,有一名叫範孟瑞的漢人為了養家餬口在衙門當臨時工,本來心心念念等著發餉銀的他,卻得知薪水全被正式的衙役給私吞了,自己只得到了一頓飯作為犒賞。
那時候正式的衙役權勢極大,範孟瑞不敢吵鬧,只能乖乖地去赴宴吃飯。然而不知是有心還是無心,衙役竟然給了他一雙長短不一的筷子。範孟瑞當場就怒了,認為衙役不僅貪婪還詛咒他,當即決定起義造反,討回公道。很快他便殺死了這名衙役,還將官府的官員一同殺死,佔領了當地自己做了個“山大王”。當地的漢人百姓常常遭受元人欺凌,不僅沒有怪罪範孟瑞,反而更加擁戴他了。雖然最後範孟瑞被鎮壓,但這件事情也從側面說明了古人對於筷子長短不一地“看重”。
三、席不成六
這句話指的是一個宴席上不能同時坐六個人。大家肯定會問,前面都提到了古人喜歡成雙成對,為何宴席正好是六個人,反而不高興了呢?其實這主要還是因為古人的餐桌規格。古時講究天圓地方,所以桌椅板凳,床鋪傢俱都是以方形為主的,比如說最傳統的八仙桌。八仙桌,顧名思義,桌子可以最多容納下八個人,桌子四面都是等寬等長的。
當八個人坐在這張桌子邊上時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當六個人坐在方形的桌子邊上時,就會出現極為尷尬的場面。古人絕不會正對著桌子一角,所以人都是朝著桌邊坐下的,六個人相對而坐就很容易出現兩人一面,單人一面的情況。而這時桌子加上人就很容易組成一個烏龜的形狀。龜雖然被看為長壽的象徵,但在這裡卻是罵人的意思。若是宴會上讓客人坐成這個樣子,不僅主人會成為笑柄,客人也是顏面無光,所以古人會嚴格避開這個尷尬場面,要麼五個人坐一桌,要麼七個人坐一桌,繞開中間的“6”。
結語:從這句俗語看來,古人不僅講究寓意與氣運,更對禮儀規矩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不過是小小的一句俗語,就隱藏著如此深奧的意味,實在讓人驚奇。
由此看來,古人雖沒有現在的資訊發達,卻有萬變不離其宗的大智慧。中國能夠傳承發展至今,也是多虧了古人們傳承下來的智慧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