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方有圓,百事不難,為人處世既要堅持原則性(即“方”),又要保持靈活性(即“圓”),二者相輔相成,才能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才能取得成功。
1924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團在芝加哥某廠做“如何提高生產率”的實驗時,首次發現人際關係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所在,由此提出“人際關係”一詞。自此以後,人們普遍認識到個人的事業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樂都與人際關係有著密切聯絡。而人際關係技巧則能使你在與人交往中如魚得水,是你在現實世界中拼搏、奮爭的有力武器。這就是我們講的做事要方正,做人要圓融。
先說方,做事要方正,便是說做事要遵循規矩,遵循法則,絕不可亂來,絕不可越雷池一步,這個道理在中國已流傳了上千年。
中國人常說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所不為才可有所為”,就是“方”這個道理。
每一個行當都有自己不可逾越的行規。比如說做官就絕對要奉守清廉的原則,從一開始就要做好承受清貧的思想準備,就像曾國藩家訓“八不得”中的一條:為官要清,貪不得一樣。如果做官開始的動機就不純或慢慢變質,企圖以權謀私或權錢演變,那這個官就絕對當不好、當不長了。
為商要奉行的金科玉律是一個“誠”字。真正的大商人必是以誠行天下,以誠求發展,絕不會耍狡詐、欺騙之伎倆,為一些蠅頭小利或眼前得失而失信於天下。像韓國因商業樓倒塌而產生的震驚世界的慘案,便是因為韓國的建築承包商在建造大樓時偷工減料;像中國生產鱉精廠家的秘密徹底被揭露,是因為生產鱉精的廠家生產的竟是沒有鱉的鱉精,他們都犯了行商的大忌。
做人要圓融。這個圓融絕不是圓滑世故,更不是平庸無能,這種圓是圓通,是一種寬厚、融通,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是居高臨下、明察秋毫之後,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不因洞察別人的弱點而咄咄逼人,不因自己比別人高明而盛氣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