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球冬季疫情呈現逐漸失控態勢,奧密克戎新毒株蔓延加速。出於經濟、衛生和政治因素的不同考量,中英採取了程度有別的防疫政策,中國防疫政策愈加嚴格而英國防疫政策逐漸寬鬆。因此,分析中英在奧密克戎出現以後採取的防疫政策及其效用,有利於充分了解兩國防疫政策的優缺之處,從而進一步完善中國的防疫政策。
一、奧密克戎出現前兩國情況概述
1.疫情情況:穩中有增
(1)確診情況
2021年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南非於2021年11月24日首次報告的B.1.1.529變異病毒指定為一種令人關注的變體(Variant of Concern),並將其命名為奧密克戎(Omicron)。在此之前,中英兩國的病例數量雖然有所增長,但相較於感染高峰期,情況已經得到有效遏制。英國的疫情情況本就較為嚴重,累計確診病例數已達999萬,每日新增病例數在30萬以上,且數量逐漸增多,每百萬人中的累計確診數量也多於中國;相較於英國,中國的疫情情況整體較輕,在累計確診病例數不到10萬,近期每日新增病例不超過五十人,每百萬人中的累計確診病例數為六十左右。
中英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中英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中英新冠肺炎每百萬人累計確診病例數(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2)死亡情況
在因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情況方面,英國累計死亡人數達14萬,每百萬人中的死亡人數約有0.21萬,每百萬人中的每日新增死亡超過2人;而中國累計死亡人數則不到0.5萬,每百萬人中的死亡人數更是隻有3人,且自2020年4月17日以來,中國的死亡人數未曾發生變化。無論是累計情況還是每日新增情況,英國的疫情嚴重程度都是遠高於中國,而且英國正處於新一輪死亡人數增長的過程之中。
中英新冠肺炎累計死亡數(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中英新冠肺炎每百萬人累計死亡數(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中英新冠肺炎每百萬人每日新增死亡數(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3)疫苗接種情況
中英兩國的疫苗接種情況整體差距不大。由於中國在2021年上半年五六月份大規模接種疫苗,英國前期疫苗接種情況整體乏力,所以現階段中國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高於英國;而英國每日接種疫苗人口比高於中國,在疫苗接種水平方面似乎呈現出趕超中國的趨勢。
中英完全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口比例(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中英每百人新冠肺炎病毒疫苗接種數(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中英每日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口比例(2020.1.22-2021.1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總的來看,在奧密克戎出現前,兩國的確診情況都正在經歷新一輪的小高峰,但疫苗接種情況並未隨之增長;同時臨近冬季,兩國的聖誕節、春節等聚集性節日也即將來臨。從防疫角度看,2020年冬季疫情已經再次反覆,為避免重蹈覆轍,兩國政府理應採取更強有力的防疫措施抑制疫情再次大規模爆發的苗頭,並預防以奧密克戎及其他未知變異毒株。
2. 經濟情況:不容樂觀
(1)英國的經濟情況
自疫情爆發以來,英國的經濟曾陷入前所未有的衰退。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了9.7%,是自1948年以來的最大跌幅;2020年冬季期間,其經濟活力也有所下降。截至2021年10月份,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大幅增長,只比疫情發生之前低0.5%,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是,疫情對經濟帶來的永久性損害仍不能忽視。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 OBR)在2021年10月釋出的一項評估就表明,與沒有發生疫情的情況相比,疫情會使英國的GDP水平降低2%。
近三年英國GDP變化(2019.1-2021.10)圖源:UK Parliament
https://commonslibrary.parliament.uk/research-briefings/cbp-8866/
不過,雖然GDP上的資料有所提升,但英國的整體經濟形勢仍舊不容樂觀,其表現之一就是不斷增長的通貨膨脹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刺激下,全球供應鏈中斷、能源價格飆升,英國的通貨膨脹率達到了三十年裡的最高值,2021年11月通貨膨脹升至5.1%,生活成本急劇加大,而且還有進一步增長趨勢。有銀行預計,到2022年4月,英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升至6%。目前,政府與銀行已經採取了為企業提供財政支援、增加就業等一系列措施,試圖減少經濟方面的負面效應。但由於疫情是此次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想確保經濟穩定恢復,政府也必須從疫情入手,盡力減少疫情對經濟的消極影響。因此,從經濟角度看,為拉動經濟增長、保障其公民基本生活,英國政府讓疫情管控為恢復經濟所做的一定程度的讓步也似乎是合理之舉。
(2)中國的經濟情況
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國家,2021年三大產業、消費能力都穩步復甦,消費物價也保持較低增速,2021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高達18.3%,整體經濟呈現以後復甦態勢。但隨著夏季高耗能行業限電、河南山西等地先後水災、區域性疫情不斷反覆,加上“動態清零”帶來的防疫措施阻礙經濟恢復、“雙減”政策的一刀切式執行等事件的疊加爆發,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不斷增強的下行壓力。
