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浙江自駕遊。
今天要說的這道美食,只在一個地方吃得到:湖州德清的新市古鎮。
說起來,這道菜其實是我留在德清的一個遺憾:在它這兒,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流淚]
這一天中午,我在新市古鎮逛餓了,就鑽進一個小館子吃了一碗麵條。麵條本身沒有什麼特別,就是普通的掛麵(或手擀麵),但是配料裡的羊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驚喜]
這種羊肉很大塊,還帶著厚厚的皮——
所謂“豬不放花椒,羊不要大料”,羊肉最忌諱的就是一個“羶”字。
羊湯色白補氣溫血,這是清燉鍋;孜然、蔥爆理氣開胃,這是下飯菜;切小塊串烤,撒上胡椒麵兒,再來兩瓶大“烏蘇”,這是新疆羊肉串兒……它們的做法第一道工序很統一:“將羊肉去皮”。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羊肉帶皮烹製的操作,它不常見。
一方面,羊皮脂肪含量高,“味兒”太大。另一方面,羊皮輕薄、柔和、保暖、彈性好,是上佳的服飾料子,尤其對於北方人而言。
史料記載,棉花在南北朝(一說是宋代)時期才傳入中國,而在此之前,古人要度過漫長的冬季,就只能取動物的皮毛保暖。羊皮這麼實用的“鋪蓋”,哪捨得吃呀?[皺眉]對吧。所以至今,人們都很少看到哪個飯館兒會像做醬肘子和東坡肉那樣“奢侈”地帶著大厚皮去烹飪羊肉。
但,這一碗新市古鎮的醬羊肉,做到了。
至於新市人的“奢靡”生活“作風”因何而來,在本文的後半部分我會分享。別急,咱們先說這羊肉的滋味兒,因為它真的……少有地好吃:
新市古鎮的醬羊肉色澤深紅且均勻,湯汁非常濃稠,嚼在嘴裡的口感是酥軟爛糊的,沒有羶氣,很下飯。最重要的是,它的骨頭很鬆,入口即化,不需要啃,只需簡單幾下輕輕的咀嚼,就足夠肉味慢慢地融化在嘴裡。[泣不成聲]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在吃羊肉,和大多羊肉菜的口感都不同。所以這就是我的“遺憾”之所在了——
我都還沒吃出個所以然,這一大塊羊肉就已經整個下肚了。想起拍照的時候,連湯帶水都光光了。直到,本地小夥伴告訴我說:這個就是著名的“新市醬羊肉”,它的做法、味道和周邊烏鎮、同裡等江南著名水鄉古鎮中的各種肉味兒都不同。
啊——[吐血]怎麼辦,我還沒拍照!%&#@……還好還好,我還有一頓飯的時間,換個館子,明天出發之前再拍照。
本以為全德清的新市醬羊肉都一個樣,但後來我才發現,一旦我出了新市古鎮口上那最後的一條橋,就再也沒有見過“正宗的”新市羊肉了。事實上,在德清,新市鎮外邊兒的飯館也有羊肉,也叫“新市羊肉”,但不一樣,真的不一樣——無論樣貌,還是味道。
草率了。大意了。倉促了。[淚奔]
所以,我最後只拍到了新市大酒店裡做出的“改良版”的新市羊肉。你說氣不氣慪不慪,我沒有正宗的新市羊肉的照片,哭死……新市醬羊肉長什麼樣呢?請參考扣肉或東坡肉的外貌——帶著厚皮直接煮,油光鋥亮的,不肥也不膩,但顏值比前邊的兩位都高。
好了,擦乾眼淚,咱們聊正事兒。
得益於江南水鄉的地理優勢,新市古鎮在上世紀中葉之前曾是京杭大運河沿岸一個“晝夜奔流揚錦波”重要碼頭。南來北往的商旅、各地的民俗文化、天南海北的飲食習慣在這裡雜織交融近千年。雖說如今“蟬噪鴉棲轉眼過”,但是這新市鎮上的一些古老民俗和飲食習慣卻並未因古運河的敗落而消失,反而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細水長流了起來,綿延至今。
新市醬羊肉就是其中的一道傳統名菜。
