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村上春樹的有意思和無意義

作者:俞耕耘

村上春樹的新小說集《第一人稱單數》或許展示了他的新風格、新轉向。一方面,他更看重向日式美學傳統汲取營養,在風格上追求禪意空境。另一方面,它對結構與敘事也產生了諸多影響:如為了追求留白蘊藉,造成空洞玄虛;為了追求理趣頓悟,持續弱化情節。總體上看,這是一種“小說的隨筆化”傾向,不太考慮控制,突轉與佈局,而是有耐心地寫無聊後的空虛。由此轉向帶來的評價分化,並非沒有來由。或許,村上春樹這次想寫的就是生存無意識,生活之裸顏。

村上春樹的有意思和無意義


[日]村上春樹 著 燁伊 譯 花城出版社

風格:和歌味道,汲取傳統美學

村上春樹喜歡卡佛,但比卡佛能詩意不少。在以往,他從語言到意識,都充滿美式呼吸——爵士樂、搖滾、威士忌,就像三大元素,快成為了標識。他屬於遠離日本傳統的作家,既不像明治大正時期黏稠潮溼,也不追求物哀幽玄的古典美學。但《第一人稱單數》或許有氣質轉變,其間不乏尾韻小味道,像日本和歌式的,既清且淡,既空也幻。如同坂口安吾盛開於櫻花下的沉思,故事充溢了悵然若失,人生色空。在我看來,村上春樹的新作有“分岔與回返”。

故事開篇故設懸疑,大有社會心理派推理的手筆,即使與江戶川亂步、松本清張比較,也不覺多大差別。而故事底子清冷蕭索,頹廢落寞,又與谷崎潤一郎、太宰治氣息相通。其間夾雜些“怪談”,或匪夷所思,或莫名其妙,倒是別有意趣。《在石枕上》如《聊齋》裡的露水情緣,“我對她的瞭解幾乎可以說是一點也沒有,就連她的名字和長相也想不起來。”偶然共度一個夜晚,就再也沒見過。二人除了極度孤冷,相互溫存慰藉外,有什麼可寫呢?

作家是想咂摸、回味介於喜悅和悲傷之間的諸種情狀。正如女人寄來創作的短歌集,所寫皆是愛、孤獨與生死的高度合體。他由此聯想,二人身體“走向不可逆轉的毀滅”。詩句靠獻祭完成,頭顱放在“冬夜月光照耀下的冰冷石枕上。”這就是不靠情節,全靠意象、情緒與餘味蒸騰出的作品。

《狂歡節Carnaval》則是“假面”的故事。一位容貌堪比鍾無豔的女人卻有極高音樂品位。那種生機勃勃反倒極具吸引力。故事上升到美學思索——美與善的裂變,女人最終因詐騙被捕。審美有時是面具,它修飾罪惡。

然而,作家在吸納日式美學的同時,又回返自身,強化風格。第一人稱單數,本質上就是小我敘述,延續他以往作品不是單身,就是離異的敘事者。那種怪異的“羊男”形象,也在《品川猴的告白》中得到凸顯。就像怪談在說離奇,品川猴能打理浴室,替人搓背,交流音樂,卻受猴類排擠。作家寫出了新層次——跨物種的孤獨。品川猴透過精神念力,“偷女人的名字”,滿足精神愛戀,女人們大多短暫失神失憶。故事或許反諷人類耽於肉慾,還不如猴的純愛。品川猴從佔有通往了存在。但故事可能源於幻覺,無法證實猴子存在。

結構:故事未發育與意義未完成

村上新作,大有“空”的意蘊。但這“空”,到底是空洞、虛無還是禪境?它耐人深思,這涉及故事層、形式層與意義層的追根究底。這部短篇集,很多故事都算無事之事。村上春樹要敷衍成故事,其實挺為難。同名短篇《第一人稱單數》單論形態,就是“故事的未完成”,不如稱為“未發育”或“非完型”。人物折騰半天都在糾結是否穿西裝上路。因為這樣太正式,反而古怪。終於,他穿正裝去了酒吧,在嘈雜混亂裡讀起一本推理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無端挑釁,認為他一本正經,裝模作樣,最後提起了多年前的舊事(即使小說結束也不曉得究竟何事)。

男子回憶在哪裡因何事得罪她,終究想不起來。故事涉及一個核心問題——何處是結尾?它的重要甚至超過如何開始。這要求作家認知與讀者認同相協調:對故事完整性要有初步共識。比如不能在沒有實質內容出現的情態下結束,不能在故事發生醞釀期了結。它有一個“該不該”結束的判斷,而不應只是作家簡單的“唯我”自由。它或許是小說集裡最無趣的一篇,卻偏偏是同名主打。我想這種重要,只能由作家從故事外部賦予給定。換言之,它需要靠額外闡釋,附著在敘事之外去理解。類似於你站在畫作前,得靠畫家在一旁叨叨想表達什麼,才能看懂。

