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靡世界的諸多IP中,有一個誕生於日本的IP十分獨特,那就是哥斯拉。在天災頻發、災難意識強烈的日本,哥斯拉的存在極具象徵意義。
哥斯拉既不是什麼外星生物,也不是原本就存在於自然界的某種生物。它帶來的災難不亞於一場天災,但它的誕生卻是徹徹底底的人禍。在一次次本可以妥善處理的小事故中,政府逃避責任,不停掩蓋真相,又被“核”這個因素無限放大,最終讓災害一發不可收拾。一如2011年發生並延續至今的福島核電站事故。
2011年3月,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洩漏事故後,日本方面極盡推諉之能事,甚至隱瞞核堆芯熔燬這樣的嚴重事故。時至今日,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的壓力容器頂蓋附近仍監測到了每小時1100毫西弗的輻射量,是普通人一年可接受輻射量的1000倍以上。電站周圍的廣大區域成了無人區,2萬名福島民眾被迫離開家鄉,至今無法迴歸。
提起哥斯拉的“誕生”,就不得不說日本的盟友美國。
1954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秘密進行氫彈試驗,附近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受到嚴重輻射,一名船員很快去世,多名船員罹患輻射病,引起了日本國內強烈的反核抗議。
美國為了掩蓋這一事件,與日本政府進行了緊急交涉,提出了總計200萬美元的補償,條件是“日本政府不再追究美方責任”。同年,電影《哥斯拉》在日本上映,其創作及後續的風靡都受到了“第五福龍丸”事件的影響。哥斯拉從此成為一代IP頂流,被反覆翻拍。
電影中,哥斯拉常誕生於“不可告人的核試驗”,或“人為引發的核事故”,這個散發著核輻射、令人絕望的存在,是人們對核能利用中未知因素的恐懼的具象化。
在圈哥眼中,哥斯拉的出現包含著雙重隱喻,它既將核威脅實體化,更暗喻“掩蓋真相”“逃避責任”等人禍與“核”這一要素的疊加。哥斯拉之所以能在近70年的時間裡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日本社會對第二重暗喻的擔憂。
進入21世紀,哥斯拉電影一度因票房不佳被雪藏。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哥斯拉又再度風靡。2014年,成本1.6億美元的哥斯拉電影在全球拿下5.24億美元票房;2019年的《哥斯拉2》票房也達到3.8億美元。
今年年初,在疫情肆虐中上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依舊斬獲4.66億美元。最為魔幻的是,在電影上映期間的4月13日,日本政府單方面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直接接觸過核材料的汙水排入大海。當時就有網友吐槽說,怪不得新哥斯拉這麼強大,一定是喝了福島的核汙水。
現實,給哥斯拉增添了無盡的想象空間。10年來,日本方面對核事故輕描淡寫、隱瞞真相的姿態,是相關國際機構和專家的共同印象。
事故初期,時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曾對媒體說,在他親往日本與當時的日本領導人會晤之後,日本政府才提供了更多事故資訊。
日本岡山大學教授津田敏秀等人2015年曾在國際醫學雜誌《流行病學》上發表論文指出,受核洩漏影響,福島兒童甲狀腺癌罹患率是日本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到50倍。但東電和日本政府始終拒絕承認其關聯。
曾擔任日本廣島大學教授的俄羅斯防輻射科學委員會成員瓦列裡·斯捷潘年科說,他曾多次詰問日本同事,為何不對福島核災民進行人口劑量回顧性分析,所有專家學者都選擇沉默或語焉不詳。
10年來,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多次隱瞞核洩漏事故,故意迴避事故帶來的危害。目前到底有多少核物質洩漏,是日本政府和東電都無法直面回答的問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顯示,由於資料匱乏等原因,現在仍然難以十分準確地估計福島核事故對周邊人類健康以及環境造成的潛在負面影響。來自日本官方的資訊,依然是千篇一律的“核事故影響有限”“善後處理進展順利”等等。
日本政府的“前科”
自問世以來,評論家對哥斯拉形象的解讀五花八門,有的說是廣島、長崎原子彈的某種化身,還有的說是二戰中日本罪責的化身。
