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離開家是上初中的時候,由於在縣中學,必須住校,才不得已離開了每天都居住的農村老家,離開了每天都能見到的父母。那個時候開始,和父母的交流大多數是,電話的這頭和電話的那頭。
我是2001年讀的初一,也就是現在的七年級。那個時候離開家鄉,跑到縣城去上學的,我們村只有我和我姐兩個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城裡上學,只因為我姐去了城裡,我也就去了城裡。
還記得住校的第一個夜晚,我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覺,第二天中午午休時間,我買了一張201電話卡,跑到學校僅有的幾部電話亭之一,排起了打電話的隊伍,撥通了帶有區號的家庭座機,電話那頭聽出了我的一聲“媽”的聲音後,開始關心地問東問西,而我聽到父母在電話那頭的聲音後,不由自主地大顆大顆地掉著眼淚,哭成了淚人。一個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我,怎麼也想不到打電話前充滿了期待,電話中卻被父母的慈愛和關心“惹”得泣不成聲。
再後來,直到工作後,隨著手機的普及,我基本都是保持著每週至少往家裡打一次電話的習慣,所以父母沒什麼事也不會給我打電話,可能是我多年養成的向家裡報平安的習慣影響了父母愛的表達吧。
但即便是我打電話給父母,父母也基本都是報喜不報憂,生怕什麼不好的事情會影響到我的工作和心情。為人父母者,似乎都想著只要兒女們健康生活、順心工作,這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能不給孩子添麻煩就不會添麻煩。我的父母就是典型的這類人。
所以,那個時候,其實我挺期待能接到父母的電話,一來能夠被動地收到家裡的資訊,二來也希望隨時隨地感受到父母有聲的關懷。但直到有一天,我不再這麼期待父母的來電……
“喂,kk,你個事你得回來一趟”,伴隨著我興奮地接通父親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想起了爸爸的聲音。
我說:“怎麼了?出什麼事了?”
我爸說:“你媽身體出了點狀況,住院了。”
我不由自主地定住了身體,急切地問我爸:“什麼情況?怎麼突然就住院了?”
我爸說:“你趕緊回來吧,這會兒在縣醫院,我正在辦理住院手續,可能要手術。”
我連忙問:“我媽到底什麼病?”
但伴隨著嘟嘟嘟的電話聽筒聲音,我呆呆地在原地站了十多秒,反應過來後,馬上給領導請假,讓同事開車送我去縣醫院。
路上的我六神無主,想著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平時也沒聽父母說我媽身體有什麼毛病啊,怎麼突然間就要住院做手術呢?且不說什麼病,一聽到手術,我都會莫名地慌張。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我,一聽到手術,都覺得這病絕對不輕。
索性當時離家不遠,四十分鐘車程就到了醫院,看到我倒在床上的母親,以及奔波辦手續後頭上滴著大大的汗珠、背心都溼透的父親,我的心態都崩了。但是我要堅強,我告訴自己,一定不能表現出對病情的吃驚。
我走過去握著媽媽的手,說:“媽,沒事的,來之前我跟醫院打聽了,沒啥大事,你別擔心哈。”
其實我不知道啥情況,但是一個病人最怕的是心態的崩塌,一旦自己對病情有了瞭解,就會在內心中產生恐懼或考慮,從而引起病情的惡化。所以,心態決定一切,只要心態好,就沒有驅趕不走的病魔。
看到母親流下的淚水,我才明白,這輩子,她從未進過手術室,肯定被手術二字給嚇壞了。她什麼也不說,只是一直在流淚。
我安慰她:“你別難過,我一會問問這裡的大夫,我有個同學在醫院,讓他也幫忙看看,手術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可怕,就是睡一覺醒了就沒事了。”
其實,大多數人對手術的概念就是麻醉,以生動刀,然後術後疼痛,慢慢恢復的過程。可是,有誰在進入手術室後不慫呢?
我隨即拉著父親往外走,跟我媽說去找我同學問問清楚。
在門外,我問父親,我媽是什麼情況。
我爸說:“是個瘤,需要手術,沒跟你媽說,只說需要手術。其實,我怕你擔心,以前有段時間,她身體一直不太好,有氣無力的,但是想著不能讓你擔心,就一直沒跟你說。”
我說:“爸,咱們現在當務之急是治病,病治好了什麼都好。但有啥事咱們得提前溝通,特別是生病,拖不得,你說你們倆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我怎麼辦。我剛才看了看這個科室,一般這個科室接不住危重病號,都是小手術,您就放心吧。我去找醫生,您多陪陪我媽,千萬別跟她說這是個瘤”。
說著,我跑出去找醫生,最後在醫生的講解後,終於明白就是個良性腫瘤,很常見的病,術後良好,切除就行了,但就是手術讓人害怕罷了。
再後來隨著給我媽普及這個病的相關知識,也把她從恐懼中拉了回來,後來手術除了我媽貧血,血庫術前手術用輸血量不夠,其他都挺順。
說起血庫血量不足,我還被普及了一個名詞,叫“互助獻血”,其實就是你拉幾個人到血站或者流動獻血車,說你是哪個醫院的病人家屬,需要用血、用多少,然後找人來獻血獻夠所需雪量,就能夠得到血站提供給相應醫院的用血量,而且專門用於指定人身上。但是,我獻血是無償獻血,獲得了血站的調血權,可使用時卻是付費的,這點我確實不理解。
這點其實我也是想吐槽一些醫院的,臥室一名有著兩次獻血經歷的人,可我父親住院需要用血的時候,卻被醫院告知沒有血。獻血的目的除了治病救人之外,就是防止自己和親人萬一有住院用血了,可以享受一定的有錢使用權,可是目前,臥室沒有感受到這種優先使用的待遇,可能病號自己或家屬都獻過血吧,造成了這種優先的擱淺。
總之,母親手術很成功,我後來也去血站,也因為我和姐姐獻過血,報銷了用血費用的一定比例。
這件事後,我每年都會想著給父母體檢下身體,但老人隨著年齡的增大,卻越來越牴觸去接受體檢,都說沒事。同時,自從這事發生以後,就越發不喜歡跟我談及他們的身體狀況了,什麼事都想替我分擔一些,認為自己的身體不出問題就是在分擔。
可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想接到父母主動打來的電話,生怕哪個電話打過來後,電話的那頭出現急促的聲音,傳達給我不願聽到的他們的健康問題。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者都不想給父母添麻煩,但有句話說得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做兒女的也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健健康康,長命百歲。可小毛病不能拖出大問題,我們做女兒的遇到這樣的父母,只能主動一點,平時多關注老人的生活狀況,多給老人檢查檢查身體,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健康問題。
如今我而立之年,父母也基本到了花甲之年,身體一年不如一年,每週都打電話的我,最怕突然接到父母的電話,每次都會在心裡有咯噔一下的感覺。
你是否也有同樣的經歷呢?
唯願天下父母健康長壽。唯願大家都不要接到那個突然打來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