“向左或向右,往哪邊都可以走。面對這樣的時刻,我有時選左,有時選右(有時存在讓我堅定地選擇某一邊的理由,但沒有十足理由的時候可能更多。並且也不總是我來選擇,還有幾次是對方選擇的我),然後才有瞭如今的我。就這樣,第一人稱單數的我實實在在地出現在這裡。要是我在其中任何一處選擇了不同的方向,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我了。”它的存在主義痕跡非常濃厚,主題無非是自由選擇,他人即地獄的凝視。前半段考慮路人對自己穿衣之評價,後半段來自那個女人,作為他者的莫名審判。結果,故事顯得“很薩特”,給存在主義做了並不怎麼精彩的註解。

敘事:既拒絕寓意,又像哲思小品

《第一人稱單數》奠定作家的一種模式,就是敘事加評議的尾巴。在這一點上,作家和蒲松齡異曲同工。矛盾在於,他似乎既不屑於寫出意義,又偏偏想在故事裡找些“理趣”,得出啟發或教益來。一邊拒絕故事核心,否認存在實質,只寫表象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哪裡會有什麼主題或者啟示呢?”另一面,又把故事寫得如同“哲思小品”。每個故事都想討論人生境遇:包括有常無常,正常反常。但最後都寫成了無果,無解與無望。這也許是村上春樹的一種技法:給你“意思”,卻不給意義,給你情緒,卻不給排遣。它造成故事全都一知半解,像內陸河流著流著,蒸發沒了。從正面說,這算敘事講究留白蘊藉,反面說呢?那就是作家自身都迷惑不已,情感表達必定模糊朦朧。

而村上春樹真誠地把這“陷於迷津”的狀態,擺給讀者看——要不要一起來杯威士忌,幫我想想匪夷所思,該怎麼收場?我更傾向於作家的態度是一種問詢,其本質是迷惑的作家,向讀者訴生活之狐疑,未解之謎題。他顯然也不需要答案。《奶油》就是例證:一個昔日女同學辦獨奏會,發來邀約。“我”赴約後,發現地點詭異,並無演出。突現一位老人像打啞謎:是否有好幾個圓心,且沒有圓周的圓?思考難題,你就能獲得“人生的奶油”。

不合邏輯,無法解釋,也無寓意的事,卻攪亂了心緒,它們本就是無可救藥的無聊事。因為無意義,所以難懂。村上春樹的寫法更任性,更迷戀直覺,那些感悟,並不像老年人在發感慨。相反,他還保有近乎肉感嫩幼的思緒,配上略顯囉嗦的語言,彷彿生出了少女感。很多描寫,正說反說,折回來說,其實一句話就能打發。但在觀感上,又笨拙可愛,像少女寫日記,寫情書,會怎麼寫?大概就這樣,思來想去,反反覆覆,未免有些廢話。村上春樹永遠有“敘事者們”年輕的心,這是很多作家都難再尋的感覺。

“儘管如此,我還是將這小說讀了下去,一半是義務性的,一半是習慣使然。我一向是這樣,一旦開始讀一本書,就不願意半途而廢,想著也許到最後關頭會突然有意思起來呢——儘管這種情況實際發生的機率非常低。”我挑出這句描寫,這也是閱讀知名作家新作的感受。他是否在自嘲,不得而知,但顯然村上春樹清楚問題所在。他在“有點意思”和“意思不大”之間徘徊。如果分析根源,或許在於作家有了新趨向——小說的隨筆化。他變得更愛用長篇隨筆的方法寫“覺悟”了。高潮變成冷淡,因為情節突轉大多不存在,它變異為理趣的突顯,頓悟的時刻。(俞耕耘)

原標題:村上春樹的有意思和無意義 ——評村上春樹新小說集《第一人稱單數》

來源: 文匯報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2-02-16

相關文章

贈莘莘學子

贈莘莘學子
圖文/胡良輝 大女兒 小女兒 祝各位親朋好友中秋節快樂!透過女兒班級微信群,觀看學生晨讀照片,有感: 紅日初升霞滿天, 學子捧書把知添. 冬寒夏熱勤苦伴, 考進名校盡開顏.

小學生讀《撒野》有感,寫讀後感上交給老師,老師的反應讓人暖心

小學生讀《撒野》有感,寫讀後感上交給老師,老師的反應讓人暖心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 導語: 世上的愛分很多種,有親情.有友情.有愛情,而愛情不分取向,只有心之所向. 在這個多元化,包容性很強的世界下,家長.老師不該去約束學生感知愛的能力,只有瞭解過,才能對未知未所 ...

這就是愛 這都是愛——讀《愛的教育》有感

這就是愛 這都是愛——讀《愛的教育》有感
這就是愛 這都是愛 --讀<愛的教育>有感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在一個學期中所記的日記,以及每月一次老師所講的關於義大利少年的故事. ...

讀到心裡去——讀《人性的弱點》有感
讀到心裡去 --讀<人性的弱點>有感 這是一本入世的書.學會它,便如庖丁解牛般在社會中游刃有餘. 很多年前,也曾匆匆瞭解過這本書.覺得卡耐基說得真好,我要按照他說的做.這麼多年,也不是沒有 ...

