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正月二十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很多人都會感覺到陌生,它名為“天穿節”也叫“補天穿”,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啥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習俗呢?據史料記載,這個節日風俗在宋代以後就逐漸流失了,如今只有陝、甘、晉、豫等北方省區以及客家人還有此風俗。
我為什麼要重提這個節日呢?一來是因為傳統習俗我們需要了解,它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二來“補天穿”也是一個唯一女性祭祀的節日,它代表著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三來天穿節這一天也有叫填倉節的,雖然現在大家溫飽問題已經解決,可是我們不能忘了曾經的艱苦,糧食來自不易,和平富裕的生活更來之不易要珍惜。
天穿節源於女媧補天,《淮南子·覽冥訓》中就有記載,到了宋朝,李覯在《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中寫道:“媧皇沒有幾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只有人間閒婦女,一枚煎餅補天穿”。可見宋朝時,這個節日它實實在在存在過。
為啥說這是客家人最重視的一天呢?因為很多“補天穿”的美食,都是由客家人傳承下來的,而且他們現在仍然保留著這個傳統。正月二十“補天穿”,客家人最重視的一天,老習俗吃4樣,都有啥?我們來了解一下。
老習俗吃4樣,煎餅、春捲、七彩菜、年糕
1、煎餅
李覯在詩中就有說到“一枚煎餅補天穿”,另外在民國年間修的陝西《安塞縣誌》也有記載:“二十日,家家吃煎餅,名曰補天。”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一天最重要的食物,就是煎餅。
製作煎餅的時候要製作的薄又圓,這樣象徵著圓滿,同時也說明家裡五穀豐登,日子越來越紅火。
2、春捲
吃春捲,源自民間的一句話:“正月二十吃卷卷,才算過完年”,雖說有的地方年過完了,但是在少部分地區,仍然還有年俗,這個吃春捲就是其中之一,吃春捲也是一種祈福。
製作方法,以韭菜還有豆芽等多種時令蔬菜為餡料,然後把煎好的餅拿起來卷在一起吃,很有春天的味道。
3、年糕
吃年糕補天穿,客家人把年糕稱之為甜粄,這個美食是用糯米和糖製作的,做好的年糕,可以直接蒸著吃也可以煎著吃或者是煮著吃,這個過程就叫“天穿節”。
4、七彩菜
7種蔬菜放在一起煮的菜,因為女媧補天需要七彩石,所以客家人就用七種蔬菜,放在一起煮,然後把它吃掉,寓意著補天穿。製作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從野外尋找七種蔬菜,然後把它拿出來煮,接著和家人分享。
正月二十“補天穿”,客家人最重視的一天,老習俗吃4樣,都有啥?它們分別是煎餅、春捲、七彩菜、年糕,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個“天穿節”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