圈哥認為,哥斯拉之所以能在近70年的時間裡持續在日本社會引發巨大的共鳴,一方面與歷史上日本發動二戰並最終遭受核打擊有關,一方面也反映了在那之後的70多年時間裡,日本社會對歷史罪責的反省從來沒有完成。
二戰結束後,在美國冷戰戰略主導下,大批日本戰犯不僅沒有被追責,反而搖身一變成了美軍的座上賓,成為戰後日本政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只要跟對了人,什麼責任都不會有”。日本經濟、社會在這種畸形的“戰後轉型”中快速完成了“復甦”。
此次日本政府宣佈排放核汙水入海,並宣稱經過其消除放射性物質裝置(ALPS)處理的過濾水“安全”後,美國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援,並讚賞日本的“透明”。
而根據日本 TBS 電視臺 2020 年 3 月 8 日播出的特別節目 “東日本大地震特輯”調查發現,核廢水的汙染程度“差異很大”,約七成汙染水超出法規標準。另外,即使經過處理,廢水包含氚以外的放射性元素,如鍶和銫,一旦超過安全標準,它們都會對人體造成損傷,乃至增加患癌風險。美國《科學》雜誌則刊文指出,ALPS在淨化處理過程中,會不時漏掉釕、鈷、鍶、鈽等放射性壽命更長且更危險的同位素。
聯合國有毒物品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馬科斯·奧雷利亞納、聯合國食物權問題特別報告員邁克爾·法赫裡、聯合國人權與環境問題特別報告員戴維·博伊德發表的聯合宣告指出,ALPS迄今為止的表現,表明其不能完全消除核汙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二次處理也無法保證完全消除。
更加難以置信的是,據日本《日刊現代》網站4月報道,自2013年東電執行ALPS以來,ALPS始終處於“試執行”階段。在4月14日的日本參議院資源能源調查會上,日本共產黨籍參議院議員山添拓指出,ALPS連“正式執行”前的檢查都還沒完成。針對這一質疑,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更田豐志承認,因急於處理核汙染水,省略了一部分ALPS執行前的檢查手續。
日本龍谷大學環境經濟學教授大島堅一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說,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委員長親口承認ALPS正式執行檢查手續尚未完成,這事非同小可,意味著“政府也好,東電也好,都沒有處理(核汙水的)資格”。
9月10日的新聞則顯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ALPS排氣裝置出現破損,在全部25個裝置中,有24個出現破損。對此,東電竟然稱,這些裝置2年前就曾出現破損,但當時只是對這25個裝置進行了更換,沒做任何調查,也沒對外公佈。
核洩漏事故的影響遠未消除,新的“哥斯拉”(核汙水排放)又要來了。
“哥斯拉”不會自動消失
海洋是人類共同的家園,是重要的食物、能源來源,更是生態圈的重要一環。
圈哥覺得,無論是基於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的“案底”,還是考慮到核汙水處理中會出現的大量不可控因素,福島核汙水的處理方式決不能讓日本擅自決定。到底採取什麼方式,現在應該、也必須由國際社會共同決定。
日本政府排放核汙水的決定公佈以來,中俄韓等近鄰乃至整個國際社會均表達了反對和關切。日本在未與國際社會和利益攸關方協商一致,在未窮盡安全處置手段的情況下,出於本國私利,單方面選擇對自身經濟代價最小的海洋排放方案,卻把最大的環境健康安全風險留給世界,將本該由自身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全人類,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前幾天,一度為日本排放核汙水“背書”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變了口風,宣佈將組建國際調查團於12月前往日本調查,並表示,相關國家的分析機構可以參加日本實施的海水和魚的放射性物質監測。
圈哥想說,雖然尚不知事情最後走向何方,但這至少是往理性、正確的方向上挪了挪,證明在此事件上,國際社會的壓力是管用的,這種壓力也必須繼續保持。畢竟,電影中的哥斯拉或許會按照“編劇的要求”自己消失,現實的“哥斯拉”可決不會自己消失。
文/大頭、章章
漫畫/千里
責編/山羽
編輯/辛河
來源: 破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