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速降為4.9%,增速回落明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從一季度的9.79%下滑至第三季度的3.86%。在國際形勢複雜嚴峻、全球疫情蔓延、產業鏈供應鏈不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國內階段性結構性問題突出的背景下,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明確表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與此同時,有觀點認為中國對病毒的“動態清零”政策很快將會出現成本大於收益的轉變,屆時不僅政策會失去防疫效用,還會進一步破壞經濟恢復。因此,在奧密克戎的威脅下,如何平衡經濟與防疫的關係,也是中國在制定防疫政策時需要考慮的重點之一。
二、奧密克戎影響下的兩國政策
1. 英國的應對政策:A計劃啟用
英國是自奧密克戎被公佈以來第一批發現奧密克戎病例的國家,於2021年11月27日首次發現兩例病例。當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提出臨時預防措施,要求所有國際抵達者必須進行PCR測試並自我隔離;強制公民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強調落實疫苗接種計劃的重要性;完善監測、追蹤、隔離系統。隨著疫情的蔓延,英國政府也不斷更新防疫措施,呼籲公民接種疫苗,不僅完善疫苗接種計劃,將加強針的年齡限制擴充套件到18-39歲及將第二劑和加強劑之間的施打時間差縮小到三個月,還購買了1.14億劑疫苗,擴大疫苗儲備。
12月3日,英國衛生與社會關懷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還發布了《冬季健康與社會關懷辦法》(The health and social care approach to winter),系統性地介紹了2021年冬季英國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準備措施。在防疫問題上,檔案認為新冠肺炎的發病率及增長可能性仍舊非常高,因此應繼續堅持加強疫苗接種計劃,完善檢測、追蹤和隔離系統,發展Ronapreve等針對確診感染的脆弱及高風險患者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方法。
12月8日,約翰遜宣佈英國將採取B計劃(2021年9月14日,英國政府公佈了包含A、B兩個方案的《應對新冠疫情:秋冬計劃》(COVID-19 Response: Autumn and Winter Plan 2021)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疫情反彈計劃,而B計劃是其中更為嚴格的後備計劃,只有政府認為疫情會導致英國面臨不可持續的壓力時,才會啟動B計劃)。B計劃要求英國公民在大多數公共室內場所都佩戴口罩,鼓勵人們居家辦公並積極接種疫苗,並且將持有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的COVID pass證明作為進入人員聚集場所的強制要求。不過,值得關注的是,計劃中針對確診病例的接觸者,採取的防疫措施是連續七天的每日新冠檢測而非十天的自我隔離。然而,這些舉措並未成功遏制疫情的蔓延。由於奧密克戎變體病例的迅速增加,英國政府又於12月12日發出緊急呼籲,倡導人們儘快接種疫苗,還將新冠肺炎警戒級別從3級提高到4級。
經歷過短暫的嚴格防疫,英國的疫苗計劃已經實現英格蘭每個18歲及以上的合格成年人都有機會注射疫苗加強針;同時,為了提振經濟,英國政府2022年1月19日宣佈將在1月27日重新恢復較B計劃更為寬鬆的A計劃。A計劃鼓勵人們在室內取消佩戴口罩,迴歸辦公場所,並不再將COVID pass視為出入人員聚集場所的強制要求。
在國際旅行方面,英國早在2021年11月28日就對南非、波札那、萊索斯托、史瓦濟蘭、辛巴威和奈米比、馬拉維、莫三比克、尚比亞和安哥拉等國進行了旅行限制。但隨著奧密克戎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以及旅行限制給英國的旅遊及航空業帶來的經濟損失巨大,12月15日英國已解除在旅行方面的禁令,僅透過管理隔離酒店的政策來防止境外輸入的奧密克戎變異株。進一步地,在努力追求的疫苗接種情況大為好轉後,英國政府完全放開旅遊限制,取消完全接種疫苗人員入境英國後的一切檢測要求;鼓勵國際遊客赴英旅遊,英國旅遊局還宣佈將推出一項1000萬英鎊的國際營銷活動吸引歐美遊客訪英。
2. 中國的應對政策
奧密克戎變異株最早於2021年11月27日輸入中國香港,12月9日首次輸入中國內地。此後,天津、安陽、大連、上海、珠海、北京等地報告了本土奧密克戎感染病例。面對奧密克戎,國家衛健委表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依然有效,而且奧密克戎的感染者症狀相對較輕,現有疫苗與核酸檢測仍有效果。因此,中國的反應算不上特別強烈,基本是在堅持現有政策基礎上靈活應對零星地區的疫情反覆。
在中央層面,各政府部門堅持已有策略,並針對口岸城市、春運等關鍵領域給予特別關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所暴露出中國在應對重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的短板。因此,2020年4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將防控重大疫情作為生物安全重要範疇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同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釋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基本成為中國後來應對不斷反覆的疫情的指南。針對中國發現的多起奧密克戎病例均是境外疫情經口岸城市輸入的情況,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2021年11月25日釋出了關於加強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口岸城市加快補齊防控短板弱項,織密扎牢外防輸入防線,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民航局也加強出入境的航班管理,進一步對多個發現過新冠肺炎病例的中外航班進行壟斷。另外,臨近春運,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在2021年12月29日釋出了關於2022年春運工作的意見,強調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做好春運各項工作。
