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多個省區市GDP總量跨上新臺階、經濟實現穩定恢復後,今年各地增長目標的設定,關係著中國經濟穩增長藍圖的描繪。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均已釋出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並設定了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記者梳理發現,絕大多數省區市將GDP增長目標設定在5.5%以上,有9個省區將GDP增長目標設定在7%及以上。各省區市積極落實“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將重點圍繞提振消費、提升投資、產業升級、擴大開放、區域協調、共同富裕、安全發展等方面開展工作。
多地適度下調增速目標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各省區市確定的GDP增長目標明顯體現出“穩”的特徵。記者注意到,相比2021年GDP增長目標,雖然多地今年目標有所下調,但普遍在5.5%以上,平均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
為何將GDP增長目標設定在這一水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各地的增長基數比去年高,與去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相比,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回到正常水平。特別是去年三、四季度經濟增速已顯現出放緩態勢,加之當前面臨的三重壓力影響,各地普遍預期經濟難以保持去年的高增長。
“在此背景下,各地需要想法設法克服困難,確保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及早從去年下半年的較低增速中迴歸至潛在產出附近。”劉向東說,從實際出發,各地下調了GDP增速,以期在“保五”的基礎上爭取更好的結果。
從各地GDP增長目標來看,有9個省區設定在7%及以上:海南省設定了9%左右的目標,西藏自治區為8%左右,江西省和安徽省為7%以上,湖北省、貴州省和雲南省為7%左右,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河南省為7%。“相較於經濟體量較大的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經濟體量雖然較小,但經濟增長的後勁和爆發力更強。”劉向東舉例分析,海南省設定9%左右的目標,位列全國第一,其底氣來源於自由貿易港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加上今年海南迎來封關運作準備的關鍵之年,全方位制度創新將使其後發增長優勢更強。西藏自治區把GDP增長目標設定在8%左右,且高於2021年經濟增速,反映出西藏的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開工建設,將有效帶動當地投資高增長。受疫情、汛情影響,去年河南省經濟增速受到拖累,GDP增速只有6.3%,在相對低基數的影響下,河南今年將衝擊更高增速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北京市和上海市GDP總量均超過4萬億元,經濟表現相當亮眼,分別增長了8.5%和8.1%。今年,京滬兩地的GDP增長目標分別下調為5%以上和5.5%左右。
對此,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釋稱,把2022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以上兼顧了需要與可能,與潛在增長率相銜接,也為疫情防控、結構調整和應對經濟執行中的不確定性留出餘地,有利於引導預期、提振信心,引導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提高發展質量效益上來。
上海市市長龔正指出,5.5%左右的目標兼顧當前和長遠,綜合考慮了需求、供給和預期面臨的壓力。上海有信心、有底氣透過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這充分說明這兩座城市經濟發展不再單純追求速度,而是爭取在發展質量效益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劉向東說,從宏觀經濟基本面看,京滬兩地的經濟仍有較大潛力可挖,特別是在自貿試驗區引領的創新發展和服務業開放領域都有新的增長亮點。
多點發力爭取更好結果
目標已定,如何完成更為關鍵。記者細覽各省區市釋出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各地都在鉚足勁擼起袖子加油幹,希望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的結果。
為此,多地提出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包括促進汽車、油品等大宗消費,鼓勵開展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培育綠色、數字、體育等消費熱點,支援消費新業態。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舉措也被提上日程,例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北京市、重慶市分別提出深入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專項行動、實施國際消費載體提質等“十大工程”。
與此同時,各地也將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華創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今年多地政府報告對投資著墨較多,安排更細,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等十幾個省市明確了今年投資的重點領域、重大專案和投資強度。
春節前後,全國多地重點專案不停工,全力衝刺首個季度“開門紅”,亦成為各地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的註腳。
劉向東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重大專案開工建設的關鍵一年,應加快推動這些重點工程專案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要增強投資的有效性管理,避免地方在投資建設中出現重複建設和低效競爭的行為,讓投資對穩增長的效果兼顧長遠發展。
文/國際商報記者 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