新中國北派山水崛起的有力踐行者——讀孟憲琪山水畫有感

新中國北派山水崛起的有力踐行者——讀孟憲琪山水畫有感
新中國北派山水崛起的有力踐行者 --讀孟憲琪山水畫有感 文 | 張廷波 近日有幸系統梳理並仔細研讀了孟憲琪先生山水畫作品,合卷之餘,其具有典型北方山水圖式與風格語彙的造境形態與樣式一直盤旋於腦海,進而 ...

讓過去的算過去——讀《林徽因傳》有感

讓過去的算過去——讀《林徽因傳》有感
林徽因,知道她的名字少說已經有二十餘年.當年在學校學到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在老師講解那裡得知這首詩是寫給他心愛的人.他的知己--林徽因.但是真正瞭解她,是從讀這本書開始的.林徽因的傳 ...

老舍:想離婚卻沒離婚的人,都是因為這些——讀《離婚》有感

老舍:想離婚卻沒離婚的人,都是因為這些——讀《離婚》有感
錢鍾書的<圍城>裡面有一句話:"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於婚姻這座"圍城"裡面的人,有相當一部分人每天都想要逃出去,可是,真正 ...

「蘭心書院」讀《四時之詩》有感
初見這本<四時之詩>便是喜歡上了心頭,封面的綠樹紅葉相稱更是讓我有種"紅葉晚蕭蕭"的意境. 蒙曼老師是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英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從20 ...

讀姚福龍散文有感
姚福龍是我在咸陽師專的老同學,畢業後也一直保持著聯絡,來往密切.福龍同學近日贈送一本他的散文集,賞讀之間,又想起前幾年他贈送的另一本書<恆守正念>,其人其事,一時間浮現眼前,不免一番感慨, ...

由“信客”想開去——讀《文化苦旅》有感
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特別喜歡<信客>這篇文章,原因有二:其一.主人公宋達後來也成為一名教師,在他身上我找到了身份的認同感(請原諒我的淺薄!).其二.新老信客為了服務好鄉人, ...

直視人心,方可問心無愧——讀《一句頂一萬句》有感
想起一句話:"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太陽不能直視,傷眼睛:人心不敢直視,會失望. 直視人心,可辨真假 不去直視人心,怎辨真假? <一句頂一萬句> ...

由射手假說引申的感想(一)—讀《三體》有感

由射手假說引申的感想(一)—讀《三體》有感
#頭條故事挑戰賽# "射手"假說的"故事":有一名神槍手,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釐米打一個洞.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著一種二維智慧生物,它們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 ...

由農場主假說引申得出的魚的假說—讀《三體》有感

由農場主假說引申得出的魚的假說—讀《三體》有感
#打卡美好生活##頭條故事挑戰賽# 科普:大劉提出了"農場主假說":一個農場裡有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 ...

由射手假說引發的感想(二)—讀《三體》有感

由射手假說引發的感想(二)—讀《三體》有感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規則到底是怎麼來的.從玄學角度來說是天道所制定大道法則,從科學來說這是環境所影響,也可能是高維度生物的行為.那麼這些高維度生物就相當於是玄學所說的天道.那我們人 ...

愛過就夠了,餘生就算了!讀《情人》有感

愛過就夠了,餘生就算了!讀《情人》有感
婚外情都是不能見光的 "情人"這個詞,本是情侶.戀人的意思,如今一聽到這個詞,大多數人都會很敏感地想到那種不便公開.不能見光.無法予以正式名分的帶貶意的情侶關係.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 ...

續寫經典的中國表達——讀安琴《新童話世界》有感

續寫經典的中國表達——讀安琴《新童話世界》有感
<新童話世界> 安琴 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醜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提起童話,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出這些聞名世界.流傳百年的經典作品,讚歎著世界童話大師安徒生浪漫豐富的童話故事及 ...

讀《三國演義》有感
暑假期間,我認認真真地讀了<三國演義>這部小說. <三國演義>是一部講述歷史的小說,小說裡描述了東漢末年各方勢力之間的混亂戰爭,體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英雄的崛起. ...

讀《白鹿原》有感之八胡氏是何種女人
白嘉軒的第六房女人是母親白趙氏一手張羅的,她繼承了丈夫的遺願,託付舅舅們踏摸女人,並且對白嘉軒說了這樣的一段話:"女人不過是糊窗子的紙,破了爛了揭掉了再糊一層新的.死了五個我準備再給你娶五個 ...

讀《三體》有感系列一
1.這是我看到的關於足球運動最最高階又很恰當的一種認識,角度很新穎. 2.關於城市.男人.女人的比喻,我不認同作者."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物"又何 ...

蘭心書院:讀《女性的活法》有感
國慶假期,回到老媽家,看到電腦桌上放著一本書--李菊的<女性的活法>.順手翻開看了一下,就被裡面的內容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把這本書讀了一遍. 這本書以女性的視角,從修身.家庭.職業.婚姻等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