在地方層面,各省市仍是在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之外,根據當地的疫情傳播情況實行人物同防、全面監測、落實“四早”原則(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集中”原則(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切斷鏈條等防疫舉措。以最早發現奧密克戎境外輸入的天津市為例,鑑於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隱匿性,自1月8日24時發現2例奧密克戎本土感染病例以來,天津市連續啟動四次全員核酸檢測,力求實現對感染病例的“動態清零”。在出行防疫政策方面,春運當下,各省市都制定了符合本地情況的防疫政策,基本要求返回人員均持有48小時核心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實施報備制度以及在返回後立刻進行核酸檢測;在天津市、安陽市等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也會鼓勵當地人員就地過年。
三、兩國政策的防疫效果分析
截至2022年1月24日,英國完全接種疫苗的人數達4822萬,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逐漸降低,看似因成功的疫苗接種計劃而控制住疫情,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每日新增死亡人數在飆升之後仍處高值。從防疫角度看,英國的防疫政策並不成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英國防疫被政治綁架的現狀。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英國在並未有效控制住國內疫情的情況下,就取消嚴格的B計劃而代之以更為寬鬆的A計劃。在疫情封鎖期間,由於違反防疫規定,公然在唐寧街及其他政府部門舉辦派對,英國首相約翰遜於2022年初陷入“派對門”醜聞,英國民眾和反對黨紛紛呼籲約翰遜辭職。約翰遜此前所立的“防疫標兵”人設崩塌。所以,出於穩固政治地位、改變輿論走向的目的,約翰遜才會採取放寬防疫政策等一系列的自救行動。因此,抗擊疫情、維護英國民眾的健康並不是奧密克戎爆發以來英國採取寬鬆防疫政策的主要目的。
中國則在“清零政策”方針的指導下有效抑制住新一輪疫情,每日確診人數重新回落100以內,完全接種疫苗人數達12.7億。因此可以認為,面對奧密克戎,中國的防疫政策再次奏效。這一方面是因為是中國精準高效嚴格的防疫措施,能夠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另一方面是因為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已經形成自己的防疫節奏,已經從突發疫情應急維度階段和常態化防控探索階段過渡到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階段,導致奧密克戎並沒有在中國境內大範圍傳播。
中英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2021.11.24-2022.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中英新冠肺炎每日新增死亡數(2021.11.24-2022.1.24)圖源:Our 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中英每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人口比例(2021.11.24-2022.1.24)
圖源:OurWorld in 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kingdom?country=GBR~CHN
雖然自奧密克戎以來,英國的防疫政策表現平平,但其中也不乏值得中國借鑑的內容。如果按照更為廣泛的概念定義隔離,既包括疫情防控政策是否嚴格、針對疫情的醫療投入是否充足以及疫情本身的嚴重程度等客觀因素,也包括人們出於對疫情的恐懼和擔憂、自發產生的社交隔離等主觀因素,可以根據政策防控因素、醫療投入因素、疫情因素、出行時間、出行頻率得出一項全球社交隔離指數(Global Social Distance Index, GSDI),該指數能解釋84%的服務業PMI和75%的製造業PMI。現有的研究發現,該指數說明社交隔離對全球GDP的衝擊幅度接近於10%。中國現階段大部分地區所採取的長達28天的嚴格的隔離政策,無疑會對中國經濟產生衝擊;而英國現階段已經放棄嚴格的隔離措施,代之以健康監測。因此,如果中國能夠根據疫情的發展演變在合理評估隔離對經濟執行影響的基礎上,適當放寬隔離政策,也許能夠實現經濟復甦與有效防疫的雙豐收。
GCSI與全球經濟的關係圖源:CS宏觀研究https://mp.weixin.qq.com/s/jE28WvAIY6fA4wmJrRjJSg
本文作者:
李帆
本文審校:
餘卓朋
本文選自《全球健康醫療動態彙編》第九十八期,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球健康醫療動態彙編》由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 華僑華人研究院 /21 世紀絲綢之路研究院/海國圖智研究院聯合出版,對全球公共衛生事務和醫療健康政策經濟進行整合,並在每期設定專題,透過撰寫有價值的原創文章和論文編譯對熱點事件進行追蹤。以透過多方面的公共衛生研究,為全球的健康協作治理提供多樣化的思路,併為讀者提供更加客觀、更具時效性的資訊與分析。
獲取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海國圖智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