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教育部長陳寶生髮文,呼籲破除“重普輕職”的傳統觀念,深刻認識“不同型別、同等重要”的基本定位,這是我國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變革。
可以說,儘管很多人對於50%的中考錄取率耿耿於懷,但是從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看,發展職業教育勢在必行,不會改變。
為什麼會這樣的?最近央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報道,大體意思是這樣的:
一個方面,874萬大學生迎來最難就業季,很多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教育內卷非常嚴重,985大學學生都面臨很大壓力,北大清華學生湧入街道;另外一方面,製造業又面臨招工難的問題,企業找不到工人,即便不斷提高工人工資,也找不到技術工人,浙江一工廠8000元一個月招來的工人,第二天就被隔壁工廠10000元挖走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現在年輕人,工資收入並不是第一位的,他們希望自由,工作可以自由,收入可以自己把控,所以他們更喜歡去送快遞、開快車、當代駕,而不是去工廠。

就連“玻璃大王”曹德旺也公開表示,他的工廠同樣有招工難的問題,更不要說那些小廠了。我們本地一些工廠,工人一個月8000以上不是問題,但是招收的基本上都是年齡較大的老人和帶孩子的婦女,這些老人補貼著他們的孩子,雖然結婚生子,但是孩子不願意再做這樣的工作,而是買輛車,出去乾點輕鬆體面的工作。
以後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雖然機械化可以取代很多人工,但是重要崗位上的技術工人,還是不可或缺的,當大家都想上大學、當白領時,誰來從事製造業?當大學畢業後,很多人寧願不工作,也不會去當工人,這是就業觀念的問題,短期很難改變。

從國家角度看,這些工人是國家發展必須的勞動力;從家庭角度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十三四歲的年齡,又有多少人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呢?
現在來看,中考錄取率不會提升,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積極應對。
教育部發聲,加強物理化和歷史愛國主義考試佔比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增強科技,數理化才是重中之重,抓好根本的教育教學,才能培養出科技人才。現在很多比較好的大學專業,多數需要物理和化學的知識。

在未來,物理和化學學科將會越來越重要,為了孩子自己的未來這一角度考慮,也應該早早培養出孩子的科學思維和科學興趣。
錢學森曾感嘆道:“現在中國人過於重視英語,但是英語就業出去,工作卻比學物理、化學出去的學生難找工作,原本我們生活中就可以接觸物理化學,但是卻不重視,這也導致後續成績上不來!”
人們常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我們應該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好。
出生在現代的很多年輕孩子,每天都要將大量時間用於網路遊戲、追星等娛樂專案上,對於國家的歷史卻一問三不知,這正是當代教育者最需要反思的問題。為此有關部門表示將增強歷史在中高考中的考試佔比。
因此,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歷史教育。