它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很有食慾。尤其當大家開(坐)了很長時間的車、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這綿軟而濃郁的肉塊一下肚,那就是妥妥人間美味的體驗。
我們此次在新市周邊吃了3個有名的大館子,羊肉是每個飯館裡必備的一道菜。
新市人說,新市醬羊肉這道菜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起源於宋代。當時新市鎮上出了個“一人得道”的典型代表,他的名字叫吳潛。
在封建年代,科舉及第是一個人平步青雲的第一步,而吳潛此生就贏在了這一“步”上——他20出頭就考上了狀元,從此成為了全族乃至全鎮人的驕傲。
吳潛為人樂善好施,且重視人才,助朝廷興水利,也通戰略,還是那一朝的著名詞人,官海沉浮中他一路扶搖直上,最終高居左右丞相。新市古鎮中有一座“狀元橋”就是以他的故事所命名,也是這個小鎮“72橋”中數一數二的“吉祥橋”。至今,新市誰家有學子要高考啥的還時不時會在上面走一走,求個金榜題名。
總得來說,縱觀吳潛生平,他不僅官運亨通,也為家鄉新市鎮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傳奇故事。所以新市人更願意相信,這醬羊肉的來歷,必須與吳潛有關。
在新市古鎮的民間傳說中,吳潛把當時朝廷盛行的紅燒及醬香的御宴做法帶回了家鄉,把東坡肉的“套路”用在了羊肉上,再加以改良,從此這新市羊肉就有了不一樣的味道。
估摸著那會兒家家戶戶也都蓋上棉被了,所以:羊,解放了。
久而久之,新市羊肉的傳承就有了獨特的秘方,且家家戶戶都會照“方”烹製,劍走偏鋒使不得,因為稍有不慎做出來的那個味兒就不“正”了。
向當地人打聽這道菜的做法,聽得我腦殼疼:
一是要選擇羊身上最新鮮,最適合拿來醬燒的部分加工;
二是燒製的過程中不可以離開人,不能蓋上蓋兒悶,不可以隨意翻動,而且火候是要隨著湯汁的收斂程度而隨時調節的;
三是鍋中不可以二次加水,務必一次收汁,也不可以加多料,各單位必須精準拿捏……
總之它是很“宮廷”的一道菜,你就照著給皇上做飯那麼做,就對了。
但(大概)因為它的做法實在是太麻煩了,以至於我們在鎮上吃到的羊肉味道和幾步開外古鎮門口大飯店裡的甚至都不同。
正宗的新市古鎮醬羊肉是不連著骨頭的,一碰就“散”了,色澤也更加晶瑩,而古鎮之外的羊肉雖也叫“新市羊肉”,但大多是筋骨密實的,味道也略有差別:古鎮裡的羊肉很“厚道”,大館子裡的羊肉則些許“急躁”,不咋走心,啃著費勁。
新市人還說:新市羊肉最適合深秋及入冬的時節吃,它除了節假日是家家戶戶的飯桌必備之外,還適合日常佐飯伴面,更適宜走親訪友、多人聚餐。
除此之外,鎮上的百姓對自己家鄉的醬羊肉非常珍惜,也倍加愛護,雖然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但是從來沒有吃膩過。據說新市古鎮還有一個“羊肉節”,現場展示,現場品嚐,現場售賣,誓將古法傳承到底。
就連飯店的服務員都說,新市醬羊肉是“到新市古鎮旅行必吃的一道菜”,因為“別的地方都沒有”。結合我們之前的遊記(浙江遊記 | 一塊小小的茶糕,就是一部新市古鎮的“水鄉進化史”)可以總結出:新市古鎮共有兩道“出了這個鎮就再也吃不到的菜”:一是新市茶糕,二就是這新市醬羊肉了。
坐於這水岸廊簷之下,點一份醬羊肉,再來幾塊新市茶糕,一邊賞景,一邊聊聊過往和未來。專注口中食,不枉腳下路,這一趟江南之旅,真齊整。
浙江旅行還在繼續,我們下期文章接著說。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